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多杰,摘自《北京深处:地铁沿线的75个尘封秘境》,由机械工业出版社授权发布
列车前方到站——南锣鼓巷Station
南锣鼓巷是一条胡同,位于北京中轴线东侧的交道口地区,北起鼓楼东大街,南至平安大街,宽8米,全长787米,与元大都同期建成。
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至今已有740多年的历史。也位列规划中的25片旧城保护区之中。
因其地势中间高、南北低,如一驼背人,故名罗锅巷。到了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年)绘制的《京城全图》改称南锣鼓巷。
它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也是最赋有老北京风情的街巷。
南锣鼓巷及周边区域曾是元大都的市中心,明清时期则更是一处大富大贵之地,这里的街街巷巷挤满了达官显贵。
❖
✎ 明星车站-南锣鼓巷站,每逢重大节假日前后,这一站那真是红旗招展人山人海。一般游客可能会认为,南锣仅仅指的那一条南北走向的胡同。
✎ 但我们要说的这些地方,如果你都能转上一遍,才比满眼的懵懵懂懂的游人和满街不三不四的“传统小吃”更值得看。
✎ 如果你愿意静下心来,把下面提到的地方按图索骥的走一遍,收获绝对要比吃了两串老北京大鱿鱼和榴莲酥强的多。
❖
茅盾故居茅盾故居,位于现在的后圆恩寺胡同13号院。比起旁边的深宅大院,这里充其量算是个小门小户了。步入院门,迎面雪白的墙壁上镶嵌着由邓颖超亲笔题写的“茅盾故居”四个大字,格外醒目。
茅盾全家是于1974年搬进这所小院的,当时茅盾先生十分中意这套住房;
一则这里比原先东四头条5号文化部宿舍大院1号小楼内的卧室要大一倍。
二来四合院采光也好,这对于视力只有0.3的茅盾先生极其重要。
❖
蒋介石行辕在茅盾回来故居往东不远,有一处建筑及其惹人注目,那便是蒋介石当年在北平时所住的行辕。
如今的大门是一座现代化的水泥建筑,穿门而入,迎面就是一个极其宽敞的大院。
这样的大院在北京的胡同中是十分少见的。院子北面矗立着一座青灰色西洋式二层楼,顶是黄金的琉璃瓦,具有中国宫廷建筑风格,而门廊却是爱奥尼式立柱,柱的顶部和基础,都雕着精美流畅的花纹,洋味十足。
1945年12月11日,蒋介石携夫人宋美龄来到北平,就是住在这座宅院中。那时的蒋介石真可谓春风得意,一方面成了抗战领袖,反法西斯功臣。
另一方面收回了被日本掠走多年的台湾、澎湖列岛等中国领土,深得民心。
作为战胜国,中华民国还成了联合馆的常任理事国。这次作为领袖赴北平“慰问北方同胞”,同时处理了王克敏、王揖唐等一大批汉奸,还饶有兴致的陪同宋美龄游览了颐和园等风景名胜,最后乘兴而归。
❖
玉河遗址从南锣径直奔西,穿过雨儿胡同,就可以看到一处难得的闹中取静之所。
只见一条小河从胡同旁静静流过,河两岸种植着古槐、高柳、苍松翠柏,不时有太湖巨石点缀在花草之间。
往河里看,菖蒲、芦苇生长茂盛,一些盆栽荷花也点缀其间,形成了一道在北京难得一见的水乡风光。这就是已经在北京地图上消失五十年后,又重见天日的玉河水系。
这条河的另一个显赫身份是皇家元代通惠河的北段。
距今已有近八百年历史。别看修复后的玉河只是条三四米宽的小河沟,其实在元代,这里是可以行走粮船的河道。
两岸绿树成阴,河水潺潺,绵延数里,绝对是达官显贵夏季消暑的好去处。
❖
荷花市场每年农历五到七月,正是北京酷暑之时,但同时也是什刹海畔荷花盛开的时候。片片荷叶,阵阵清香,引得无数百姓到此消遣。
一些有头脑的小商贩,利用什刹海里出产的莲藕、莲子、菱角等河鲜,做成应时当令的冰镇甜品,推车贩卖,到清末渐渐形成了一个热闹的消夏市场。
那时候老北京人消夏纳凉的好去处,主要集中在荷花市场、葡萄园、菱角坑和二闸,这几个地方也被合称为“四胜”,其中又以荷花市场最为出名。
《古都变迁纪略》中写道:“十刹前海,万柳沿堤,风景绝胜,昔为夏日游客载酒嬉游之地”。
“昔日荷花最盛,为消夏第一胜地”。由此可见,当时的荷花市场,还是人气颇高的商圈。
❖
齐白石故居位于南锣鼓巷东侧的雨儿胡同,曾是白石老人晚年短暂停留的地方。这条胡同里的13号院,是清朝的老宅子。
这里原本住过内务府的一位总管大臣,因为家宅建筑越级,园子被朝廷没收,分割出售。
1955年,政府将这里修葺一新,让年过九旬的白石老人搬到这里居住。若论居住环境,这里比齐家跨车胡同的老宅强了不少。
但此时的齐白石由于身体原因,经常被噩梦惊醒。
他闹着要会老宅与家人团聚。1956年,经中央领导亲自指示,齐白石重返跨车胡同的白石画屋,第二年秋天病逝。
“借助最快捷的轨道,重新发现帝都充满故事的文化秘境”
北京文艺广播《吃喝玩乐大搜索》栏目制作人熊丽
北京电视台著名主持人阿龙
倾情推荐
这是一本北京人文旅行指南。作者以北京几条主要的地铁线路为线索,串联起沿线最有价值的75个人文秘境,对每个珍贵历史文化遗存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让你用最经济便捷的方式逛遍千年帝都,在现代生活的脉络中,重新发现北京的古老与神秘。
作者简介:杨多杰,北京人,历史文献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城市史地文化及历代茶文化。资深专栏作者,曾在《时尚旅游》《精品购物指南》《中国国家旅游》《Timeout》等杂志撰写历史文化类专栏文章。出版作品《北京秘境》系列、《北京深处:地铁沿线的75个尘封秘境》。
赏饭加微信:huanghuangmiao2(备注广告),部长微博@小明牛哲学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手机应用
凤凰网汽车&凤凰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