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特斯拉退一赔三维持原判,但可能并不意味每次都能成功

2021年09月21日 17:52:02
分享到:
来源:路咖汽车

过了755天,嘴硬的特斯拉终于被法律打脸了。

一审判决书显示,特斯拉公司构成欺诈,应向韩先生退还379700元购车款,并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赔偿1139100元。特斯拉不服上诉,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二审维持原判。

判了,特斯拉退一赔三了。这755天,经历了一审期间的四次开庭、经历了从天津撤诉到北京再起诉。但最终还是胜诉,消费者赢了,特斯拉败了。

特斯拉的退一赔三,这意味着什么?在我看来,特斯拉仍然没有把姿态放低,其实什么也没改变。

虽迟但到,退一赔三理所应当

起因,是一位天津车主在2019年5月底,从特斯拉官方二手车买了一台特斯拉Model S P85车型,购车价格379700元,购买时看到官方网站承诺信息"无重大事故,无结构性损伤,无水泡火烧,200多项全车检测,车况良好"等信息,与销售的沟通过程中再次确认车况信息,得到销售一致答复。

同年的8月底,由于刹车、电门瘫痪等原因,两个月内维修了7次,经第三方鉴定后才发现该车是事故车。这期间消费者与特斯拉的第一轮沟通,特斯拉法务部“退车可以,但得收10万元折旧费”。

第二轮特斯拉不承认消费者两次的第三方鉴定结果,调解走不通,消费者去天津河西法院立案,但特斯拉提出管辖权争议;消费者从天津撤诉,到北京重新提起上诉。后来,就开始了与特斯拉的漫长鏖战。

历时755天,其实特斯拉根本不在乎这个官司的胜败。官司赢了什么都好,输了也没什么影响。长时间的拉锯战,中间不断的举证、开庭、不停的法律战不停的舆论和各种施加压力。

问,有几个人能坚持755天把这事儿办成了?

反正我觉得大部分人都不愿意投入长时间的精力、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去抗到厂商退一赔三。从两个角度看,特斯拉在这件事儿上是对公业务,有团队、有时间和资金,慢慢消耗个体消费者的耐心;而消费者,在这个过程中,原本的生活节奏被打乱,还得投入自己私人的时间、和资金。

时间跨度大的拉锯战,几乎可以磨灭维权的消费者的希望,最终放弃维权或继续拖下去,这才是特斯拉最根本的目的。

消费者在这条维权路上,体验到了特斯拉强大的资本、法务、舆论的力量,一道道壁垒让消费者在这条路上走的非常艰难。特斯拉变了么?没变,你可以买它的车,但想维权,想都别想;特斯拉新零售模式,更注重的是销量,而不是服务质量。所以,这件事儿从本质上来看意义大么?不大,没几个人能坚持到最后的胜诉环节。

特斯拉,会给所有消费者一个交代?

回答小标题,现阶段肯定不会。特斯拉现阶段不会变,而这种不会变又源自什么,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看。

特斯拉有自己的自动驾驶芯片、V3超级充电桩技术还有电池管理系统,这些都是行业领先水准。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能从几次维权事件中,都看到了特斯拉的一种“心态”。我们当然反感这种对待消费者的态度,但只有能与之匹敌的品牌出现,才能唤起特斯拉对消费者的“耐心”。

实力上的领先,造就了某种程度上的失去耐心。

从上海车展女车主维权,再到现在的特斯拉第一例“退一赔三”,贯穿始终的是特斯拉“傲慢”的态度。关于郑州女车主的维权之路,搜索网站上最新的消息是9月6号,内容大概是车主已经向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递交材料。

这次的维权路又要走多久,还是个未知。

中国市场和用户,对于特斯拉即便是在事件层出的今年,依旧能拉动特斯拉的业绩增长,但特斯拉在中国市场只顾着追求销量和利润,对存在的问题避之不提。正在慢慢消磨建立起来的品牌形象,而在实力上的优势也正在被国内的蔚来、理想、小鹏等品牌渐渐缩短。

总结

如果,特斯拉慢慢的失去优势、失去品牌形象,再回过头来看维权这件事或许会解决的更顺利,至少目前,没有看到特斯拉在这类事件上的低姿态与诚意。

即便退一赔三,如果不是维权者的坚持,我们仍然看不到维权成功的案例。所以这件事说明不了说明,非要说的话,就是维权消费者有毅力能抗住压力熬到最后;还能说明,特斯拉在这件事上的没有诚意、没有同理心。

在4月份维权事件发生之后,5月份特斯拉国内的订单明显减少。“傲慢”的态度+事件层出,销量的下滑也不难理解,所以,消费者好比是行船的水,而特斯拉就是水上的船。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