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足够的“独立性”与超然的“回旋技巧”,身处其中者自会成为风箱中的老鼠。
作者丨吴毓
编辑丨大华
出品丨汽车人传媒
柏林时间7月22日(周五),从沃尔夫斯堡传来令人惊讶的消息,现任大众汽车集团董事会主席迪斯(Herbert Diess)已经“被离职”。
迪斯遭遇“离职”
大众汽车集团监事会做出一致决定:由奥博穆(Oliver Blume)出任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并继续留任保时捷管理董事会主席。“这一决定”虽然简单,却透露了很多关键信息。
首先是时间。迪斯在2021年7月刚刚拿到新的工作合同,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的任期延长至2025年10月。距离任期结束还有3年,他却突然遭遇解职,要么是迫于压力,要么是忍无可忍。
其次是投票。大众集团监事会内有五大巨头,分别是监事会主席Hans Dieter Poetsch、保时捷家族掌门Wolfgang Porsche、皮耶希家族代表、下萨克森州州长Stephan Weil(下萨克森州拥有大众汽车11.8%股权和20%投票权),以及大众汽车工会主席Daniela Cavallo(Bernd Osterloh的继任者)。
相比之下,Daniela Cavallo是坚决要赶走迪斯,两次驳回迪斯延长任期的申请,在与迪斯的对峙中旗鼓相当。谁让迪斯的电动化转型要以裁员为代价,而裁员,就是在切工会的奶酪。
而保时捷、皮耶希家族则扮演“抹稀泥”的角色,拥有31.3%股权和51%投票权的他们很清楚,赶走迪斯之后,再找一位看得准、下手狠的“大当家的”并不容易。但此次竟然形成“坚决要迪斯下课”的一致决议,背后的压力颇为可疑。
再次是结果。过去三年中,迪斯的权力屡遭削弱,人事任命也经常无法顺利通过。迪斯曾要求任命Arno Antlitz出任首席财务官、聘请Thomas Schmall担任负责零部件的管理委员会成员,便遭到劳工代表的“一票否决”。
但此次,监事会却决定由现任集团首席财务官Arno Antlitz,兼任集团首席运营官,尤其出人意料。这可以视为迪斯离职前的一次“交换”,但也能从中窥见“不惜一切代价”的急迫。
功过都是浮云
从2015年7月接任大众乘用车品牌管理委员会主席,到2018年4月成为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直至2022年7月22日离开,迪斯至少做对了两件事,极大地改变了大众汽车。
他在2015年CES上郑重道歉,并启动覆盖全产品线、全产业链的电动化转型,带领大众汽车顺利走出“柴油门”的阴影。今天,电动化已经成为全球化的趋势,ID.3和ID.4、Q4 e-tron以及Porsche Taycan都供不应求;在欧洲市场,大众汽车甚至以25%的市场份额遥遥领先。
他将旗下公司所拥有的软件研发团队合并为CARIAD,巩固和扩大了集团的软件实力,重塑移动出行的产品与生态,令大众汽车拥有了自己掌握灵魂的可能。但CARIAD因为预算与拖延问题而受到各方的责备,甚至导致奥迪、保时捷、宾利等品牌电动旗舰车型的发布。有人称,这是迪斯下课的关键原因。
一位在迪斯身边的工作人员表示,迪斯的改革计划过于宏大,其沟通能力又是如此糟糕。确实,迪斯喜欢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动态,包括其休假期间对于大众电动车的体验,不仅令普通人了解大众汽车,也为大众汽车添加IT科技、正能量的标签。但与此同时,他的一些言论也为他带来了麻烦。
他表示电气化转型可能会使大众汽车失去约30000个工作岗位,就引发了与大众汽车工会的冲突。他经常警告大众汽车在效率、创新等维度落后于特斯拉,也使他在集团内部备受争议。
此次离职,大众集团看似客气感谢,实则在不着痕迹地表达不满:“迪斯先生展现了令人印象深刻的速度和坚决”——不分场合地舞刀弄棒,造成的破坏无法估量;“为集团根本性的转型奠定了重要基础”——投入资源很多、占用人力无数,但今天还没有任何成果,而且导致了混乱。
但无论如何,迪斯已经挥手告别。带薪的保密期满,自会有人请他出山。毕竟,德国企业的圈子就那么大,管理层兜兜转转总是自己人。
中国或成明线
离职的消息公布前,迪斯曾在Linkedln上留言,看似休假前的总结,但现在读来,藏在感谢背后的唏嘘与留恋跃然纸上。
他还毫无悬念地提到中国:拉尔夫——即将执掌大众汽车集团(中国)的贝瑞德(Ralf Brandstaetter),将进一步完善中国业务,强化技术能力,并建立一个具有更大独立性和回旋余地的中国本土董事会。其中,“独立”与“回旋”蕴含深意。
今年5月,大众汽车已在面对来自工会和股东的双重压力。自2013年至今,大众汽车与合资伙伴上海汽车在新疆共同经营一家汽车制造厂。德国政府和舆论都要求大众汽车关闭其新疆工厂。
IG Metall(德国金属工业工会)的Jörg Hofmann警告大众汽车,不要成为“中国侵犯人权行为”的遮羞布。而迪斯曾多次为大众汽车在中国的业务辩护。今年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迪斯就表示,大众汽车新疆工厂将继续存在。
实际上,自从2021年年底社民党、绿党和自民党组阁的联合政府上台,中德之间的“不和谐”声音就不断加剧:
德国媒体公布所谓“新疆警方档案”,并以此为据要求大众汽车、巴斯夫等结束新疆业务;
德国经济部拒绝为大众汽车的最新中国投资做担保,大众汽车必须独自承担数十亿欧元的投资风险;
已获联邦议院通过、将于2023年实施的《供应链法》,要求德国大企业对其供应商侵犯人权和破坏环境的行为负责,否则将面临年销售额2%的罚款……
在德国经济政策的方向上,绿党与社民党都支持国家干预,而自民党强调市场自由。而在对华策略上,绿党明确将中国定位为“竞争者、合作伙伴和系统性对手”。目前担任德国外交部长的绿党主席安娜琳娜·贝伯克就曾表示,德国虽然难以简单地断绝与中国的关系,但必须坚持自己的价值观。
“强硬”与“对话”,或将成为德国对华策略的两条基线。一方面,基于价值观,对中国的内政指手画脚,甚至不惜以本国企业的发展为筹码;另一方面,则是携手中国共同面对气候变化、产业链变革等挑战,都是站在工业4.0的赛道里,互相扶一把、彼此鼓鼓劲,不应该吗?
身处其中的德国企业,很难左右逢源。如果没有足够的“独立性”与超然的“回旋技巧”,便会成为风箱中的老鼠。而迪斯的离职,或许只是个开头。【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