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为电子外后视镜买单吗?
撰文丨小胖
责编丨DAN
设计丨PinZow
智能化被视为汽车行业竞争的下半场,全世界顶尖的科技公司和汽车企业几乎都投身到智能化的研发浪潮中,哪怕智能座舱相关的一个小小零部件,也是各大车企的“兵家必争之地”。
从能2016年,欧日韩等国家地区相继出台了相关标准,允许使用电子后视镜取代物理后视镜。2023年7月1日,国家标准号为GB15084-2022《机动车辆间接视野装置性能和安装要求》将正式实施(后面简称《要求》),为国内电子后视镜的发展提供机会。
电子后视镜安全吗?
相信很多消费者最关心的是这个问题。此前电子外后视镜无法合法上路,主要也是考虑到安全问题。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普及,电子外后视镜的安全性也得到认可,经过长时间的安全验证,才从7月1日正式批准合法上路。
此次颁布的《要求》中,新增了电子后视镜 (CMS)的部件及要求(包括图像性能、时间特性、圆角曲率等)、安装要求(包括系统开关机、放大倍率、监视器安装位置、视野范围等)、测试方法及电子系统安全性规定。
新规在给电子后视镜上路开绿灯的同时,对其安全标准也做出了严格规定。换言之,能上路,但必须达到标准,安全是第一位。
另外,新规出台,也颇有技术倒逼政策的意味,对比以前的政策倒逼技术进步,可以看出智能电动化时代浪潮之汹涌,需求迭代、技术创新,推动政策谋变,调整至更适合新时代出行的步伐。
相比传统后视镜,电子后视镜有何优点?
从《要求》的定义可以看出,电子后视镜是用摄像头+监视器的组合来取代传统的光学后视镜,通过安装在车身上的摄像头实时将画面传输到后视镜显示屏上。
CMS系统拥有三个摄像头,分别在车辆的左侧、右侧和后方;拥有三个显示器,分别为左显示屏、右显示屏和内后视镜,其中左右两侧外后视镜又称电子外后视镜,内后视镜多被称为流媒体后视镜。
所以推行电子外后视镜的好处显而易见,相比传统后视镜,视野盲区相对小很多,整个视野更加宽阔,这样一来,驾驶员可以看到更多的细节。相关数据显示,电子外后视镜可视范围是传统后视镜的3倍左右,可以减少盲点约10%(宽视场约50%)。
其次,电子外后视镜受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由于CMS车外摄像头会采用物理遮挡和电动加热的方式结合,做好镜头防水防雪功能,剩下的都是由后期算法和车内显示屏完成,极大提高雨雪天气、眩光、光线不足或夜间行驶等环境下的能见度,增强我们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的出行安全。
再者,由于电子外后视镜的外部设备重量更轻、体积更小,减轻整车重量,结合空气动力学设计,可大幅减少风阻,进一步降低风噪,甚至是整车的能耗。以奥迪e-tron为例,电子外后视镜的设计使车辆的风阻系数降低到0.27,比传统设计的车辆降低0.1个百分点,有效提升续航里程。
此外,电子外后视镜对交通责任认定也有帮助,因为它能记录周围车况和行车环境,相当于加了一个行车记录仪。
又多了一个“开卷”的战场,各大车企会如何出招?
目前电子外后视镜硬件成本为4000-6000元(摄像头+控制器+显示屏),是传统外后视镜的20-30倍。如果想成为智能车标配,必然会大幅度增加成本,但规模化量产后成本或许会下降,所以短期内可能不会成为标配。
目前,北汽、吉利、小鹏、本田等车企均已布局电子外后视镜。智能化的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阶段,从一个小小的电子外后视镜就可见一斑,没有人想掉队。
不过轱辘哥认为,想要脱颖而出,不是人有我也有就好。比如车企如果能率先将电子外后视镜与ADAS域和智能座舱域进行融合,减少硬件需求,进一步降低成本,必然可以在实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单纯标榜智能化已经不够了,平价智能化或许才是下一个竞争的胜负手。
《要求》实施后,确实会在推动汽车间接视野装置的技术发展、减小视野盲区、提升行车安全性能等方面发挥不小的作用,车企们卷起来也会让消费者得到好处,只是希望这部分成本不会大幅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如果你以后要买车,会选电子外后视镜还是传统后视镜?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