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周鸿祎的“科技平权”,换不来15万的智能汽车

2021年07月07日 15:25:03
分享到:
来源:汽车头条

最近有一个问题争议挺大的:15万能不能造智能汽车?

前几天,刚刚确认投资哪吒汽车、晋升“产品经理”的周鸿祎在接受采访时隔空开怼,“你做不出来,不等于汽车行业做不出来”,“ 他们造高价的智能汽车,是想做消费者的第二辆车,但我不是,我要造的是国民智能汽车”。

字里行间,火药味十足。

红衣教主的“炮口”,直指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的言论,“我认为15万是智能汽车基础分水岭。在智能(汽车)领域,如果没有15万,是不可能真正把智能做好的。”

恰巧是360集团投资哪吒汽车不久后,又恰巧哪吒的售价区间集中在15万元以下。如今智能化的风口之下,风头正盛的周鸿祎,选择据理力争地“开炮”自然是无可厚非。

然而,本以为一场针对智能汽车价格的巅峰辩论即将上演,可听完周教主长达一小时的表述才发现,这俩人说的,不能说不一样,简直就是不在一个频道。

对于智能汽车的定义,二者有着明显不同。

何小鹏的演讲更多围绕发展效率、前瞻布局来看待如今的智能化脚步,而周鸿祎却直接“一跃而起”,打着“科技平权”的口号,聊起了智能汽车的终极未来。

15万的智能汽车,只停留在梦想阶段

在何小鹏看来,影响智能汽车售价的因素主要是两个:居高不下的电池成本和用户不断上升的智能(自动驾驶)需求,“因为电池不会形成快速的价格的下降,我认为不会的。但是智能的成本,在高等级自动辅助驾驶甚至还会提高,这是很强烈的变化。如果看智能,我认为价格是初步的锚定。”

有一点可以肯定,“电池的贵”是业内共识的。彭博社新能源观察 BloombergNEF 去年12月的调查显示,尽管电芯价格已经下探,但全球市场三元锂电芯的价格仍达到102 美元/kWh,磷酸铁锂电芯也达到80 美元/kWh。即使按照单车搭载容量60kWh的磷酸铁锂电芯计算,成本也将高达4800美元(约人民币3.1万元)。

另一方面,多功能的车机系统、语音交互等功能几乎成为新款车型的标配,而何小鹏所说的智能,则偏向于软、硬件成本极高的自动驾驶。

尽管在纯视觉方案和应用激光雷达的自动驾驶硬件路径的选择上,业内仍存在不小的争议,但无论哪种解决形式,研发成本都是烧钱的最大元凶。

以致力于研发NGP高级别辅助驾驶的小鹏为例,2018年至2021年第一季度,公司累计研发费用高达53.82亿元。对于目前仅两款在售车型的小鹏来说,这笔钱几乎有一大半花在了软件、算法的研发上,而面对未来L4及以上级别的自动驾驶需求,如今正处变革时期的汽车制造商们,不仅不会缩减开支,反而将愈发扩大整体研发规模,谋求“快人一步”的先手。

高昂的研发、电池成本,加之税费、销售、服务等一系列费用,在现阶段的产品销售量级上,15万元买智能汽车的梦想,显然只能止步在梦想阶段,

摩尔定律=白菜价?

即使智能汽车的保有量持续升高,形成一定地规模效应,周鸿祎口中“摩尔定律会在激光雷达行业发生,这会让激光雷达可能也会掉到一两百美金的白菜价”,或许也很难实现。

撇开技术上向固态激光雷达的转换,从当下技术路线来看,现阶段常用的905 nm (波长)激光雷达采用硅基接收器,如果接下去前装量产的体量足够大,的确有可能产生规模化效应,从而达到一两百美金的采购价格。

但是,伴随自动驾驶级别的不断上升,激光雷达所需的感知层级也需要不断进化。905 nm 激光雷达所达到的180-200m车辆识别距离和160m对静态小型障碍物检测距离,并不能完全提供未来全自动驾驶所需的感知信息,而更换更高级别的1550 nm激光雷达,不仅制造成本有所上涨,其接收器应用的铟镓砷器件,也会因原材料采购价格的高昂,导致摩尔定律难以维系。

科技的每一步发展,都很难避免原材料的成本上升。打个吃货的比喻,即便工厂流水线诞生的红烧肉,也无法违背猪肉贵进而菜价贵的事实。

规模化效应始终存在价格底线,摩尔定律并不能当作成本的万能杀手。

科技平权,存在吗?

如果总结下周鸿祎的全部话语,“科技平权”似乎再次成为整场采访的核心论点。

听起来很美好,可实际上,所谓平权仍然处在成功学的鸡汤里。

伴随时代的发展,智能的预期不会停滞不前,用户的需求同样不会“人人平等”。就像现在,没人会把自动空调称作智能,没人会把全景影像称作智能,更没人会把语音控制称作智能。

作为一个形容词,智能往往是一个比较而来的相对定义。至于15万元的汽车的智能如何,似乎通过哪吒就可以窥见一二。

相比存量更大的“上一代车型”,哪吒的确称得上智能,但横向对比来看,360度全景影像、全速自适应巡航、自动泊车……这些L2级别自动驾驶的科技配置,无论是在传统车企,还是其他新势力企业的同级别车型中都有涉及,甚至所搭载的车型售价更低,亦或是尺寸更大、续航更长。即使是燃油车型中,满足这些智能配置的也绝非少数。

当一项科技功能成为标配,便意味着从智能配置走入了常见列表中。此时的智能定义,或许早已是名不副实,而科技平权,也成了个高高挂起的“空头概念”。

换句话说,周鸿祎的“平权论”,无非是为了给刚刚投资的哪吒汽车冠上智能头衔。事实上,就像现在的手机一样,拥有智能的配置,却鲜有企业再拿人脸识别、指纹解锁当作卖点,更不会有人以“智能”区分几款不同手机。

超前的科技,无一不是与高昂的成本、售价相并行,但当智能成为普及时,也就不再存有什么智能的概念。

回归一开始的问题:15万可以造出智能汽车吗?

可以,但恐怕那个时候,你不会再叫它智能汽车了。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