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特别流行车企老板出来开课,教大家创业,比如马斯克、李想,这事斌哥你怎么看。”
9月21日,NIO IN上午场的发布会结束之后,有媒体问了李斌这么一个问题。他笑了笑,清了一下嗓子,回答大意是“我不考虑这件事,现在都是教我开公司的人”。随后,台下100多人,哄堂大笑。
NIO Day,NIO Power Day,NIO IN,蔚来每年向用户和媒体公开展示分享的活动有很多。而因为李斌所崇尚的是社会学逻辑,所以,总与其他车企老板都是强实用主义的汽车发展形态,有着认知上的明显差异。
外人看来,李斌做的很多事都是不对的,于是从用户,再到媒体,再到网络舆论,再到李斌自己的朋友圈子里,就经常会充斥着教车企老板做事的话语。
恩,比如,亏这么多,裁人啊;比如,这一次NIO IN上的重头戏做手机,就被业界很多人所不看好,友善一些的说法可以是不务正业,狠一些的话,甚至能继续扯到割韭菜身上。
舆论的导向,至少几年不会更改,毕竟如今的变化太快,很多角度上已经无法做中长期规划,更多的人非主观的选择了短视。但,有趣之处就在于,蔚来这家企业的造车和思考逻辑是不一样的,李斌接受采访时总喜欢说的一个观点是,不要特别绝对的判断对与错,思考之后的尝试,再控制边界,不管成与不成,总该是敢想的。
是的,勇敢的思考之后,蔚来如今有了近40万的车主。如果没有今年权益调整变相官降3万,这就是中国车市里的独苗,不降价、实打实的锤穿了30万元以上的纯电市场,成了BBA最大的对手之一。
当然了,它面对的质疑,很多
而蔚来诞生至今面对的质疑也多如牛毛,从早期的,续航那么短就敢卖40多万,再到换电比加油更方便等等。再看看2023年上半年的财报,蔚来还在亏,卖一辆车赔X万的观点不少。不过好在,这一次,NIO IN上终于摊牌,让社会各界发现,原来蔚来是这么个逻辑,不只是服务这一个标签。
蔚来的技术路径基于3个大方向,共延展出12个节点,芯片和车载智能硬件、电池系统、电驱及高压系统、车辆工程、整车全域操作系统、全景互联、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慧能源、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全球数字运营。
NIO IN上公布的新技术成果里,主要的增量信息有蔚来手机 NIO Phone、整车全域操作系统 SkyOS 天枢、全景互联方案 NIO Link,还有关于城市领航的新消息。
而蔚来之所以选择在当前的时间节点里,向社会公众展示自己的种种框架、思考、进展,一是想让人真实的见到它是如何造车,不只是服务这张标签,二则是向市场宣战,接下来的2-3年淘汰赛会非常激烈,蔚来的竞争力就是上述围绕着车、用户、数据的12个方向。
当然,摆出来这些之后,也就相当于要受到监督,上市公司的flag不能乱立,一旦有所出入,轻则股价受损。
这一次NIO IN上的彻底展开,包括全铝车身造车中国第一个做、第一代辅助驾驶实现高速领航、电机的自研自产等等,蔚来掏出了自己过往,让大家重新认识一次它。
而看完12个技术路径之后,蔚来干不干得过来,以及怎么干,这和当年其推广换电时的业界疑问是一样的。
李斌的答案,除了之前说过的体系化效率之外,还有边界控制。
“体系化效率——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把它的底层逻辑要想清楚,该做的事情坚决要做,不该做的坚决别做,如果是一件长期中期短期都有意义的事情,我们坚决投入,如果过于长期我们兼顾不到只能丢弃,把底层逻辑讲清楚到底给用户创造什么价值?给公司长期竞争力打一个什么基础?给公司长期的毛利和经营的提升能够提供什么样的贡献?其实我们希望把这个想清楚,在这个想清楚的基础之上,虽然我们资源有限的,我们还是把优先级排好,我们该投入的尽量投入,我们该省的钱还是该省,那天开玩笑我们请合作伙伴吃饭,我们菜是不是点多了?该省的坚决省,该花的不能犹豫,我们有一定资源做这个事情。”
12个技术路径,有资源支持,判断是否真的该持续做,判断何时该做什么,这是蔚来与业界很明确的一个逻辑差异。
关于手机,别人说你是不是不务正业,别搞了。我们知道为什么要搞,我们不是为了向大家证明我们有能力搞而搞,我们非常清楚,就像今天讲的,因为我们手机能够让车变得更好用,让蔚来用户的体验变得更好,我们清楚为什么做这个事情。
用这样一个角度来讲,12项全栈技术,我们有资源支持研发的宽度和深度,有资源支持持续去投入,持续进行创新,持续给用户和公司创造价值。而且我们要做的这12个关键技术领域,也是我们接下来这一段时间争取决赛资格非常重要的底气,这些都需要能力的积累,它需要时间的,不是一天能够建成的。今年蔚来也确实有一些压力,我想我的同事们效率变得更高,我还是非常有信心的,因为我们团队足够努力。
这是李斌的答案。
关于烧钱,李斌也有自己的逻辑
李斌的逻辑,如下:
业务边界是每个企业的创始人、CEO都小心管理的一件事,如果从我自己经历的角度来讲我还是非常专注做一个公司的,从我过去的这些经历,其实做蔚来我还是非常专注的管理业务的边界,在取和舍,在进攻和防守之间,它有一些选取,它不完全是一个特别理性的事情,取决于你到底用多少时间评估你的战略。
有的用1年时间维度评估,有的用3年时间,有的用5年,评估想法不一样的,大家觉得我们长期思考,我们相对想事情远一些。可能在一些研发的深度和宽度方面,比一般的公司宽一些。有一些公司非常的优秀,他们很多布局做的比较深,我更愿意让大家理解我们布局是深,包括我们今天做手机,我们肯定不是说把手机作为我们的主业,不是这样的逻辑。我们讲的非常清楚,我们做让我们的汽车用户体验更好的手机,这个出发点不一样的,跟把手机作为主业很不一样的。很多电商平台找到我们,希望帮我们首发,在他们平台上卖,包销多少,我们基本上都婉拒了,我们并不是把手机当做我们主要的业务,我们核心的核心当然还是智能电动汽车,在这里面也不是什么都自己做,我们跟300多家合作伙伴在研发方面有很多合作,我们和很多大学有产学研的合作。
其实你看出来我们讲的是全栈布局,也不是什么都自己干,我们连汽车的制造都是有合作的制造,你想想有什么比蔚来还更开放地看待自己的,这里面也有一定的误解,我们还是非常专注的。当然有些事情需要我们试的,比如说服务全球市场,中国早就是全球最大的市场,总有一些公司需要在高端市场参与全球的竞争,我们蔚来2015年成立的时候,我们就树立自己的目标,这是我们的初心,不是很鲁莽地无序地做了,我们很坚定地做这个事情,节奏会控制好。总的来说,请大家放心,我们非常清楚自己的业务边界,非常清楚自己的资源边界,我们会专著地把精力放在研发、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用户上,我们肯定不会进入到跟智能电动汽车没有什么关系,跟我们的用户没有什么关系的领域里面去,还是请大家放心。
长期主义风险虽然大,但蔚来有自己的坚持
说来说去,蔚来的逻辑是做一个有全球领先的研发技术能力的公司,而研发上的投入,蔚来也是国内头名,而接下来的花钱方式,会是蔚来研发投入的强度不会降低,会维持在每个季度 20% 以上的营收占比。
在这个剧烈波动的世界里面,长期主义比以前风险更大。
总之,现在的蔚来相当于打通了任督二脉,用李斌和秦力洪的说法是,目前的阶段就是忍和干。
而后续还有很多体验会分享,比如说智能驾驶的交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算力很多方面的东西还没有发挥出来,比如说今天看到手机和互联的体验,除了今天发布的这些功能,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做。智能汽车的好处就是在这儿,常用常新,有很多东西有期待。
硬件预埋的东西足够多,还有充换电站的建设,还有很多活要干,类似这些事情,当然研发没有止境的,没有法停下来。
至于12个技术的分支接下来发展如何,手机好不好用,智能驾驶进度如何等等,限于篇幅,难以完全展开。所以,我们这次就只针对逻辑做一个分析,或许会让你重新认识蔚来。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