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
对于老北京来说是一种记忆,
更是一种情怀!
80年代对于不同人有不同的意义:
卫衣、牛仔裤、白色皮运动鞋
是那会年青人的时髦装束
▽
货品虽然没有现在全,但是质量很好
那时的人们没有太多的心眼
生产的东西很耐用
▽
那时候小朋友最喜欢的衣服是警察制服
乘着这种当时非常流行的座驾
和父亲去天安门广场是周末最快乐的事
▽
改革春风吹来的蛤蟆镜和喇叭裤
▽
过去几十年的北京发生的变化
简直是满满的回忆啊!
不过最能催生我们记忆深处画面的,
要数我们的味蕾。
你的舌头会带你时光穿梭,
重返80年代的北京。
硬面饽饽硬面饽饽的特点筋道香甜,售卖这种小吃的人通常背着长约二尺、宽一尺多的荆条筐,于晚间走街串巷提灯叫卖至深夜,特别是冬季,西北风吹送其吆喝声能传出很远。
点心匣子点心匣子,是北京人过年必备的年货,一是走亲访友提着点心匣子,二是过年放假都起得晚,早起从点心匣子取块点心吃了,权当早点垫垫肚,中午再吃正餐。过年时走亲访友串门,手里必须拎着的东西。对于点心匣子里美味的记忆,还犹如新的一般,仿佛发生在昨天一样。
糖油饼油饼儿在老北京早点中算是最普通的一种了,但这多加了糖的油饼儿,在孩子眼里竟是那么的美味,只要家里大人买了油饼儿回来,都会偷偷张望看看那黄色的油饼上面是不是多了一层深色的“糖面儿”,如果看到了,那兴奋的,知道这准是给自己买的!
锅贴是烙制油贴的小吃。过去经营锅贴的地方很多,但以护国寺庙会和西安门西安市场的锅贴最为有名。成品皮薄、馅大,色焦黄,咸鲜味香。锅贴两角不封口,成月牙形,馅似露非露为一大特色.颜色黄亮油润,底面焦脆,馅料鲜香无比。
炸糕这炸的金黄酥透,咬一口后,黄白黑三色分明,黄的是炸焦黄的外皮;白的是糯米的皮料,有嚼头,又不粘牙;黑的就是甜甜的豆沙馅。如今,咱一两个月能吃上一次都不容易了!打包回家怎么也比不上现炸出来的香了。
冰糖葫芦在东安市场、各个庙会,或是沿街叫卖的冰糖葫芦,有山楂、橘子、核桃仁、香蕉、山药、山药蛋、蜜枣的,加馅的还有核仁枣泥、山楂枣、核桃豆沙、山楂豆沙,鲜果的也有——梨、小桃、杏,柿饼等,花样之多数不清也道不完。
热腾腾的栗装入厚纸袋,拿在手中温暖了双手。在寒冬北风呼啸中,正是暖炉在手,吃在口中又甜又香,无论在街上、在公园、在戏院,看电影,或是在家中围坐聊天,都是最好的伴侣。现在想起仍回味。现在住的地方,也有炒栗子,但总不是那个味儿。
门钉肉饼大小薄厚均匀,里外刷油,从而使烙熟的肉饼外表近深黄色且酥软,吃在嘴里油香爽口。小孩们就盯着这口儿,盼望着天天都能吃上一块肉饼。
此味是最便宜的市井美食,高官富商可能无福消受,其主要材料是面粉——白面、荞麦面、杂面都可制作,其味各异,其主要配料则是胡椒面、花椒盐。
对于咱老北京的孩子来说,懒龙,是我们儿是最美好的回忆。不管是从幼儿园还是小学,学校里只要有懒龙,大家都非常开心,拿着银色长长的饭盒,来到食堂,打上一碗小米粥,两块懒龙,吃得美美的。
馄饨虽然小时候吃的馄饨肉不多,但是那个汤真的是一级棒的好吃,以后再也没吃过那么香那么好吃的馄饨了。
炸灌肠原来小时候老北京家家户户都会经常给孩子们炸灌肠吃。外焦里糯的炸灌肠,就着蒜汁整口填进嘴巴,吃法也相当豪放!
山楂糕山楂是北方特产,味酸少甜,可制各种吃食,也是中药的材料,其功能清火,祛痰健胃,促进血液循环,对人身体是很好的食物。老北京山楂糕的做法、食法很多,鲜果可做山楂糕、山楂浆、山楂饼、山楂干、蜜饯山楂,干果可做药用、做成山楂汁,夏季食用甚佳。
烧麦80年代时,都一处的烧麦就已经做的非常地道了。很多人都慕名而去,家庭条件好的,隔三差五会去吃一次。
疙瘩汤童年生活中那碗最重要的记忆,是属于疙瘩汤的,喝起来很香、很浓、很黏、很稠,就是这样的味道,陪伴了我们一整个童年!
驴打滚老北京的驴打滚,有个土名叫驴粪球,因其形状似驴粪球,因而得名,听起来不雅。后来都改称驴打滚,好像这才能入口,能登大雅之堂。
糖瓜儿小时候的零食还有一种叫做糖瓜儿,形状类似于瓜,有着浓郁的芝麻的味道,有些人家是只有过年才能吃到的,那时候吃一口别提有多香了!
果子干吃冻柿子的时候要先咬一个小洞,慢慢地吸出冰凉的浆汁,再吃香脆的软核。这时候就尝到天下之美味,好像吃冰棒一样,又像吃冰沙,真是奇妙极了,想您看到此处,也会垂涎三尺,可惜台湾地处亚热带,无福享用。
如今
很多年过去了
我们也都长大了
但仍不能忘记的
还是小时候的美食
小时候的味道
小时候的感觉
......
北京美食攻略(bj-meishi)整理编辑 ▏转载请注明来源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手机应用
凤凰网汽车&凤凰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