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撇不清的丑闻,大跃进的电动

2021年07月07日 14:47:05
分享到:
来源:汽车K线

引言:大众汽车集团是纯电动技术路线的坚定拥护者,集团掌门人迪斯更是矢志不渝,然而该集团为何毕其功于一役?

前几日,据《欧洲汽车新闻》报道,大众汽车集团表示,其已与前CEO马丁·文德恩(Martin Winterkorn)及另外三位前高管,就他们深陷的排放造假丑闻赔偿达成和解。

这意味着大众汽车将通过这四位高管获得共计2.88亿欧元(约22亿元)赔偿。殊不知,这则震惊汽车界的排放丑闻,已经为大众汽车带来超过320亿欧元损失,包括罚款、改装和诉讼费用,代价着实巨大。

01“该来的总要来”

在上述和解协议中,文德恩同意支付1120万欧元(约8600万元)赔偿金。值得注意的是,文德恩的这笔赔偿,算是德国同类别赔偿中最高的。10多年前,西门子前CEO冯必乐(Heinrich von Pierer)曾因贿赂丑闻,向前雇主支付了500万欧元赔偿金。

屋漏偏逢连夜雨,伴随大众汽车宣告四位高管同意进行赔偿,文德恩还被指控,向德国议会就尾气排放丑闻提供虚假证词。

这“罪名”可就不一般了。检方称,文德恩在2017年作证时误导了立法者,声称在大众官方承认排放作弊前,自己并不知情。

德国检方在一份声明中称,在文德恩的证词中,后者谎称自己直到2015年9月东窗事发才被告知存在作弊装置。不过,作为一家企业的老大,如果不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许,下面的人胆子能这么大?

“根据起诉书,自2015年5月起,文德恩就已经知道一些大众汽车的发动机控制软件,配备了在测试中操纵排气值的功能。” 2015年9月23日丑闻爆发一周后,文德恩就辞去了CEO一职。

大众汽车集团担任CEO近8年,无奈晚节不保。

02“一个都不能少”

3月底,大众汽车曾表示,其将向文德恩和大众奥迪前CEO鲁伯特·施塔德勒(Rupert Stadler)提出赔偿,因为其违反了股票公司法所规定的注意义务。

格来思(Gleiss Lutz)律师事务所,代表大众汽车对责任索赔进行了审查。

根据报道,除文德恩外,施塔德勒同意支付410万欧元;大众集团前高级工程师沃尔夫冈-哈茨(Wolfgang Hatz)将支付150万欧元;而奥迪前研发主管斯特凡·克内希(Stefan Knirsch)将支付100万欧元。

大众汽车表示,其还将从董事和高管责任险中获得2.7亿欧元赔偿。

大众汽车监事会认定,文德恩违反了其注意义务,未能“全面、及时”澄清2009至2015年,该集团在美国销售的柴油发动机汽车使用非法软件功能的情况。

同时,文德恩也未能确保,美国当局就此提出的问题,得到真实、完整和及时地回答。

施塔德勒同样违反了其注意义务。自2016年9月21日开始的这段时期,他未能确保由奥迪开发,并安装在大众奥迪保时捷车型上的3.0升和4.2升柴油发动机,因非法安装软件而被调查。

虽然这笔赔付仍需在大众汽车集团7月22日召开的年度股东大会上得到批准,不过显然已经八九不离十。

另外,该公司还表示,奥迪大众前高管乌尔里希•哈肯贝格(Ulrich Hackenberg)并不准备达成协议。

不过大众汽车准备对哈肯贝格提起诉讼。哈肯贝格是大众集团MQB平台的设计师,大众汽车绝大多数内燃机车型即源于此。

2015年,哈肯贝格在排放丑闻曝光后遭停职,并被克内希接替;然而好景不长,伴随排放丑闻调查逐步深入,克内希也于2016年9月突然离职。

大众汽车正努力为其有史以来的最大企业危机画上句号,这一危机也对大众汽车、乃至德国的燃油车事业造成重创。

03“炮轰”氢燃料

回不去的“燃油”,尴尬的“纯电”,嗤之以鼻的“氢能”。

今年5月份的时候,大众汽车集团CEO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曾通过推特,表达了对利用氢能解决气候问题的否定态度,认为氢燃料汽车已被证明没那么环保,重点应放在电气化上。

对于深陷柴油排放丑闻的大众汽车而言,乘风而上,押注一条全新赛道,何尝不是一种自救,但如此排斥氢能源汽车的做法,会不会有些极端?要如何分摊风险?

事实证明,至少从中国市场销量反馈看,大众品牌的电动化战略貌似出师不利。

以首款、因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ID.4为例。根据乘联会数据,4月,南北大众ID.4系列销量仅为922辆和722辆,月销均不过千辆;5月销量则分别为847辆和502辆,情况依然不容乐观。

然而,按照上汽大众规划,2021年ID.4X将贡献5万-6万辆销量;一汽-大众虽未明确公布销量目标,但估计也是半斤八两。如此看来,ID.4系列的市场压力非常大,月销过万或才能实现年度目标。

又或者,大众品牌将宝压在了奥迪大众安徽上,只是尚未发力?

为ALL IN电动化,大众汽车在中国建立了两家MEB工厂,年产能合计达到百万辆级,并为此投入超300亿元……奈何中国市场尚缺乏纯电动车主流消费群众基础,卖得好的,除“特斯拉”派,就是“五菱”派。

虽然向电动化转型已是大势所趋,但多数主流汽车企业,仍会选择并行多条技术路线,以分摊风险。

例如丰田汽车,混动、插电式、纯电和氢燃料电池全方位布局,并且氢燃料不仅仅局限于乘用车。

然而对纯电的偏爱,并非大众汽车一家。戴姆勒2020年宣布停止乘用车氢能开发计划,近日本田也宣布年内正式停止生产氢燃料电池车,未来重点发展纯电动汽车。

不过,德国宝马氢燃料电池原型车iHydrogen NEXT最近则开启了实路测试,采用丰田氢燃料电池。

笔者认为,大众汽车集团和迪斯对纯电动汽车的笃定,也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排放造假丑闻让这家汽车巨头严重失血,再加上不惜血本投入纯电动,大众汽车即便想发展氢能,估计也是捉襟见肘了。

Views of Autoskline:

回到中国,几天前,长城汽车旗下高端新能源车品牌"沙龙"浮出水面。沙龙立志成为第一个把氢能战略落地,实现全品类氢能乘用车量产的品牌。

此外,红旗长安奇瑞等中国品牌都在布局氢能。《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蓝皮书》提到,到2030年,氢能产业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产值将突破1万亿元。

虽然目前来看,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缓慢、成本高昂,且主要应用在商用车领域,但中国国家层面自上而下的政策指引,以及技术的突飞猛进,仍为氢燃料电池汽车营造了广阔发展空间。

不管是燃油市场,还是纯电市场,中国对这些跨国车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对于终极能源氢能,这些放弃这条技术路径的跨国巨头,也要放弃中国的大好前景?

到那时,那个炮轰氢能的大众,以及用“fool cells”戏谑“fuel cells”的特斯拉,还能笑得出来吗?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责任编辑:张佳栋 PA011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