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我怎么看,近期的润滑油行业收购转让事件

2023年03月17日 01:59:03
分享到:
来源:只懂车

前言

发生在润滑油行业内的合并兼并收购被收购案例一直有之。

近期,润滑油百年品牌-美国胜牌被沙特阿美以27亿美金的价格收购。

另外,国内某头部自主品牌企业也将其旗下的车用油品牌之一的总经销权,转让给某头部汽配连锁企业,由其全权负责该品牌在国内的产品销售及渠道拓展,以及售后服务工作。

而同期,又传出另外一则消息:江苏无锡某国产自主品牌即将收购韩国某某公司在国内的润滑油业务。

实际上这并不是新鲜事。就全球而言,润滑油行业内的兼并收购事件,一直以来屡见不鲜。

例如,BP收购嘉实多以及美国阿莫科,还有壳牌收购美国鹏斯(国内叫鹏致),还有道达尔收购埃尔夫和比利时的菲纳等事件。

以上的收购,主要目的无非就几种:

1.基于技术层面的收购,例如,壳牌收购鹏斯。一直以来,在美国鹏斯的市场地位一直遥遥领先。

这是因为它所拥有的核心技术。壳牌收购它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

大家现在所熟知的蓝壳灰壳,实际上技术就是源自于鹏斯。

通过收购获得核心技术,提升自身产品的竞争力,这是一种很不错的买卖。

2.基于产品及渠道层面的收购,例如,Bp收购嘉实多。一直以来,Bp的润滑油业务,做的都不咋地!相反,嘉实多作为一个独立润滑油企业做的就比较好。

但在没有被Bp公司收购之前,它只是一个中下游企业,并没有自己的上游供应链。

也就是说,不是一个完整的全产业链企业。而两者的合并,恰好能补充彼此之间的缺陷和不足。

3.基于提升业务层面的收购,例如,道达尔收购埃尔夫和比利时菲纳。这点不用细说,彼此之间的收购兼并,就是为了实现1+1>2的目的。

同样,近期发生在国外或国内的润滑油企业之间的收购兼并转让事件,缘由也差不多。

技术,沙特阿美收购美国胜牌,就是基于第一第二点。一个有钱有资源(石油),一个有核心技术,有品牌效应。

这样的收购无异于天作之合。

而无锡国产自主品牌收购韩国某品牌在国内的业务板块,个人认为无非就是两点原因:

1.通过收购,该民营企业可以获取外资品牌的使用权。当然,只是在国内。虽然韩国润滑油品牌在我们国内一直不咋地,但再怎么说也要比国产品牌强的多吧???

2.韩国品牌方意兴阑珊,据我所知,该品牌在我们国家虽然进入的时间也算不短了。但一直以来,无论是代理商的数量,还是渠道客户的数量,还有销量都很不理想。

原本都打算学某个加拿大友商一样直接撂挑子不干了。哪知道,有人对他们的业务和品牌感兴趣,愿意出钱收购其在中国国内的业务。

有人帮我善后,还给钱我,我干嘛不干呢???

而另外一个案例则是统一润滑油将旗下的品牌之一顶峰润滑油的独家运营权转交给某汽配连锁企业,由其负责运营的案例。

目前,统一润滑油是多品牌运作路线,在其旗下不仅仅拥有顶峰,还同时拥有TOP 1 核能 统一及其它附属油品品牌。

尤其顶峰和TOP 1,在我看来,这两个品牌是有冲突和重叠的。在同一家企业内,同时运营两个特点相类似,且存在冲突和重叠的品牌,这的确很为难。

搞不好,两个品牌都做不起来。实际上,个人感觉也的确如此。

这两个品牌由统一运营,已经有七八年的时间了,但一直以来在市场上的反应很一般。

所以,与其这样,还不如将其中一个品牌剥离,交给能把它做好的企业,去运营去销售。

对于这个品牌而言,对于统一而言,对于接盘者而言,又或者是正在代理该品牌的代理商而言,这是一件三赢的好事。

文末

通过并购,企业规模得到扩大,能够形成有效的规模效应。

还能提高市场份额,提升企业在行业内的地位。

而通过售出不良或效益差的资产及项目,企业可以达到瘦身减肥,降本增效的效果。

还能取得充足廉价稳定的生产原材料,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所以,并购收购乃至转让企业资产,好处多多。

同时,小黄相信,随着下一个经济周期的来临,不仅仅是在润滑油行业内,在整个汽车后市场行业里,会有越来越多的同类合并收购煎饼破产倒闭撤出案例一一上演。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