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汽车人】2021年打开了跨国车企“破坏性”转型的加速器

2021年01月09日 08:23:01
分享到:
来源:

无论从哪个角度衡量,中国都将成为汽车“再造”领域的试验田与主战场。特别是对跨国车企来说,后疫情时代远未安定的世界,没有哪个市场能够有与中国比肩的车市规模与活力。

文/《汽车人》管宏业

2021年,中国市场倒逼跨国车企亮出各自“绝活”,竞争再度加剧。

如大流行暴发之初的一个假说,新冠肺炎很可能是一个规模最大的历史加速器。改变不会随时间淡化,经历过去一年酝酿,到2021年有可能加速到令人目眩的程度。

不管情愿与否,过去的2020年已大幅改变了世界,但这仅是一个开始。两件并不相关的事件佐证了这一点:

其一,2020年最后一天,中国和欧盟完成《投资综合协定(CAI)》谈判。中国对欧盟承诺,向欧洲企业提供史无前例的准入便利,这意味着欧洲车企特别是大众奔驰宝马将彻底摆脱政策限制,未来在华经营业态必定发生重大改变。

其二,2021年第一天,特斯拉宣布,国产Model Y起售价为33.99万元,比国产前降低了足足16.51万元。这引发了国内车企强烈关注,受影响的不仅是新能源车,传统豪华车企业也开始遭受冲击。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说:“创造是一种遭遇的结果,文明总是在异常困难、而非异常优越的环境中降生。挑战越大,刺激越大。”

文明发展如此,汽车业也是如此。遭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汽车业,在疫情冲击、数字化变革等多重困难挑战下,正在经历一次新物种的再造与升级。

世界发展主轴正转移到以中国为引导的东亚

无论从哪个角度衡量,中国都将成为汽车“再造”领域的试验田与主战场。特别是对跨国车企来说,后疫情时代远未安定的世界,没有哪个市场能够有与中国比肩的车市规模与活力。

这首先得益于中国经济富有想像力的增长空间。由于经济增速率先由负转正,中国经济在全球表现亮眼。2020年,中国大概率成为全球惟一实现正增长的经济体。即便美欧等国开始准备推出疫苗接种计划,但大部分观察人士认为,2021年中国经济还将继续一枝独秀。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已经蔓延了近一年的疫情将放大对经济的影响,2021年才将迎来最困难时刻。在欧美,处于困难阶段的中小企业比重将从疫情前10%,提高至2021年的45%。但相比之下,中国GDP在2020年二季度之后开始快速反弹,如果以2020年1月1日为基准,2021年中国GDP最高可能增幅13%。

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认为,中国将在2021年步入“金发姑娘”阶段。这个经济名词常被用来形容一个健康的经济体保持高增长、低通胀的最佳状态。

良好的市场预期+基本度过疫情冲击,让外资对中国始终保持高度热情。尽管遭遇特朗普政府制裁,但2020年投向中国的外资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可能创下新高。

根据美国Bloomberg数据,截至2020年11月,中国使用外资约为1500亿美元,已经达到2019年全年的94%。2020年引用外资达到历史新高,应该是大概率事件。

“政冷经热”恐怕是美国对华关系的恰当必要,尽管与中国政治战打得火热,但根据Bloomberg对200多家在中国长三角建厂的美国公司的调研,有约150家美国公司的回复是:根本没有把工厂搬回美国的打算。

顶着政治压力的美国公司如此,其他跨国公司更不用说。2020年5月,德国大众宣布,投资10亿欧元获得江淮汽车50%的股份,同时增持江淮大众股份至75%;6月,日本丰田宣布,出资32亿日元,联合一汽东风等成立氢燃料电池研发公司;7月,日产公司表示,将在2021年把中国生产线的产量提高30%;10月,奥迪一汽携手,共同投资成立高端纯电动汽车合资公司;11月,德国戴勒姆公司宣布,将和福田汽车投资4.153亿美元,生产重型卡车……

过去40年里,跨国汽车公司构成了中国经济大潮中最有活力、最具启发性的一环。从最初的观望、试探,到积极寻找合作伙伴、投资建厂,不断扩大在华规模。这个过程中,跨国车企不仅得到了丰厚回报,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也越来越高。自2012年起,中国就已成为美国通用汽车全球最大的单一零售市场,中国为德国大众集团贡献了近四成的销量,同样也是奥迪奔驰宝马凯迪拉克别克沃尔沃等品牌全球第一大市场。按照丰田最新战略规划,计划到2025年之前,超过美国,将中国培育为旗下全球第一大市场。

统计显示,2018年中国车市销量占全球总销量的30%,2020年,基本走出疫情冲击的中国车市,全球占比扩大到33%。尽管竞争越来越激烈,但中国仍然是最具吸引力的市场。

对于中国在全球的权重,汤因比在上世纪70年代就有过精辟判断。他认为,过去500年来,在西方推动下,全世界已经在除政治以外的经济、技术等领域实现了引领,但西方难以完成全世界的政治引领,他认为,未来世界一定是以地理和文化主轴为中心,而这个主轴不在美国和欧洲,而是在以中国为引导的东亚地区。

中国市场倒逼跨国车企亮出各自“绝活”

这种引领的步伐正在越走越快。2020年11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订,由此形成了包括东盟10国、东亚三大经济体中日韩、澳大利亚、新西兰在内的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12月,中国与欧盟完成《投资综合协定(CAI)》谈判,欧洲车企有能力进入更加广阔的中国市场。

据了解,中国将向欧洲企业开放在新能源汽车、飞机制造等领域的投资;消除欧盟企业在华投资的障碍。在汽车领域,协议允许欧洲汽车制造商投资建立全新的新能源汽车公司。

在此之前,宝马汽车已获准提高在华晨宝马的股权,股比由原来的50%增至75%;大众汽车在安徽成立了第三家合资公司,并将股比提升至75%。可以预见,中欧CAI协定签署后,德方有可能再次打破75%的股权上限。

除了虎视眈眈的股权之争,对跨国车企来说,更激烈的战场将聚焦于技术之争。众所周知,从新能源到智能化、从共享到网联,中国一定程度上已领全球“新四化”发展之先,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最大的龙头和抓手。

据《德国之声》报道,鉴于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市场,德国车企正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布局力度。以大众为例,大众宣告将进入一个“完全电动”的新时代。至2024年,大众计划在中国投资150亿欧元开发电动车,并将在未来5年内向市场投放15种新款电动车。到2025年,在华每年生产150万辆电动汽车。

作为全球最具历史的汽车企业,奔驰的改革更加激进——它正在加速向电动化和自动驾驶方向转型,专注于通过软件服务获取经常性收入。奔驰计划至2025年,实现25%以上的销量为纯电动车型;到2030年,插电式混合动力及纯电动车型将占全球销量的50%以上。而中国被放置最优先位置:至2025年,实现25%以上的销量为纯电动车型;到2030年,插电式混合动力及纯电动车型将占全球销量的50%以上。

在过去30年合作基础上,奥迪一汽再成立新的合资公司,目标非常明确:生产且只生产高端电动车。2024年,开始投产基于PPE平台的电动化车型,为中国市场打造专属中国的纯电动奥迪车型。奥迪计划,到2025年共推出30余款电动化车型,其中20款是纯电动车型。到2025年,电动车型销量将占总销售份额的40%。

对美国车企来说,过去4年特朗普政权带来的混乱即将在1月20日结束。实际上,从1月6日“挺川”群众攻占国会那一刻起,也就意味着美国资本和消费市场彻底分裂,千方百计将供应链撤离中国的企图彻底失败。

以通用汽车为例,日前通用汽车宣布,未来五年规划投资将达270亿美元,投资力度超越其燃油车项目。2025年年底前,公司将在全球推出30款纯电动车型。其中,在中国推出的新车型中,新能源车型占比将超过40%。福特汽车业发布了“福特中国2.0”战略,加速公司业务转型,聚焦中国市场,进一步兑现其“更福特、更中国”的承诺,福特计划用1至2年时间将自身产业链能力本土化。

相对欧美车企对纯电动车的青睐,日系车企的新能源解决方案更加多元。以丰田为例,计划到2025年实现电动化车型总量超过550万辆。其中电动车和氢燃料车将超过100万辆,混合动力车型占据400万辆。也正是以中国市场为牵引,丰田火力全开,转变单纯制造的理念,建立包括新型商业模式在内的新运营体制,包括一汽东风、广汽、北汽、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中国头部汽车企业,已悉数与丰田建立合作关系。

对中国市场的乐观预期促使日产汽车加大在华产能投入。日产计划将中国的生产基地由4个增至6个,由现在的每年约140万辆扩大至每年约180万辆。建成后的产能将大幅超过本田在中国的约149万辆的产能和丰田约127万辆的产能。

当然,大手笔的产能投入也好,大踏步的未来投资也好,跨国车企对中国车市最根本目的是追求回报。而事实是,回报相当不错。以丰田为例,2020年5月份,丰田将本财年盈利预期制定为5199亿日元,但仅仅半年后,2020年11月份,这一目标调整为13000亿日元,整整放大了三倍。谈及预期放大的原因,丰田汽车社长丰田章男直言不讳: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市场。

如果不能在中国做优做强,那么在全球就难有立足之地,这已基本成为跨国车企对中国市场的定位与共识。

新能源车拉开了产业“破坏性”创新的大幕

2021年一开年,中国车市就被新能源车烧了一把火:相对进口时期价格大降14万元的特斯拉Model Y,订单已经排到了2月份。

这则消息不仅大幅在国内汽车市场引发强烈反响,在资本市场也掀起大幅波动,Model Y的国内供货商在开年后两个交易日连续涨停。

招商证券报告认为,爆款的Model Y针对的不再只是新能源车市场,也将对传统豪华SUV形成冲击。作为一款B级SUV,Model Y在美国的单月销量为6000辆左右,远超奥迪Q5奔驰GLC、宝马X3等车型。电动车对传统车的替代,很有可能从2021年开始真正显现。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认为,内燃机长达一个世纪的主导地位将在十年内走向终结。

据麦肯锡报告,至2024年,全球范围将出现多达600个新款电动车。其中,中国以169个遥遥领先。

就2021年而言,市值已经超过德国大众的宁德时代、在美国脱钩威胁美股依然猛涨的蔚来……种种迹象都表明,中国汽车市场正加速向电气化转型。

大众ID.真刀实枪地进入销售市场,丰田即将发布电动化顶级战略,奥迪奔驰多款国产电动车型正跃跃欲试……倘若说过去三年拉开了电动车发展大幕,那么从2021年开始,中国新能源车发展很有可能进入一个加速普及的转折点,这一转折,很有可能同福特推出T型车装配流水线,抑或是丰田发明TPS生产方式一样,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2021年,一场围绕新能源车,关乎生死未来的决战正一触即发。

美国著名管理大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曾在《创新者的窘境》中,对这一代际更替、产业革命发生时的景象有过描述:“破坏性”技术是一种革命性的创新,其产品是从未有过的、完全新兴的事物。但对大公司而言,这一技术在一开始往往针对的是一个无法检测的新兴小市场,不能满足大企业的增长需求,从而对大公司决策构成了致命挑战。

从苹果到特斯拉,无一不为这一观察做了最生动的注解。(文/《汽车人》管宏业)【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