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被称为共享汽车在中国的元年。作为一种新兴的汽车使用方式,共享汽车在使用的时间和地点上更为灵活,而且普遍借助智能手机应用预订车辆,因此要比传统租车方式便捷得多。
其实早在十年前,就有国外企业开始试水共享汽车。经过多年摸索后,在欧美等汽车产业发达地区的共享汽车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并衍生出多种形式。其中不乏中国市场可以借鉴的经验。
车辆来源渠道广泛
目前国内的共享汽车平台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背靠整车企业,采购单一品牌车型。另一类则是纯粹的互联网企业,大多向4S店、汽车厂商用融资租赁形式获得。在海外,车辆来源的渠道要更为广泛。
第一类是独立汽车共享服务。这类服务的性质很像一般的租车公司,完全是根据市场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车型,然后向汽车厂商购买。从车型来源看,很多此类共享汽车是由城市政府机构、大学以及轨道交通运营方发起,这点与共享单车发展初期极为相似。
第二类是传统租车公司提供的汽车共享服务。在很多欧美国家,除机场店以外,传统租车公司的大部分服务网点并不是全天候运营的,尤其是在假日,想要租到车并不容易,然而大部分租车的需求恰恰集中在假日,这使得租车公司常常需要推出一些周末套餐来吸引顾客。汽车共享的概念开始流行以后,像赫兹、安飞士等很多大型跨国租车公司也开始在自己的租车网点停车场中同时提供按小时租赁的自助式租车服务。
第三类是汽车厂商提供的租车服务。这一类汽车共享服务是由汽车厂商成立子公司提供,最典型的例子如奔驰的Car2Go和宝马的Drivenow。汽车厂商自己提供租车服务的好处是让很多用户能够以最简单的方式深度体验旗下品牌车型,从而起到对旗下车型进行宣传的效果。同时,因为全部是自产车型车辆,保养、维护和监管也更加方便。
第四类很有意思,有些类似同为共享经济中佼佼者的Airbnb,是通过普通民众的私人车辆提供短时租赁的汽车共享平台。这种模式更符合“汽车共享”的本意。对于车主来说,可以直接获得经济效益,对于消费者来说,租车的地点、车型、价格区间都更为广泛。
取还模式并无二致
取车和还车是共享汽车用户最为关心的方面。在国外,共享汽车的取还模式与国内并无二致,可以分成固定和随意取还两大类。
第一类是每一辆车有固定的停车点,从一个地方取了车,用完以后还必须像传统租车一样,归还到原来的地点。这种模式一般也叫Stationed Car Sharing或者Round-trip Car Sharing。具体来看,传统租车公司提供共享汽车,一般会利用自己的停车场,赫兹、安飞士等品牌都是如此,如同国内首汽租赁推出的Gofun共享汽车。
此外,在德国一些城市轨道交通车站附近的停车场,可以用来取还共享汽车,做到了公共交通与共享汽车的接驳。还有一部分共享汽车公司向城市政府、商业停车场、公寓公司购买的街边车位或地库、立体停车场的停车位,或直接租赁闲置的私人停车位提供服务。
第二类是没有固定停车点,用车完毕,还车时可以在城市的一定区域内的任意公共停车位停放。它也叫Free-floating car sharing,用户可以在A点取车,然后还到B点。此种方式灵活了很多,但在收费方式上跟固定车位有所不同,会按分钟计价,时长更为灵活,平均价格更贵些。
此外,这种模式下预订车辆可以走到车面前再预订,提前预订的话只能提前15分钟预约,这样就可以基本保证随时用车,听起来和共享单车是不是一样?而前文提到的固定取还共享汽车需要提前预订,在用车需求高峰时段,往往需要提前几天预订,灵活性大大下降。在欧洲,实现这种运营模式共享汽车公司需要跟城市政府签订协议,旗下车辆可以在限时停车的公共街边停车位或停车场停放,不受时间限制,需要支付咪表的地方用户也不必自己付费,由公司按照在该城市的车辆总数量一起支付总费用。
车型选择更为宽泛
国内的共享汽车大多是好停好放的小型车或微型车,以及零排放的纯电动汽车。这部分车型非常适合短途、短期在城市驾驶。在国外,可供选择的共享汽车类型要宽泛很多。
来自美国的共享汽车公司Zipcar就提供了多种车型,除了需求量最高的小型车和紧凑型车外,还提供MPV和皮卡可供选择。此外在有些大城市的高端区域,例如纽约曼哈顿,很多用户收入很高,但由于堵车或车位紧张,没有私家车,针对这部分消费能力很强的用户,Zipcar会提供一些紧凑型和中型豪华轿车。另外,在一些旅游沿海城市,Zipcar的车队中还有一些敞篷平民跑车可以选择。
由汽车厂商推出的共享汽车品牌,往往会将车型集中在几款之内。既方便对品牌进行宣传,同时又可降低维护难度,宝马的DriveNow的所有车型都是来自宝马或Mini。奔驰的Car2Go自然是Smart For Two,在有些地区也提供电动版的Smart ED,固定站点的Car2Go Black则是更高端一些的奔驰B级。
有市场调查显示,很多共享汽车的用户对于租到何种车型并不敏感,他们更介意所租车型的价格和使用难易。所以也有很多公司选择的是一款或有限几款最适合的车型,从而既能够统一定价,也能够最大程度上降低维护难度。来自荷兰的共享汽车品牌Greenwheels虽然与大众并无关联,但为了降低购车和维护成本,也全部采用了大众的车辆,分别是适合两人以下短途的微型车UP!,适合4人和长途的高尔夫,以及适合运送货物的开迪,来自德国的CiteeCar选用一水儿的起亚K2。
共享汽车的使用习惯,决定了纯电动汽车将在其中占据重要角色,它们短途使用所以不用担心没电,而且程序可以显示车辆剩余里程,如果是固定站点就更不用担心充电设施问题。所以也有很多服务商选择了电动汽车。比如法国的Autolib全部采用的是一款叫Bolloré Bluecar的电动小车,这款车由这家公司自己联系平宁法瑞纳设计,同时由Cecomp代工生产,可谓特供车。丰田则在日本和租车公司Park24合作推出了汽车共享服务,全部采用丰田的新兴电动三轮车i-Road。这款车最高时速只有60公里,续航里程只有50公里,只能乘坐一名成人,无法满足普通居家用车的需要,但却非常适合日本的密集都市和欧洲历史古城的狭窄街道使用。
那些共享汽车界的“名牌”
目前在国内,已经有几家共享汽车品牌叫响,并形成自己的特色。从世界范围来看,来自美国的Zipcar则是首家被认可的共享汽车品牌。将车辆放置在固定地点,用户通过App选择或者预定附近车辆,车辆的取还完全通过一张会员卡来实现,免去了之前租车模式的人工服务,租车的全程用户完全自助消费。这样的模式让Zipcar成为了目前美国最大最成功的分时租赁互联网汽车共享平台,发展几年来,已经积累了77万用户并且公司估值达到了11亿美元。
但随着智能手机时代的来临,Zipcar已经面临诸多挑战,首先,在进行注册完善信用信息并交纳会员费后,用户会在3-7个工作日收到会员卡,整个流程过于缓慢,目前很多新兴的共享汽车平台只需在手机App上即可完成注册,全程不超过10分钟。其次,不支持随取随还,也让Zipcar的发展面临瓶颈。
除了Zipcar,在国际市场上,汽车巨头们也纷纷开始布局,戴姆勒旗下有Car2Go,福特旗下有GoDrive,宝马有DriveNow,大众有Quicar,通用有RelayRides,细节的操作模式和Zipcar都比较类似,起步时间从2008年到2015年不等。除了上述这些目前已经颇具规模的共享汽车平台,更多的厂商也期待在其中分一杯羹,奥迪北美公司将在美国试运行一项奥迪共享汽车项目,并且预计在今年全美范围内推出服务。捷豹路虎也成立了一个叫做InMotion的子公司,为用户提供出行领域的共享服务。
除了巨头们,其实有些国内厂商在海外的共享汽车项目也有着相当高的“声量。”ShareN GO是一家来自意大利的共享汽车品牌,值得注意的是,该品牌选用的车型全部为来自中国的纯电动车知豆。仅以意大利米兰为例,ShareN GO在当地的注册人数每年都成倍增长,知豆电动车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伴随着ShareN GO项目在佛罗伦萨、米兰等欧洲城市的风生水起,作为该项目的唯一指定用车,知豆电动车也蜚声欧洲,去年在法兰克福汽配展上,该项目和知豆汽车就开始了向欧洲更多国家进军的脚步。在海外取得成功的同时,ShareN GO也携知豆电动车“杀”回国内,力图在国内的共享汽车领域站稳脚跟。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手机应用
凤凰网汽车&凤凰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