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达数量的炒作只能是一时风光。
文/徐珊珊
在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四化”(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共享化)趋势下,激光雷达已经成为新增硬件增长最快的子领域。
根据Yole的数据,到2026年,全球激光雷达应用的市场规模将达到57亿美元,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市场收入预计为23亿美元,2021年至2026年复合增长率为94%,市场空间广阔。从长远角度看,自动驾驶依然是激光雷达技术应用的最大机会。
激光雷达的工作原理@ Velodyne Lidar
自动驾驶包含感知、决策与控制三大环节。感知是智能驾驶的基础,主要通过不同的传感器实现与外界环境信息的交互,同时将位置和距离等重要信息传输给决策层,决策层制定具体的路径规划,再交由控制层执行,并保证汽车稳定行驶。
在感知环节,激光雷达扮演着重要角色。相对来说,激光雷达具有优异的方位分辨率,同时在探测距离和范围方面兼具优势。因此,激光雷达也被视为是 L3级别及更高自动驾驶级别所必需的传感器技术,是公认的机器“慧眼”。
激光雷达技术到底有多火热?
长城汽车新品牌沙龙在亮相之前,曾在海报上对激光雷达数量特别着墨,写道“4颗以下,请别说话”。
另外,将于今年12月份出货的极狐αS搭载了3颗96线激光雷达、6颗毫米波雷达、12个摄像头以及13个超声波雷达,更是将激光雷达热度推向另一个高度。
激光雷达的使用数量似乎正成为自动驾驶汽车“内卷”的动力之一。毫无疑问,4颗激光雷达不会是自动驾驶技术的尽头,但有关这一数字的比拼目前来看更多的是噱头。
是否装车量越多就意味着能更好实现自动驾驶功能?以特斯拉来说,其所坚持的采用摄像头的视觉方案对于硬件要求较低,对算法和软件的要求更高。但一直以来,特斯拉都被认为是自动驾驶技术的领先者。
激光雷达使用数量的增加,也意味着整车售价将有所提高,而激光雷达探测的数据是否会被有效利用是一个未知数。另外,车厂还需要为多传感器间的融合找到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
目前,多传感器融合已经成为自动驾驶发展的必然趋势。每一种传感器都有其优势,必然也有其短板,单纯增加数量无法解决实际问题。而通过将不同的传感器融合,补齐各自的短板,可提高系统的冗余度和容错性,从而保证智能驾驶功能的快速和准确实现。以激光雷达为例,与高精地图方案的融合已经成为车厂向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过渡的前提条件。
还需注意到的是,在各家车厂均抛出激光雷达搭载量作为新车看点之际,装车的雷达实际性能表现到底如何?探测距离、测距精度、线束,安全等级甚至使用寿命等等参数具备怎样的竞争力也仍需我们冷静对待。
数量虽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但汽车行业关于激光雷达的革命已经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国内市场更是百花齐放。
华为96线激光雷达参数
今年以来,禾赛科技、一径科技、探维科技及图达通等多家激光雷达供应商陆续完成新一轮融资。更多的资本正在涌入激光雷达赛道。
华泰证券在之前的研报中指出,激光雷达行业正处于规模商用的前夜。中长期来看,关于技术路径选择的争论可能会一直存在:机械式、MEMS、OPA、Flash及FMCW的方案或在一段时间共存。不过,相比于技术路径,激光雷达的落地与商业化更加重要。
无论如何,激光雷达市场爆发一定是以稳定需求为前提。配套设施跟不上,数量的炒作只能是一时风光。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