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挤牙膏”式的创新,该收尾了
文/徐珊珊
近日,苹果挖来为福特效力30多年的女高管Desi Ujkashevic,让“泰坦(Titan)”项目再度跃然于各大媒体平台之上。这一项目自2014年曝光以来已有8年左右光景,然而实质性进展却仍停留在管理团队的一遍遍“翻新”上。
今年3月份,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在推特上发文称,苹果造车团队解散已有一段时间,接下来三到六个月的重组规划将对其2025年量产Apple Car至关重要。
显然,苹果已打算拉紧造车的弦。
抢人就能赢了吗?
这不是苹果造车团队首次重组。在过去几年里,苹果“泰坦”项目曾多次传出裁员、解散消息。推翻重来,仿佛成了压在苹果造车团队身上的一个诅咒。相应地,由于内部意见出现分歧、造车项目毫无进展等种种原因,高管离职也成为一种新常态。
而要说到哪家公司最为苹果信赖,答案无疑是特斯拉。以近两年披露的媒体信息来看,苹果不仅招募了前特斯拉Autopilot研发负责人Stuart Bowers,对于QA、动力总成及其他硬件工程师也都是毫不客气收入麾下。
苹果至今未公布“泰坦”项目具体人事信息,但其与特斯拉的“抢人大战”正持续上演。不过,以更高的薪水挖来人才,却留不下来,成了苹果造车事业的一块心病。
凭借iPhone等多款电子产品拿下全球市值第一的苹果,难道要在造车上一路栽跟头吗?
在古希腊时期,神族泰坦统治的时代被认为是“黄金时代”。而在许多欧洲语言中,“titan”一词也被解释为“巨大的”、“了不起的”。无论是哪一层意思,都透露出苹果造车似乎只有一条路走:成功,且史无前例的成功。
如若不然,过分依赖“挤牙膏”式的创新,苹果很有可能会趔趄跌下神坛。
苹果还有创新吗?
毫无疑问,iPhone从诞生开始就扮演着苹果冲锋军的角色。在安卓手机性能大幅落后的时代里,手握一台iPhone是小资又时髦的象征。但现如今,苹果与安卓阵营之间的歧视链不断缩短,iPhone的竞争力已大不如前。
通过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的数据可以看到,去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仅增长6%,继续保持疲态姿态,苹果19.7%的增幅虽然高过整体水平,但其市场份额出现下降。增长无力、趋于饱和是近年来手机市场的主要特征之一。
而在苹果2022财年第一财季业绩中,iPhone销售收入为716.28亿美元,占总营收1239.45亿美元的57.79%。这意味着,为了更长远利益,苹果必须创造出第二个“冲锋军”,否则很难在“iPhone不香”的时代继续保持“最赚钱”的标签。
更重要的是,在公众眼中失去创新意识的苹果,该是时候为其敷衍的态度收个尾了。毕竟,iPhone性能再强,也终究只是一台手机。
事实上,“泰坦(Titan)”项目在2014年被曝光之际,iPhone销量的年增幅已经跌破30%。苹果在造车项目上起起伏伏,到最近两年消息频出,也反映出手机业务留给苹果的时间确实不多了。
在新的修罗场里,苹果必须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
拼得过Model S的汽车黑科技?
软件和生态是苹果的两大法宝,但对于汽车制造会迸发出多大的火花,始终是一个谜。
根据美国加州交通管理局(DMV)发布的2021年自动驾驶接管数据,苹果自动驾驶车辆去年行驶总里程为13272英里,接管次数多达663次,MPD仅有20英里,排名第14位。相比之下,谷歌旗下Waymo蝉联榜单第一名。
苹果换道自动驾驶为造车计划加成不假,但就现阶段而言,取得的成绩还远远不够,至少还担不起“泰坦”这个称谓。
若郭明錤一语中的,苹果造车团队重组顺利,那么不排除2025年市场能够见证Apple Car诞生。如果不成,苹果造车计划很有可能再度成为泡影。而在此之前还要明确一点,苹果想要做一款什么样的汽车黑科技?
外媒爆料的信息是,首款Apple Car会采用大量钛合金原料,主攻高端电动车市场,单车售价约10万美元,剑指特斯拉的Model S。仅凭这些,苹果很难敌过特斯拉。
要常规还是要颠覆,苹果造车项目一再搁浅的原因可能就在这里。Patently Apple网站信息显示,苹果迄今已发布122项“泰坦”相关专利。而近期,苹果一项AR/VR头戴式耳机系统专利获准通过,这项专利旨在通过佩戴AR/VR耳机切换各种场景,提升晕车人士的乘坐体验。
或许正如专利描述的那样,这辆自动驾驶车辆(Apple Car)将没有窗户,一如文章开头配图一样。至于成品黑科技如何,大概要等到多年后见分晓了。
写在最后
苹果创始人乔布斯说过,“消费者其实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直到我们拿出产品,他们才会发现,‘哦这就是我要的东西’”。先不论苹果是否会找富士康代工生产Apple Car,这款汽车产品能否复制iPhone在手机领域的辉煌,或许是影响苹果未来十年市值的重要参数。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