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十年始终磨一剑,他在燃料电池产业前沿砥砺前行

2021年06月30日 20:36:01
分享到:
来源:上海汽车报

从进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读博开始,石伟玉就与燃料电池结下了不解之缘。加入捷氢科技时的2018年,已经是他进入燃料电池行业的第十三个年头了。从大连到上海,这道选择题,石伟玉做得并不艰难,“我就是想找一个能认认真真、脚踏实地把氢燃料电池产业化坚持下去的地方。” 上海捷氢科技有限公司电堆开发部总监兼第一党支部书记石伟玉告诉《上海汽车报》记者,“燃料电池行业慢慢爬坡的艰辛已经过去了,往后的每一天,都会是这个行业快速发展的好日子。”

与时间赛跑,探究微毫之差

作为一名地道的理工男,石伟玉的生活十分简单,平日里除了喜好喝茶,平常下了班有空的话,也会去踢场球。不过,今年端午节前后的一个半月里,他却再也没有了踢球的念头和时间。

最近一段时间,捷氢科技不断接到市场订单,并且很多都是要求140kW及更高功率的电堆产品。此时又恰逢捷氢科技迁入全新园区。自接到订单开始,石伟玉和团队就一直加班加点,为产品顺利下线保驾护航。

PROME M3H电堆是捷氢科技在2020年第三季度发布的、完全自主设计开发的燃料电池电堆产品,车用动态工况完成耐久性实测8000小时。PROME M3H电堆的峰值功率为130kW,功率密度为3.8kW/L,耐久性超过了10000小时,并且能在-30℃到95℃环境正常工作。目前,PROME M3H电堆产品已应用于多个车型平台,全面覆盖乘用车、轻型客车、城市客车,以及轻、中、重型卡车等不同领域,在同类产品中,竞争力极强。

据了解,虽然140kW也在捷氢科技的理论设计范围内,但电堆是一个高度精密的产品,对稳定性和一致性要求非常高。尤其是国内燃料电池的“主战场”是商用车,除了更高的功率要求之外,相比燃料电池乘用车平均5000小时左右的耐久性标准,商用车往往需要一倍以上甚至更高的耐久性保障,因此从一开始就对国内自主研发燃料电池系统和电堆,在可靠性和耐久性方面提出了严苛的要求。

因此,即便客户要求的电堆产品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10kW的输出功率,但在石伟玉看来,一点都疏忽不得。失之毫厘,往往结果就是谬以千里。石伟玉跟记者举了个例子,“每个燃料电池电堆中使用近1000根密封胶线,如果每一条偏离10微米,一个电堆累计就偏离近10毫米了,这足以对电堆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近日,记者从捷氢科技那里得到好消息,高功率版本的PROME M3X电堆产品已经开始陆续交付了。

共创产业链,打造行业新生态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国内燃料电池技术的先进性和产品的可靠性已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目前,燃料电池技术的性能、可靠性和耐久性基本上能够满足车用产品的要求。但燃料电池汽车的应用刚刚起步,整体产业链还不够成熟,也是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或者可以这么说,整个氢燃料电池的产业链,都是在这几年里一点点从零开始搭建的。

成立三年来,捷氢科技通过产品和业务的深度合作,带动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发展。通过供应链各方的共同努力,目前捷氢科技燃料电池系统的核心部件,如空压机、氢气循环泵和电子水泵等均实现了燃料电池系统的一级零部件100%国产化,大大提升了成本竞争力和供应链保障能力。与此同时,捷氢科技合作开发的产品成果现在已经对全行业进行销售和服务输出,为同行业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和案例,也降低了全行业的开发投入和试错成本。

“很多时候,我们发现了问题,找到了根源,却并不意味着可以松口气,把问题交给供应商处理就可以了,我们甚至还要帮助供应商一起设计解决方案。”石伟玉说道。据了解,目前他所在的部门已经扶持了行业内供应链上下游至少5家企业共同成长。

“一开始的时候,我们真是手把手地帮助供应商从产品开发到应用测试,一个个环节走下来。” 石伟玉笑着说,“国内供应链慢慢发展成熟起来之后,我们的回报也是看得见的。最明显的就是,在国外供应商那里,我们也开始有了一定的议价权。”

先生存下来,再降低成本,最后打造一个安全的供应链,这就是石伟玉脑海中,一盘并不太复杂的棋。

做得越多,越知道自己的不足

从业至今,石伟玉累计发表科技论文 20 余篇,授权专利 21 项,参与 5 项国标和行标制订工作。但他还是很谦虚地对记者说,“我们团队的成员工作都很拼,要是搞个排名,我努努力,也许还能想办法争个前三。”

石伟玉初入捷氢科技时,捷氢科技的电堆开发部仅有 5 人, 2019 年年初发展到 17 人,目前共有39 人。其中,40%拥有博士学历。作为捷氢科技电堆开发部总监,石伟玉对核心技术和研发团队不断打磨,仅用了两年多时间,就已经逐步形成了上汽集团和捷氢科技燃料电池电堆设计开发的核心团队和中坚力量,还涌现出了多名优秀人才。

目前,团队已经具备了关键材料开发、膜电极开发、双极板开发、电堆设计、电堆集成等核心能力。在担任 M3 大功率燃料电池电堆开发项目总监时,石伟玉带领项目团队开发出国内首台大功率金属双极板电堆,产品技术指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于 2020 年年底量产,有力地支持了上汽集团燃料电池车型开发和公司业绩增长。

“这两年间,捷氢科技招揽了很多高学历人才,通过培养,他们在工作中都很有见地,而且一起发现问题、迅速攻关。这种快速成长的模式虽然具有挑战性,但是也让团队具有很强的成就感和凝聚力。”当提到他的团队,石伟玉不无自豪地说道。

伴随着捷氢科技燃料电池产业化速度的提升,在不断取得成果的同时,团队也更清楚地看到燃料电池的未来发展存在着不小的挑战,在实现性能突破的同时,还要顾及到材料的降解与腐蚀;材料关过了,还要考虑成本问题,甚至是供应链安全问题……

关关难过关关过,石伟玉毫不避讳自己与团队目前尚存的不足,同时也对未来燃料电池系统和电堆的产业化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他告诉记者,“我们团队还是会不断探索产品优化和成本下降的空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捷氢科技快速发展,为上海市实施氢能战略做出自己的贡献。”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