1月19日,工信部公开征集对《电动汽车用IGBT模块环境试验要求及试验方法》等233项行业标准、10项国家标准计划项目的意见。其中电动汽车行业标准共有三项,分别为《电动汽车用IGBT模块环境试验要求及试验方法》、《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系统噪声测定方法及限值》、《电动车辆充电耦合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和试验方法》。
标准整合加速
值得注意的是,三项电动汽车行业标准将进行统一,分别为《电动汽车用IGBT模块环境试验要求及试验方法》、《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系统噪声测定方法及限值》、《电动车辆充电耦合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和试验方法》。
标准是规范产业发展的基础。工信部人士透露,近几年来该部门组织行业企业加大投入,积极推进电动汽车标准制定和体系建设工作。截至目前,我国已发布电动汽车标准75项,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电动汽车标准体系,其中整车及基础通用标准28项、动力电池及关键总成标准21项,充电设施标准26项,覆盖电动汽车发展需要的各个方面。如充电接口国家标准已经发布,全国统一实施,电动汽车可在任一充电桩充电。
市场人士指出,伴随着电动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标准统一的步伐正在加快。目前,相关主管部门正在制修订的标准有77项,其中修订标准16项。如电池循环寿命标准,以前要求满充满放500次后电池衰减不得高于20%,现在指标提高到10%。通过标准引导,推动电池性能的不断提升,争取电池寿命能做到与整车同寿命。随着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产品性能不断提升,将极大缓解消费者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后顾之忧。
激活规模效应
“标准化工作的目的,第一是市场需要标准规范,也就是市场的准入,市场管理需要标准;第二是规范产业化来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带来规模效应。”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动汽车分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吴志新表示。
在产业链的源头掌握标准体系的话语权,无疑对后续布局极为有利。随着国外众多知名车企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如宝马、日产和特斯拉等,国外车企意欲采用其自有标准,其中美国特斯拉宣称沿京沪高速建设其超级充电站。
随着生产、准入等标准逐渐统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规模效应有望显现。此前的2014年1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和生产准入管理的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通知。根据该通知,新建独立法人纯电动乘用车车企,需具备3年以上纯电动乘用车的研发基础,掌握控制系统、动力电池系统、整车集成和整车轻量化方面的核心技术和相应试验验证能力;需拥有整车试制能力,并能对电动乘用车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等核心部件不低于5年或者10万公里的质保承诺,有完善的销售和售后体系。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手机应用
凤凰网汽车&凤凰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