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上市仅15天,天逸就拿下近5000辆的销量,而截至目前,其订单已破万辆。凭借天逸,东风雪铁龙正在已成“血海”的SUV市场中杀出一条路。
从天逸开始,法系车变得不一样了,这是市场对天逸和雪铁龙最大的一点感受,而这一点“不一样”,正成为法系车再次突出重围的利刃。
9月15日,从全球首秀开始,经过前期100多天“预热”,东风雪铁龙天逸正式上市。
这款代表雪铁龙全新设计、全新技术和全新品牌形象的产品,售价最终在15.27万~22.67万元之间,一步到位的定价给市场和消费者带来了惊喜。
虽然产品方面依然理念超前,但营销和定价雪铁龙这次非常“接地气”,也得到其目标消费群体——青年人的喜爱。
从产品、营销到定位定价,也无不展现东风雪铁龙决心“求变”的努力。在天逸上市发布会上,东风雪铁龙希望,天逸年内销售目标是2万辆,2018年全年目标为8万辆。
汽车K线最新获悉,天逸上市15天销售4836辆,目前订单已过万辆,完成年内2万辆销售目标压力不大。然而,天逸成功的意义,远不止于此。
天逸为何能成为突围利器
法系车在中国市场一直是浪漫、前卫、特立独行的,但这很多时候并不符合中国消费者的“中庸之道”,以及“实用至上”的购车理念,因而多年来法系车在中国市场一直是略显低调的存在。
不过,汽车行业新趋势的到来,为法系车提供了重新焕发生机的“天时”。目前,中国汽车市场年轻化、多元化、个性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这对“特立独行”的SUV天逸,无疑是好个机会。
然而,想精准的抓住年轻消费者的需求并不容易,每个品牌都在强调年轻化,但并非每种“年轻化”都能抓住年轻消费者的心,一味在外观上强调运动或者找几个“网红”明星来站台,显然都是浮于表面的。
东风雪铁龙显然意识到了这点。在天逸这款“背水一战”的车型上,东风雪铁龙选择了更为“贴地气”的做法。天逸外观设计仍然是浓浓的法式风情,圆润造型在目前众多线条凌厉的年轻化SUV中,辨识度很高。
对比今年上市的几款热门SUV,同为“小鲜肉”的柯迪亚克在4月19日上市,当月及次月销量仅为3500辆;而7月9日上市的本田CR-V,新老版车型联手,2个月销量也仅为2.79万。
不仅如此,雪铁龙在底盘调校上的传统优势,也在天逸上有明显的体现。雪铁龙最新的PHC自适应液压稳定技术,让消费者和业内人士都印象深刻,车辆驾乘舒适性非常突出。
因此,东风雪铁龙也就把天逸的“设计独特”和“领先舒适”作为了卖点,针对这两大卖点,东风雪铁龙不仅举办了密集的活动,邀请媒体长距离体验并发声。
更值得注意的是,自7月28日起,东风雪铁龙“我有一个新享法—SUV天逸乐享之城”系列活动开启。
这一活动历时两个月,覆盖中国百座城市,直接与天逸的潜在消费群体互动,这种大规模的体验式营销,符合年轻消费群体的需求,能让他们在短时间内了解天逸。
抓住年轻化的趋势,在产品上迎合,在定价上突破,在营销上创新,天逸能突围不难理解。
除了销量,天逸还能带来什么?
对东风雪铁龙目前而言,天逸带来销量增长自然重要,但东风雪铁龙对天逸的期待绝不止于此;天逸上市成功,能带给东风雪铁龙的也不止于此。
在天逸全球首秀上,雪铁龙全球总裁林捷声宣称,这是雪铁龙品牌转型的“启动仪式”。
在中国市场,雪铁龙确实需要转型,不只是为了眼下销售乏力的局面,更是为了“新常态”下,雪铁龙在中国市场的未来。
中国市场的高速增长已经一去不复返,各品牌必须面对日渐激烈的竞争局面,谁反应更快、更了解市场、更能准确的抓住消费者的需求,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而天逸的出现可以看作是,雪铁龙在中国市场的一次新尝试。
这一尝试成功与否,能检验雪铁龙乃至整个法系车,对中国市场的认识是否正确。因此,天逸不仅仅是一款全新产品,更是雪铁龙的“新思路”。它的成功,将为雪铁龙整体转型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所以,产品上的革新、营销上的突破、渠道上的升级,以及组织架构上的调整,不仅仅是为了确保天逸成功,更是雪铁龙整套转型“方案”的一次实践,而天逸的热销将为这套“方案”的运转提供持续动力。
虽然雪铁龙错过了SUV爆发式发展的“春天”,但好在没有错过这个“秋天”,天逸能否带雪铁龙重回赛道还未可知,但起码雪铁龙已经跑起来了。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手机应用
凤凰网汽车&凤凰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