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新能源补贴告终,市场激烈动荡,有人悄然站在食物链顶端

2022年11月28日 15:32:07
分享到:
来源:1号车盟V

各位兄弟姐妹,如果你有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打算,且心仪的车型近期有打折,那么别再犹豫了,趁早下手吧,因为这可能是它们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的“最低价”。

从今天(11月28日)算起,新能源汽车补贴还有34天就要和我们说再见了。是的,不是退坡,而是彻底再见,这一项长达13年、帮助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24.7%(今年前10月的数据)的补贴政策将于2022年12月31日结束。

这里给大家提一个醒,我们所说的补贴时限,指的是车辆上牌日期,并不是你下单购买的日期,二者之间往往隔着数周时间,而是否能享受补贴,则关系到你能否节省几千甚至是几万元(换个角度想,有补贴相当于“赚”下这些钱)。

因此,如果你原本就有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打算,现在去买是最后的时机了。

与此同时,我们也该意识到,补贴政策的退出,对于接下来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将带来不小的震荡,一轮新的变革悄然开始。

“保价”大作战,让消费者尽快上车

为了让消费者感觉到现在的车价是最优惠、最划算的,鼓励他们尽早下手,不少车企已经开启了“营销攻势”。

我们简单列举几个,如零跑汽车针对旗下C11、T03、C01等车型的部分版本提供了购车补贴券,只要在12月4日前缴纳定金、12月31日前完成上牌就可以;

特斯拉在官宣最高降价3.7万后,再度“降价”,这次是以保险补贴的形式,如果在11月30日前购买车辆及相关车险,并按期提车的消费者就能享受8000元保险补贴,如果是在12月购买,补贴将减半。

有些车属于热销车,订单多,产能紧,就算是现在下单,也无法在12月31日前提车,对于这个情况,车企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它们自掏腰包,帮助12月31日前下单的车主“保价”。比如比亚迪,它很敞亮地告知消费者,由于补贴结束、原材料价格上涨,相关产品自今年1月1日后将上调2000-6000元,但1月1日前付定金签约的客户不受调价影响。

极氪汽车也有类似的政策,即如果你是在12月31日(含)之前下定了WE版车型,因为极氪的原因无法在2022年内交付,那么极氪将继续根据2022年新能源补贴政策,为车主提供相应的差额补贴。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就不一一例举了,车企的目的很简单,一是为了“催促”消费者尽快下单,赶紧上车,让企业的2022年销量数据和财务数据好看点;二是为了向消费者释放诚意,树立品牌优质形象。

因此接下来近一个月的时间,车企们在“保价”政策上将会有不同程度的“内卷”,我还是那句话,如果你本来就有购买新能源车的打算,那赶紧抓住机会上车。

自建供应链,巩固护城河

近一两年来,新能源汽车的价格其实并不稳定,由于原材料、芯片、动力电池价格上涨,车企为了生存,不得不上调车价,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补贴滑坡以及今后彻底退出的影响。

当补贴政策结束后,新能源市场将进入新的时代,一个没有国家补贴庇护,纯靠个人打拼的时代,毫无疑问,它将更为残酷与激烈。

首当其冲的就是我们此前反复提及的原材料、芯片、动力电池,这些属于供应商的范畴,本不是主机厂该操心的事,但今年这些核心部件价格疯涨,对主机厂的利润,乃至生存,都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在7月份的“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就动力电池价格上涨一事,“炮轰”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占了一部车的60%成本,那我不是给宁德时代打工吗?”

前不久,在“2022中国汽车论坛”上,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也针对动力电池价格过高直言:“电池成本上涨导致长安汽车单车成本增加了5000元到3.5万元,这些成本都要靠企业自身消化。”

宁德时代却觉得自己很冤枉,因为它仅在中游,上游的锂矿厂将电池原材料价格上调,它为了“生存”,也只能跟涨。

大家口口声声都是为了“生存”,一团乱麻无从解,最后还是得主机厂自己想办法。

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盈利水平,主机厂决定深入电芯上游材料端,通过与“矿主”合资,或者自己“买矿”,重新夺取它们在汽车产业链的话语权。

我们举几个例子,比亚迪多头并进,它有几家锂矿企业,自己负责资源开采,也有和四川路桥、盐湖股份等“矿主”合资,开发磷酸铁锂和碳酸锂项目,甚至是入股盛新锂能、湖南裕能等,力保碳酸铁锂、三元材料的供货长单。

蔚来也是差不多的路子,自己造电芯和电池包研发实验室,也成立电池科技公司,并和澳大利亚矿石开采公司进行战略融资交易,开发锂项目。

广汽、吉利、长城,甚至是还没生产出车的小米,都在电芯上游材料端进行深度布局,建立属于自己的核心材料供应链,筑牢企业护城河,芯片也是同理,很多车企已经在芯片自研以及芯片原材料领域展开布局,这里我们就不再额外展述了。

如果主机厂解决了“缺芯贵电”的难题,摆脱中游、上游供应商的封锁,重新获得市场话语权,意味着它们已经能够自如地调配核心材料,继而降低成本,届时新能源车价将会出现不小幅度的回落现象。

补贴大潮褪去,有技术的车企才不会裸泳

如果你有观察,应该能发现近些年不少车企已经在悄无声息地摆脱对补贴的依赖。

新能源政策里有条硬性规定,那就是30万元以上的车型不支持补贴。而近年来国产冲高势头猛烈,30万以上的车型不计其数,如蔚来全系35万以上,岚图全系30万以上,高合57万起步......

不少车型无法获得补贴,或者仅能获得地方性补贴,对于它们来说,补贴已成浮云,更重要的是完成冲高目标,将品牌的高端形象与价值立住。要完成这个目的,技术才是硬道理,因此新能源市场才会内卷成性。

你能想象,曾经是豪华车才有的全铝车身,如今不到10万的纯电小车就能拥有?曾经是豪华车高级配置的空气悬架,现在成为了标配?还有很多新技术配置,如激光雷达、L3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8155芯片、智能网联系统等等,越来越多的车企选择用“堆料”来强化用户体验,以此培养消费者对品牌形成高端认知。

但堆料治标不治本,要想打豪华牌和高端牌,一定要有自研的硬核技术,如果只是借助于人,通过购买完成堆料,那也只是徒增成本。

就像在燃油车时代,BBA为何长居一线豪华行列?不正是因为它们拥有先进的核心三大件吗?它们的发动机也曾卖给其他车企,为何其他车企就达不到它们的高度呢?新能源时代也是同理,深耕技术研发,锤炼有竞争力的核心技术,才有谈论高端的资本,目前比亚迪已经有这个雏形在了。

写在最后

从依附补贴生存,到摆脱补贴自立,这是新能源市场成熟发展的一个写照。

当补贴结束后,新能源市场将有一波新的淘汰,那些弱势车企将因为陡增的成本与匮乏的技术而败北倒下,站在企业本身角度,我们同情,站在消费者角度,我们庆幸(没入它们的坑),站在市场角度,我们应该高兴,只有经过不断的淘洗,才能倒逼车企技术进步,成为强势车企,带动中国汽车工业进一步崛起。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