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泰坦陨落,HI崛起,苹果VS华为的造车生命线

2020年11月10日 13:49:02
分享到:
来源:

文/BY

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用这句话来形容苹果,大概是对这家全球市值第一,始终引领创新潮流的科技公司,最大的嘲讽。

但是在造车这条赛道上,苹果确实面临如此的处境。早在2014年,苹果便已经组建了神秘的“泰坦计划”团队,计划研发能够实现自动驾驶的智能电动汽车。

彼时中国的蔚来汽车、小鹏汽车也才刚刚成立,而李想的“车和家”还在计划中,沈晖的title,则还是沃尔沃汽车全球高级副总裁。

6年过去了,iCar渐行渐远,“泰坦计划”四个字也变得非常复古,复古到,我今天写这篇文章,都感觉自己是在挖坟。当下苹果与汽车的关系,依然全部依托于iPhone,手机映射方案Carplay和手机近场NFC钥匙,苹果始终是个过客,没能上车。

不过虽然大家都快忘了“泰坦计划”,但它又会时不时诈尸一下。诈尸的方式基本就两种,标题都很一致:《苹果又双叒叕从特斯拉挖人了,这次是XXX》,或者《美国专利商标局公布了苹果公司的一项专利,或与泰坦计划有关》。

苹果从特斯拉挖人这种报道,基本是半年更,网友甚至都盼着库克能不能干脆点,把马斯克挖过来,直接收购Tesla得了。如果库克有这个觉悟,不搞“泰坦”,直接收购Tesla,按现在Tesla的股价,这一定会是苹果历史上,最伟大的风险投资,库克也必将与乔布斯一样不朽。

而苹果汽车相关专利的报道,大概是季更,大家之所以能看到这篇挖坟贴,也是因为最近美国专利局又公布了苹果的汽车相关专利,大概是从iPhone 12 Pro和iPad Pro上受到了启发,要么在车的挡风玻璃上也装一个激光雷达?怎么用先别管,刷一下存在感先!

总之,这些年,苹果没能收购特斯拉(投资眼光比腾讯差远了),季更的专利曝光,也都是洒洒水,“泰坦”是真的陨落了。

希望我下次写苹果造车的挖坟贴时,不需要先介绍,“泰坦”是苹果的造车计划,不是LOL里抗锚的憨憨。

泰坦陨落,HI崛起

把Logo映在车尾这件事,苹果做不到,但华为可以。

2020年10月30日,华为正式发布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独立品牌 — “HI”,一套覆盖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云计算、电子电气架构、通讯架构的软硬件全栈解决方案。基本可以理解为,造一辆智能电动车,除了总装的活儿不做,其他大多数的活儿华为都做。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在发布会上表示,HI采用联合开发新模式,华为发挥技术优势、车企发挥整车优势,共同设计开发精品车型。新车型使用车企的品牌,HI logo将在车身上呈现。Logo印在车身上,是库克无法做成的梦。

在技术上,多数此前苹果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专利,华为也多数都有涉及,就算苹果在汽车圈赖以生存的土壤——Carplay,华为也准备了子弹,生态更开放,功能更丰富的Hi-Car。不止子弹,还有核弹,专为汽车智能座舱设计的操作系统鸿蒙车载OS也在上车的路上。

而苹果没有涉及的领域,华为也都做了,例如充电桩,例如地图测绘。泰坦从诞生到陨落用了6年,而华为正式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却仅过去了一年半的时间。

两家公众无比熟悉的手机厂商,在汽车行业,实现了命运线的交错。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自然很大一部分归结于企业领导的格局和判断力,例如华为选择了比苹果更理智的切入路线,避开了“200亿入门门槛”的造车赛道,打出“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一辆车”的旗号,扎入不仅叙事宏大而又有利可图的蓝海。

当然,有位长者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行程 。”所以,我们需要严肃探讨一下,造成泰坦陨落,HI崛起局面的客观因素。

苹果的生存环境要比华为恶劣

苹果造车比华为造车,最大的优势或许在于挖人的便利性,毕竟隔壁就是世界第一的无人驾驶出租车公司Waymo,世界上体量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公司Tesla,甚至还可以去机器视觉领域顶尖的高校MIT、斯坦福挖人。

但这或许也是苹果造车相对于华为,最大的不利,身边的企业都太强了,挖人也打不过啊!苹果用1.5倍杠杆,从特斯拉翘人,不仅没能实现造车梦,反而还要被马斯克嘲讽:“苹果就是特斯拉解聘员工接收处”,库克也太难了。

在自动驾驶领域,泰坦更是常年被按在地上摩擦,DMV每年发布的自动驾驶脱离报告中,苹果都是垫底的存在,激光雷达装的比谁都多,脱离率却比谁都高。如果知乎有人问“在苹果做自动驾驶是种怎样的体验”?回答的前两个字,一定是“匿了”。

即便是本土的传统车企,GM和福特也没给苹果一个“谢邀”炫技的机会。电动化上,GM在1996年就开始出电动车了(甚至怀疑Model 3的设计灵感是不是来源于这辆车),自动驾驶上,GM的Cruise在DMV的成绩仅次于Waymo。而福特虽然动作慢些,但也绝对看不上苹果,大概只有克莱斯克可以让苹果找到慰藉了。

苹果就像是一个还没长大的幼苗,而周边已被参天大树所环绕,那片土壤只允许有一个特斯拉,一个Waymo。库克只能感叹,既生瑜,何生亮,做出点什么都得被特斯拉、Waymo按在地上摩擦,太搞人心态了。

相对而言,华为面临的环境要友好很多。国内的智能电动车起步稍晚一些,到了2020年,才算真正意义上迎来繁荣,而且这片繁荣需要大量产业链上游的支持,特别是需要合作更默契,成本更低的产业链上游,来提升终端产品的竞争力,对抗特斯拉这样的巨头。

这样繁荣的需求,催生出了宁德时代这样的电池巨头,催生出了地平线这样边缘计算独角兽,再催生出一个覆盖电驱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的Tier1也是大有可能。

时代给了华为一个做智能汽车时代Tier 1的机会,却没给苹果一个做智能汽车厂商的机会。

苹果相较华为,无法形成业务闭环

翻开苹果的发展史,我们会发现它的业务始终是围绕着电子消费品,iMac、iPod 、iPhone、 iPad ,可以设想,即便是iCar出炉,也依然是与特斯拉Model 3高度相似的电子消费单品。

但是翻开华为的发展史,我们会发现它并不能用一家手机厂商来形容,而更应该是一家通讯设备厂商。

随着智能汽车逐渐发展为智能网联汽车,通讯成为了汽车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讯正是华为能够切入汽车行业的登陆点,华为成为国内汽车厂的香饽饽,其5G基带和5G T-Box立下了汗马功劳。而目前,苹果的5G手机iPhone 12还用着高通提供的基带。

借由通讯,华为得以撕开一个口进军汽车行业,而苹果则被挡在了门外。

不光如此,中美对于自动驾驶的技术路线,也使得华为进军汽车行业的成功几率比苹果大了很多倍。

目前特斯拉、Waymo都是选择了单车智能,更像是一个电子消费单品,很明显,苹果造车成真,也同样是与特斯拉、Waymo有着相同的基因。仅仅依托手机业务为抓手,苹果造车,似乎并不会比戴森容易,而即便突围成功,iCar也依然要活在Model 3的影子中。

我国则注重以智能网联汽车和车路协同相配合的多车智能,这样通讯就承担着更为重要的使命。不仅需要打通手机与车、车与车的联系,还要打通车与道路,车与基础设施,车与云的联系。华为恰好凭借在基站、车载基带、生态、云计算的布局,实现了智能网联汽车的业务闭环。

所以,我们大概率等不到“泰坦计划”浮出水面的那一天了,iCar也终究回归一句玩笑话,但是挂着“HI”标终究会到来。华为在手机市场没能超越苹果,但在汽车市场,已经成为了赢家。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