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一位叫马尔萨斯的牧师,他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概念,人口的增长不能超过当时的农业发展水平。它们之间存在某种指数,如果指数出现偏差,那么多增加的人口就会被自然灾害、战争、疾病等方式消灭,旁人不应该去帮助这些受害者,因为这是自然的安排。
马尔萨斯在《人口论》中提出这个观点之后引起了很多学者的争议,听起来就像灭霸。不过多年以后马尔萨斯的《人口论》被别人证实为"马尔萨斯陷阱"。可见脱离道德的事情,总是不靠谱的。
事实上,我们的汽车市场就陷入了"马尔萨斯陷阱"
低端市场的困局
我曾经问一些人为什么不买车?得到最多的答案就是:"没钱"。
话题到这里本应该结束了,其实不然,为什么没钱买车?这些年中国的GDP在涨,房价、物价、部分行业以及公务员的工资都在涨,讲道理老百姓手里应该更有钱才对。但摆在我们面前的却是车市需求萎靡。如果说因为中美贸易争端,我认为这是自欺欺人。
把GDP的增长看做是A类指数的话,那么老百姓负债的增长就是B类指数,地方政府通过房地产将债务转嫁给老百姓,尽管我们这些年的经济在高速增长,同样在高速增长的还有我们每个人的负债。
同时我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同一个城市,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在相同负债比例的情况下,前者购车意愿更强。这并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因为生活成本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前者财富可支配比例要远远超过后者。也就是说,上文提到A类指数的增长,是牺牲了低收入人群的财富支出比例达成的。
造成的现状就是,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跌破40%。以前自主品牌是为"穷人"(此处并无贬义,编者也是穷人)准备的。而现在是穷人买不起汽车,上峰对于债务增长对经济的影响再清楚不过了,所以在今年的救市政策中,只给出了一道不咸不淡的汽车下乡。并毅然决然地提前实施国六。穷人"不配"拥有汽车,这便是当下车市中的"马尔萨斯陷阱",也形成了中国车市中的低端汽车困局。
没人愿意拯救这一切
一些自主品牌自然洞察到了风向的变化,他们这些年也在一直向着"高端化"的方向前进,希望通过产品和品牌的升级来熬过这次车市寒冬。例如WEY和领克,就连在低端市场上所向披靡的宝骏也扛不住巨大的压力,开始尝试发布"高端产品"。
当市场没有利润的时候,商人们便开始重新优化产品结构,大众为何对POLO PLUS的售价这么有信心,因为它本身就不是准备给POLO用户的,而是准备给那些本来计划买高尔夫却又囊中羞涩的一些消费者。
高人说,中国车市远远没有饱和,他给出的数据是年销4200万。如果其中低端消费占据40%的话,也就是每年大概有1700万的消费需求被扼杀。
以此来解释这场车市寒冬再合适不过了,上半年宝骏汽车的销量腰斩腰斩再腰斩,可想其它销量本就不怎么出色的自主品牌已经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了。
这会造成什么后果?
宏观经济的问题是一个无解的局,车市算是牺牲品。几十年的基业不会毁于一旦,但是遭到重创的自主品牌在接下来几年时间内都很难得到喘息。上峰不会放任这样的事情发生,新能源算是一个突破口,口径上说是鼓励创新、环保、弯道超车,实则为中国汽车工业兜底。
另一方面,经历了二十年的黄金发展期,留下满地的工厂只能给新生势力或者通过新的合资方式来消化。这是一种可回收垃圾,不会让实体行业遭遇连锁反应,尽管一些合资企业也在接二连三的关闭工厂,但谁要想去当接盘侠的话,必然会受到地方政府的鼎力支持。造车就像是围城,被库存积压的企业向出去,被利益诱惑的资本想进来。
最终事情会导向何方还不好说,没准儿哪天就来了一位脚踏七色云彩的英雄来拯救这一切,但是谁要说这场洗礼会让车市发展的更为长远……那我非要拉他出去干一架,看这人到底是蠢还是坏。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