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了,买油车还是买电车?
95后的刘一凡,某地市公务员。去年结完婚就购买了一辆奥迪A4L,从欢喜到平淡再到厌倦,也只是半年多的时间,原因无他,高企的油价让开车也变得奢侈。甚至在最近,他还想要把奥迪换成比亚迪。
赵强是一位白领,工作居住在某三线城市。毕业三年有余,买车的想法萦绕心头也有三年之久,趁着结婚和购置税减半的优惠政策,也将实现愿望了。他选择了一辆紧凑型轿车,燃油的。
PP工作在上海,居住在苏州,是我的同事,近一年来每天都在上演“双城记”生活。在已有一辆燃油车的前提下,他还想要再增购一辆电动车,只因那叫人又爱又恨的上海牌照。
对于汽车,他们的选择不尽相同,但却体现了现阶段主流消费群体购买纯电动车最基本的诉求:低用车成本和牌照需求。
油车销量萎缩,电车销量上扬。不论你愿意与否、喜欢与否、看好与否,纯电动车都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走进千家万户。
2022年前5个月,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销量几乎都处于下滑状态,市场表现极其疲软。在6月份推行了购置税减半的优惠政策之后,销量才逐渐向好。
与市场整体销量和燃油车销量共同下滑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新能源汽车的逆势上扬。今年1-7月,不论是政策推行前还是推行后,新能源车型的销量总能屡创新高(纯电占比近80%)。
有目共睹,近年来我们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经历了早期的疯狂补贴,已逐步由政策导向过渡为市场导向。
这样的结论是正确的吗?正确但不够精确。
尽管经济方面补贴退坡甚至清零了,但新能源汽车在牌照、路权、电价等方面仍然享有“政策照顾”,远不是纯粹的市场导向。
以小见大,从刘一凡、赵强、PP延伸到更广大的消费群体,除了产品力见长之外,他们之所以选择新能源汽车,不外乎以上几点考量。
先说使用成本。“92加满,负债满满;95加满,倾家荡产;98加满,三代还款。”“加满一箱油能买一辆自行车,加满四箱油能买一辆电动车!”
言语之间尽管有几分戏谑存在,但更多的,则体现了人们对油价高涨的憎恶。对比之下,相对恒定的电价让新能源车在使用成本方面更具优势。
一公里一块的油车和一公里一毛不到的电车,纵使现阶段电车还有缺点千千万万,也很难不让人为之心动。
再说路权相关。为了更好地践行“多用多缴,少用少缴”的公平原则,我国早在2009年就开始实施燃油附加税政策,被代替的,正是养路费及其它一些杂费。
很多人吐槽的油价高,并不是真正的油价高。在我国现行的成品油价格结构中,原料成本大约只占30%,而各种税费占比却达到48%左右。
高昂的税费除了抑制石油消费和提高使用效率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是解决公路维护与建设筹资的问题。每多用一升油,就能够为公路建设多出一份力。
以海南省为例。作为现阶段全国唯一一个高速公路不设收费站的省份,海南省把养路费、过路费、过桥费、公路运输管理费等费用全部整合在了燃油附加税之中。也不是不收费,只是油价全国领先罢了。
以上海市为例。作为全国牌照最贵的城市,9万多一张(个人燃油车牌照)的价格虽然引来了口诛笔伐,但依旧有许多人为此前赴后继。
当然,钱也不是乱收的,里面有相当比例都被用在了城市道路建设与维护方面。换言之,上海的每一寸公路,都离不开沪牌燃油车车主的支持。
在海南,新能源汽车用户以极低的成本就可以享受燃油车用户需高昂油价才能奔跑的高速公路;在上海,新能源车主用赠送的牌照就可以享受燃油车车主需花费9万多元才能拥有的路权;哪怕放眼全国,燃油车车主多加一升油,电动车车主可能就能多跑一公里路。
赠送的牌照、相同的路权、稳定又实惠的电价等等“优惠”政策。电动车,何尝不是在白嫖燃油车?
“2022年了,买油车还是买电车?”除了使用阶段的差异之外,燃油车在购买阶段还须一次性支付10%的购置税及根据发动机排量不同最高40%的消费税等。
随着新能源车对燃油车的替代效应逐步加剧,未来燃油车保有量剧烈萎缩后,国家税收的缺口仍将需要电动车税收体系的支撑。
基于今年前7个月的销量数据,乘联会给出了一个推断和一个预测。
推断是:电动车征税是必然趋势,覆盖购买、使用到报废的全生命周期;预测是:估计国家下一步要完善居民阶梯电价制度,还原电力的商品属性。
在发文后的这一段时间内,该话题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可能是影响范围太过宽广、也可能是相关言论太过超前,该文章现已被悄悄下架。
文章可以删除,政策已现端倪。比如上海市,2023年1月1日起,插混车型将不再享受任何送牌政策。
一叶知秋,随着时间发展和市场壮大,其它有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各种特殊权益也终将走向一个相同的结局——清零。
发力新能源汽车的背后,其实是能源转型。尽管政策会变动、补贴会清零、权益会消失,但“弯道超车”的信念从不会改变。
待到真正实现超车的时候,我们也不再需要这些所谓的“特殊照顾”。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