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 琳
编辑|张 坤
据外媒报道,德国总理朔尔茨计划在4月下旬访问中国,德国各家车企的高管正在“抢”访华“同行机票”,希望与朔尔茨一同访问。在行程最终确定之前,名单中还会有更多的人加入。
据悉,朔尔茨上一次访华是在2022年11月,当时正值德国各界围绕减少对华依赖争论不休,朔尔茨明确表示不与中国“脱钩”。当时有包括宝马、大众、阿迪达斯等在内的12家行业巨头随行。有人形容,朔尔茨的每次访华都是“把德国最大的品牌带到中国”。
不是机票买不起,而且“蹭”总理访华更有性价比。车企高管哪里是抢夺随团席位,分明是在抢夺中国汽车市场牌桌上的席位,这也足以展现出德国车企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有德国企业界人士更是直言,与中国市场“脱钩”是不现实的,没有认清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才是最大的风险。
据悉,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已经确定将随同朔尔茨访华。据内部人士透露,此次访华代表团成员可能还包括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奥迪全球CEO高德诺等。汽车预言家就此采访了两家企业的内部人士,但企业均暂未确认高层随团访华的消息。在不久之前,以上提及的企业高管中有多位都来华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均表示将继续扩大在华业务的想法。
高层争相访华也凸显出德国车企之间前所未有的竞争焦虑。随着中国自主品牌的崛起,德国车企正不得不面对市场份额被挤压的紧迫感。不但如此,各大德国车企在本土的日子也不太好过。数据显示,尽管德国2023年的汽车销售量较2022年增长了7.3%,达到284万辆,但在12月份,由于德国政府提前取消购买电动汽车补贴,销售量出现了大幅下降的情况,使得整个年度的积极增长被严重打断,同比减少了23%。有相关人士透露,德国消费者对政府促进电动汽车购买的政策的信任已被严重损害,这严重抑制了消费者的购买积极性。
因此,德国车企自然而然地把2024年的销量目标寄托在更大的海外市场上。而2023年中国汽车产销量首次突破3000万辆,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无疑意味着巨大的机会。对于跨国车企来说,一方面,中国市场代表着巨大的机遇以及新技术开发和商业模式创新的主要策源地;另一方面,中国市场是一个全球化时代下的生存挑战,更是一个产品技术和体系规模硬实力的检验场。
在去年上海车展上,就出现跨国车企争相访华的热闹景象。BBA等多家车企都派出了强大的“代表团”阵容。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前奥迪汽车管理董事会主席马库斯·杜斯曼、大众汽车集团大众品牌首席执行官托马斯·谢弗、雷克萨斯国际总裁渡边刚、丰田汽车副社长兼首席技术官中岛裕树等高管都从全球各地赶赴中国,积极在展台现场和社交媒体上与中国用户进行互动。
有的高管更是坦言:“半个董事会都来了!”对于高管来说,比起给自己车企展台宣传更重要的是亲自了解中国市场的用户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为了更好的应对中国市场的变化趋势,各家车企也相应成立了专门的部门或是进行“放权”管理以及本土企业强强联手来实现更好的本土化运营和发展。比如,大众和地平线、大众和小鹏。甚至,奔驰和宝马都“化敌为友”在去年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在中国市场运营超级充电网络。
这也足以窥得跨国车企的“焦虑感”与“危机意识”。当电动化、智能化技术发展打破品牌的壁垒,对于跨国车企来说,如果在中国汽车市场不能站上舆论场的C位,传统豪华品牌也会失去昔日的光芒。
对于德国车企来说,现阶段在中国市场上容不得任何闪失,和中国市场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并且维持自己的市场份额是当前德国车企必须要做的事情,这也是德国车企高管必须“抢”机票的原因。
所以,接下来的北京车展将成为各家车企“秀肌肉”最重要的舞台和“必争之地”。据内部人士透露,接下来的4月25日北京车展可能是跨国车企高管访华人数最多的一届,展车数量还是展览规模也可能均创历届北京车展之最。某位车企高层甚至说:“跨国车企高管不仅仅会在展台露面,还会将所见的震撼感受带回总部,将中国品牌作为研究案例。”
根据此前各家车企的宣传,已经可以确定多款重磅车型将在北京车展上正式亮相。其中包括奥迪PPE平台首款车型Q6L e-tron国产车型首次亮相,全新梅赛德斯-奔驰纯电G级越野车迎来全球首发,BMW新世代概念车首次亮相。如此引人关注的豪华的阵容背后,是跨国车企对于中国汽车市场高速发展的长期看好,也是持续加码投资中国市场的决策。
尽管不少德国政客一直在呼吁德国企业对华“去风险”希望减少甚至撤出在中国的投资。但事实恰恰相反,德国企业不仅没有减少投入,反而还在不断加大在华投入。
不久前,德国经济研究所发布的一项研究指出,2023年德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同比增长4.3%,总额达119亿欧元,创下历史新高。德国2023年对华投资占德国对外投资总额的比例扩大至10.3%,为201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2023年也是中国连续第八年成为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对于各大德国车企来说,这张访华“同行机票”不仅仅是探寻市场机遇的路径,更是一种对中国市场重视程度和投资预期的表态。在短时间来看,抢到抢不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抢”中国市场的态度和行动,以及在接下来的一年乃至更长时间中,各家车企在新能源、智能化赛道如何发力,如何适应中国汽车市场的变化趋势。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