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传统燃油车时代,合资品牌的优势,尤其是大众、丰田、通用、本田这样的外资品牌的优势非常明显,像BBA所处的豪华品牌市场根本无法撼动。但是在电动车时代,比亚迪、吉利、长城以及蔚小理这样的新势力,在各自所处的细分市场上,开始对外资品牌发起一轮又一轮的冲击。】
撰文|张大川、编辑|禾 子
根据乘联会发布的2022年11月的零售销量数据来看,比亚迪汽车以超过21万辆的成绩遥遥领先其他竞争车企,如果没有太大的意外,比亚迪将加冕2022年国内乘用车销量冠军,而这也是多年来国内乘用车冠军从被南北大众和上汽通用手中第一次易主。而除了比亚迪一路领跑之外,吉利汽车在零售上也超过了一汽大众,接近一万辆的领先优势虽然不明显,但也足以值得骄傲。至于长安汽车超过上汽大众,也是一个令自主品牌鼓舞的数据。
自主“量变到质变”,合资触及“历史谷底”
目前的局面,可能是合资车企在国内汽车市场上最困难的时期。
一方面,从企业内部来说,在总资源一定的情况下,为电动车投入的费用必然会挤占燃油车的研发、营销等一系列费用。这个时候,一旦自己放缓了更新燃油车的节奏,而竞争对手却还在持续进行更新,必然会影响自己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汽车从项目规划、到研发、试验认证以及造车到最终的交付,是一个长周期的过程。如果错过了任何一个时间节点,就会导致一款车型在至少三四年的时间里在细分市场上都会处于一个比较被动的局面。
另外一方面,在纯电动领域,合资车企丧失先发优势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不仅在三电系统方面,在智能网联领域,国内自主品牌和新势力公司都握有不少的先发优势。以自动驾驶为例,在新势力开始逐步进军城市领航功能的当下,外资车企在中国的配置只有车道保持这样的驾驶辅助功能,这个离开高速公路的领航功能都还有不小的距离,更不要说城市领航功能。即便是在自动驾驶芯片设计领域,国内都还有地平线这样的芯片设计公司,在大算力芯片层面,可以和英伟达、Mobileye平起平坐。而放眼欧洲,则没有这样的芯片设计公司。
合资车企能否重回高光时刻?
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对于像南北大众和上汽通用这样的合资车企,其庞大的体系能力依然存在,况且它们依然还处在一个不断盈利的过程中。蔚小理等新势力虽然网络升量很高,而且单车毛利率已经转正,但考虑到未来无论是持续完善自己的研发设施,还是持续扩张自己的产能,都会让企业在短时间内的盈利无望。至于吉利、长安等自主品牌车企,在单车利润率方面还是有所欠缺。
所以要想重回高光时刻,合资车企可能以下几方面是需要考虑的:
一是股东的松绑。长久以来,合资车企一直是股东双方眼中的香饽饽,是股东双方的现就奶牛。但目前的情况是,合资公司为了能够在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一个更加有利的位置,构建自己在智能网联领域的底层技术研发能力迫在眉睫。这种情况下,股东双方就需要向合资公司投入更多的资金,给它更大的自主研发权,这样才能让合资车企在智能电动车的核心技术领域迎头赶上。
二是精准投入。电动车是需要投入的,但是传统燃油车/混动车型依然需要持续更新。以比亚迪为例,其纯电动和混动车型的销量基本各占半壁江山。因此,即便电动车是发展的重点领域,也不能放弃对燃油车/混动车型的研发投入。这个时候,由于资源有限,就更加考验合资公司能否识别到最有潜力的项目,通过一两个战略核心车型的研发,带领整个公司迎来一波高速增长。
三是体系能力的重塑。不得不承认,过往国内合资车企通过过去20多年形成的一整套体系能力,其实更多的还是服务于合资车企从外方海外技术中心拿业务,并进行国产。在下一个阶段,合资车企要针对当下百年未遇之技术革命,对企业在诸如电池电化学、芯片设计、自动驾驶软件代码、新一代整车电气架构甚至是互联网生态方面,或自研或寻找可靠的技术合作伙伴,来提升研发能力。
自主品牌经略全球市场,外资车企恐退无可退
中国一众自主品牌车企,在2022年最大的收获,不仅是在国内市场上迅速迫近和外资车企之间的 差距,同时它们也在加速进军海外市场。
2022年,中国汽车延续了之前高速增长的态势。在今年8月,中国汽车出口已经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而到了10月,中汽协数据显示,中国汽车单月出口量已经达到了33.7万辆。而1至10月累计出口达到245.6万辆,同比增幅高达54.1%,并超过2021年全年201.5万辆的成绩。照此发展态势,中国汽车全球出口有望冲击300万台。这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汽车出口不再是像非洲、中东这些汽车基础工业相对薄弱的地区。凭借在新能源技术方面的领先,欧洲和北美等发达国家市场正在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新亮点。今年前9月,自主品牌出口欧洲和北美的汽车总量分别达到了19.1万台和5.6万台。
所以对于外资车企集团来说,未来的竞争将是全球范围内的竞争。那种觉得即便放弃中国市场,还能退守自己在欧洲或是美国主场的想法已经过时。在国内市场上,自主品牌和外资品牌上演的份额争夺战,正在不断席卷全球。
从企业层面来看,不少企业纷纷公布了自己出口海外市场的目标。吉利将2025年的出口目标定在60万辆,其中欧洲市场占比将达到42%;上汽和长城的出口目标都将直指150万台,其中20-25%的销量将由欧洲市场贡献。更不要说,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一马当先的比亚迪,不久前获得了欧洲最大汽车租赁公司10万辆的订单。至于蔚来、小鹏等新势力车企,也在纷纷布局自己的欧洲市场。在不远的将来,中国汽车,尤其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将成为全球市场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点评
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可能谁也不曾想到,曾经高高在上的南北大众,会有被自主品牌一起超过的一天,而且比亚迪的优势还是那么明显,根本无法撼动。但是大众汽车的电动车战略才刚刚拉开帷幕,至于通用、丰田等也会不断完善自己的电动车车型矩阵。好戏可能才开始,接下来的竞争可能会更加激烈。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