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自主品牌阵营里,恐怕还没有哪个品牌可以像宝骏这样,在品牌发布后的短短数年时间里,迅速的跻身汽车产业第一阵营,并且在多个细分的市场领域里以黑马的姿态带动市场的发展。
而在今年上半年,全新的宝骏品牌形象正式发布,相比于以往的宝骏,新宝骏在带来了全新LOGO的同时,也将设计列为了宝骏品牌的重要卖点。
所以,在今日份的自主品牌设计进步盘点系列中,我们就把话题放在宝骏这里。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隶属于上汽通用五菱旗下的宝骏应该是个合资品牌,所以,宝骏旗下的产品也不乏挂上雪佛兰或其他品牌车标在国外销售的案例。
不过无论如何划分,宝骏生于中国而长于中国的这件事,是毋庸置疑的。
2010年,凭借着五菱之光、五菱宏光等明星产品占据了微型车市场半壁江山的上汽通用五菱正式发布了宝骏品牌,而宝骏品牌诞生的初衷是非常明确的,就是帮助上汽通用五菱实现乘用化的转型和高端化的发展。
在经过了两年的准备之后,2012年,宝骏旗下的首款车型宝骏630正式登场。
作为新兴的宝骏品牌投产的首款车型,宝骏630明确的锁定了三厢紧凑型轿车的定位,与五菱明确的形成了差异化的布局。
而在上汽集团整体的规划和布局下,宝骏的首款产品也顺理成章的采用了老凯越的车型平台和动力系统,并且在上汽团队的支持下完成了上装的重新设计。
所以,从一开始,宝骏品牌的设计就站在了一个较高的起点上。
而具化到宝骏630上来看,整车的比例姿态,以及造型语言很难去找到槽点,当然了,也没有什么明显的亮点。
相比于同时期的别克凯越,宝骏630在整车的大体量感营造上还是欠缺了些火候,所以即便是在尺寸相同的情况下,宝骏630并不能够像凯越那样呈现出一种更高一级别车型的质感。
从市场的反馈来看,宝骏630并不算成功,至少没有打响宝骏的头炮,但在设计上却为宝骏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真正让宝骏得以成长的车型,是2014年其推出的第二款产品——宝骏730。
得益于家用入门级MPV的定位,以及前置前驱平台的运用,宝骏730迅速的和五菱宏光拉开了差异化的定位,并且开拓了家用入门级MPV的新纪元。
市场对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往往是友好的,面对一个绝对空白的市场,宝骏730销量迅速上升,与五菱宏光构成了国内MPV市场的双子组合。
宝骏730的造型同样也是成功的,MPV的构型让凯越平台轮口尺寸不大的短板被弱化。
整车的设计完全延续了标准的厢式MPV构型,车头的形体大部分的融入到了A柱的斜率里,而在造型语言的塑造上,从宝骏630上延续而来的中庸感也保留了下来。
再加上下移的窗框线条这一类典型的MPV设计,宝骏730很容易收获消费者的好感。
不过,若是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彼时的宝骏730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还是没能够摆脱五菱宏光的影响,车尾的形象有些过于的发散,并不紧致,而且内部空间的布局也有些过于粗放,比如说第三排座椅的收纳方式等等。
但是,这些都不影响其作为一款神车。
毕竟,在当时宝骏730重新定义了MPV的设计潮流,这个潮流最典型的就是“乘用化”,过去出现在轿车上、SUV上的设计语言,出现在宝骏730身上。
而同期众多的MPV车型都带有强烈的“面包化”特征,圆滚滚的身材虽然让空间最大化,但也让档次、质感与这一品类的消费人群绝缘。
宝骏730对于MPV车市的影响是革命性的,自然也引发了众多品牌的跟随,无形中,宝骏730也拉开了国内MPV的消费升级序幕。
神车,这个充满网络化趣味的称谓,也成为对宝骏730设计力的最佳肯定。
作为宝骏的首款SUV,宝骏560也延续了与宝骏730相同的造型语言,强调家庭感。
在宝骏730的成功影响之下,宝骏560的内部空间也被放在了一个更高的维度,这也就不可避免的使得宝骏560的侧围显得过于的平直,并且小轮口的问题也在这个时候限制了宝骏560的造型比例。
2016年很有意思,一方面,正好是1990年出生人26岁,这意味着大多数的90后要考虑成家问题。这一年,几乎也是SUV回归“家用”的元年。
另一方面,二胎潮也如火如荼,成为国民性的热点话题。
尽管过去的小型SUV,也强调“家用”,但麻烦就麻烦在,这个品类无法满足90后多场景使用的诉求。这类小型SUV的使用场景有限,更多的是偏向代步。
家用SUV的特质就是保证了SUV的运动感,加入了更好的空间设计和舒适性设计,不仅一个人可以开,也适合两口之家,更符合带娃家庭的使用。
这是宝骏560对中国车市在设计上的贡献,引导了泛90后人群“第一台车”的消费升级。
在宝骏560之后,宝骏510的亮相意味着宝骏的SUV序列开始逐渐成形,而宝骏SUV的造型语言也随着宝骏510的诞生迎来了全新的版本。
从宝骏510开始,宝骏的SUV开始去关注比例和形体,相比于宝骏560,宝骏510的整车姿态显然要标准多了。
分体式大灯的设计在这个时候开始成为宝骏SUV的家族化造型语言。分体式大灯的造型语言对于宝骏品牌而言非常受用,迎来分体式的设计降低了灯组的成本,二来这种打破了传统的方式对于提升整车的质感和科技感,是很到位的。
这是宝骏在设计上“自我风格”形成的重要标志,如果说前面几台车,宝骏的设计团队依然略显青涩,那么到了宝骏510,宝骏的设计力已然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也因此,对于宝骏510,我个人也是非常的欣赏和喜爱。
在这一时期,宝骏也陆续推出了宝骏310、310SW、360、530等等车型。
值得注意的是,宝骏310SW的亮相意味着宝骏已经开始去大胆的尝试不同的车身结构和形体。
这一时期的宝骏,已经开始搞清楚了整车的姿态和比例,但是并没有去明确细节的质感。
从去年开始,随着宝骏新品牌形象的即将发布,宝骏全新的SUV产品宝骏RS-5也开始或多或少的有了些造型上的预热。
相比于以往的宝骏,从宝骏RS-5开始,宝骏的设计更多的去关注了型面质感的提升。
而与之对应的,是宝骏冲压技术的全面优化。
这一时期的宝骏和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大众颇为相似,都是在强化“感官质量”。
我们都知道,正是皮耶希对于设计语言的强调,才奠定了大众横扫全球的设计力,彼时的大众,已经成立了近六十年。
一个汽车巨头,之所以在成立六十年之后才开始强调“感官质量”,就是建立在无数试错的前提之上,而初出茅庐的宝骏在踏足乘用车五六年之后,便有了自己的“感官质量”考量。
从这个意义上讲,宝骏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造车,这点就有些类似小米、华为在涉足智能手机领域的时候,前面站着乔布斯和苹果。
说到全新的宝骏RS-5,这部车从某些角度来看更像是在宝骏530上进行的一次精益化升级,整车的姿态和比例延续了方方正正的效果,而侧围也同样保留了一种相对垂直的设计。
但是,得益于形体的优化以及细节质感的提炼,宝骏RS-5显然已经不再显得单薄,而是呈现出了一种高挑的形体。
与此同时,包括漆面、车身工艺等等方面的水平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在后续的试驾中,我有幸与这部车有近距离接触,这部车已然进入到“光影”的段位。
我们都知道,汽车设计的审美狭义来说经历了三个阶段:比例、线条、光影。
当然,这三个阶段可能是同步发生的,有人说入门级的车看比例,中级车看线条,豪华车看光影。
比例是一部车的姿态,线条是一部车的性格,而光影则是一部车设计核心的高级感所在。
比如,马自达rx-vision概念车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光线的不同角度,构成了这部车复杂而不单调的多层次官感,部分小倒角元素的加入,也让这部车呈现出天然的高级感。
而宝骏RS-5就已经是一部流光溢彩的高级感之车,如果挂的不是宝骏的LOGO,这部车要是挂上某个豪华品牌的LOGO,你会为它的设计付出多少Money?
宝骏的设计团队给人的惊喜很多,在今年的上海国际车展上,宝骏RM-C概念车正式登场。
在这辆概念车上,曲面的质量明显有了进步,圆润而光洁的型面让这辆概念车已经具备了大牌的形象,整车的比例姿态也强调了一种宽大和扁平的既视感。
分体式大灯已经被明确的塑造为新一代的造型语言,整车的感觉颇有梦幻之风。
作为番外篇,今年上海国际车展上宝骏的展台也是尤为值得称赞的,顶部光源采用面光源。展台的背景和地板均采用明亮的白色,主展台为RM-C概念车留出了足够大的纵深。
整个展台的布局相比于其他自主品牌而言设计感要强了不少。这或许,也可以看做是宝骏设计在进步的一个重要呈现方式。
在我写下这些文字的同时,宝骏RM-C概念车的量产版也发布了预览图。
我在朋友圈写下这样一句话:这是新宝骏的颜值革命和品类战争!
所以,我很期待,现在的宝骏,又会带来什么样的一个变化呢?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