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国人都自称为“华夏儿女”、“炎黄子孙”,这种称呼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国语·周语下》,其中说到鲧、禹与夏人之后,以及共工、四岳与各姜姓国:“皆黄、炎之后也”,不过古时只有君王自称正统后裔。
秦汉是“炎黄子孙”得到认同的一个时期,汉高祖刘邦编造了赤帝(炎帝)斩白帝子的故事,刘邦建立汉朝之后,“百家言黄帝”,汉武帝也是开创了黄帝陵祭,王莽建立新朝也是自称黄帝后裔,在两千多年的文明传承下,就奠定了“炎黄子孙”的称呼。
不过随着全球国际化,各国之间来往越来越密切,移民海外成了常见的时,此时又兴起了另外一种称呼“华人”“华裔”“华侨”,这三种称呼看似只有一字之差,但差别不是一丁半点,那么哪一个才是真正的中国人呢?
“华”在古羌语当中译为:“英雄”,《左传·定公十年》记载: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华字在甲骨文当中地位非常崇高,在古籍当中常常跟“夏”连用,“人”自然指汉人。
不过“华人”最早的记载可见《明实录太祖洪武九年》曾秉正上疏曰:“近来蒙古色目之人多改为汉姓与华人无异。”此时华人就是指汉人,开始出现区别是清末时期,根据1909年颁布的《大清国籍条例》规定:已加入或取得外国国籍的,即自动丧失中国国籍的人,已不是中国公民,称之为华人。
我国在1980年,在《国籍法》当中也是有同样的规定,放弃中国国籍,已经取得或加入外国籍的人都称为“华人”,华人也分海内和海外,海内华人指的是居住在中国的外籍人士,而海外华人意思就很明朗了,移居美国加入美国国籍的人都叫“美籍华人”。
“华侨”跟“华人”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两者却有很大差别,华侨是指长期居住在国外,但又保留中国国籍的人,属于中国国民,“华”与“侨”意思也很明确,华是中国古称,侨是移居、客居之意。
1878年,清驻美使臣陈兰彬在上报给清廷的奏章当中就把移居国外的人称呼为“侨民”,此后李鸿章多次在奏章当中使用“华侨”一词,这种称呼也就成为了寄居海外中国人的一种专称,在“华侨”出现之前,常常用“汉人”“唐人”“中华人”“契丹”之类的称呼。
“华裔”一词最早可见《左传·定公十年》:“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古代的华裔指的就是华夏族的后裔,现在同样也是指的后裔,但不同的是,“华裔”是华侨的在国外所生的子女。
他们出生在国外,意味着从出生开始就拿到了外国国籍,根据出生国法律,他们已经不属于中国公民,但从血缘上来讲他们又是中国人的后代,所以称为华裔,现在有许多父母无法移民国外,但为了让子女加入外国籍,就会选择在国外生子。
但是我国并不承认双国籍,拿到外国籍,就等于自动放弃中国国籍,而且想要再加入中国国籍相当困难,中国籍也被成为世界上最难拿的国籍之一。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