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3年零点钟声的敲响,意味着新的一年正式开启,而持续多年的新能源补贴政策的取消,也意味着汽车市场的格局将迎来全新变化。
截至目前,包括比亚迪、长安深蓝、上汽荣威及零跑汽车等自主品牌旗下的新能源车型集体调整售价,上涨幅度基本均在2000元-6000元区间,覆盖了10万-25万级市场上的热门选手。然而,特斯拉却反其道而行之,在元旦当天推出“新年福利”,推出6000元限时交付激励和4000元限时保险补贴。“一升一降”之间,令国产品牌与特斯拉形成明显区别。
从理论上来说,此前车企着重宣传的新车价格往往是“补贴后售价”,而面对2022年插混车型数千元、纯电动车型至高上万元的补贴取消,今年的新车销售自然会出现“价格断层”。这个差价往往需要车企支付,或者由消费者填补。
同样的道理,早在2021年年底,特斯拉面对即将来临的30%补贴退坡,更是成为2022年最早一批上涨售价的新能源品牌,Model 3/Y的涨价幅度和频次,明显高要出国产车型。
除此以外,面对新能源车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稀有金属、电池、芯片等原材料或零件的价格也是水涨船高,而面对日益上涨的制造成本,车企也不得不面对“压缩利润”和“价格上涨”的两难问题。当然,价格上涨会导致新车的竞争力减弱、甚至对口碑造成一定影响;但不盈利也会导致服务质量降低、生产效率下降,如果并非迫不得已,车企也不会选择前者。
面对补贴退坡和成本上涨的行业现状,特斯拉自然不能独善其身,为何它仍有降价空间呢?就目前而言,新能源车型定价要比同级燃油车高,为了能在前期扩大销量,国产车型的利润率普遍不高,价格自然也要随着行情波动。但依靠零件的国产化、精简化优势,特斯拉能够有效控制成本、扩大利润,自然在定价层面上有着更大的自由度。换句话说,特斯拉可能原本就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贵。
此外,除了30万级市场有着号称“鲶鱼”的特斯拉以外,在其他新能源价格区间内,国产车型依旧是具有竞争力的选项,即便价格稍有上涨,但消费者依旧会有需求,从而为用车体验而买单。但反观特斯拉,从去年年底的“产能冗余”、“工厂停产”等报道声中,不难看出其对销量的渴望,所谓的“限时”补贴,便是最有效、便捷和容易的刺激手段。
结语:当然,并非所有的自主品牌均选择调整售价,例如1月1日小鹏汽车官宣维持2022年补贴后价格的通知,便要选择额外承担原有补贴内的1万余元金额。所以,无论是车企涨价也好,降价也罢,背后都有着深层次的因素,差价也不过在万元左右。而相较于是涨是降,消费者更应该注重产品本身的实力,尤其是等到今年年底的新能源车型免征购置税再取消后,新能源车型也将迎来“全靠自己”的时代。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