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阿贵看车”,切勿侵权
听说,iphoneX还没进入预订时间,库克已推出廉价版本以获取更多的中国消费者。
听说,所有的汽车巨头们都开始放下身段、举起放大镜寻找中国现有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合作的机会。
听说,近日我国出台的双积分制度,就是新能源化道路上的又一大步,2025年新能源车取代传统燃油车。
听说……
可以说,新能源时代已经不可避免。那么,对中国汽车品牌汽车而言,是否真的迎来了逆袭的机会呢?
众品牌方兴未艾,新能源时代值得期许!
在雾霾和污染持续加剧,绿色经济理念甚嚣尘上的今天,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事实上,中国、美国、欧盟这地球上最大的三大市场立场坚定,三位大佬都在极力推动新能源,谁敢不从?
依稀记得在2017年的上海车展118辆全球首发车中,包括国外品牌、合资品牌、中国品牌的新能源车就多达79辆,占近七成。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掀起新的高潮,几乎所有汽车企业的重心都向新能源转移。好无疑问,未来,新能源技术将决定了汽车企业的江湖地位,甚至成为决胜未来汽车市场的利器。
其实,新能源汽车从2014年开始已经经历了三波热潮。第一波是以2014年特斯拉进入中国为标志,接下来就是乐视、腾讯等为代表的诸多互联网巨头宣布造车,他们的着眼点在纯电动车,但乐视风波更是为互联网造车的未来带来了许多不确定因素。
第二波浪潮则是从“互联网+”过渡到“+互联网”时出现的,这个阶段主要是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汽车设计商等与汽车相关的企业发起造车,如江特电机、万向等。
第三波则扩散到了各个行业。典型的如主营电缆的远东控股、主业安保设备的大华股份等宣布造车。截止目前已经有11家企业获得新能源车生产资质,其产能已经达到60万辆,投资金额总计为150亿元,再加上传统汽车集团接近1000亿的投资。
汽车市场的“华为”们能否实现“逆袭”?
新能源汽车无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加上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放开,诸多企业都渴望进入这一蓝海布局抢食,除了表现突出的比亚迪外,上汽、北汽都表现出了强劲执着,长安最近更是公布了“香格里拉”计划,在新能源方面投资1000亿,并在2025年停售传统汽油汽车……在这历史性机遇面前,中国汽车品牌能否实现真正的逆袭?
为了实现“弯道超车”,做强民族汽车工业,国家39号文顺势而为,提出“减少外资准入限制”。作为39号文的应声之锤,10月24日《华尔街日报》消息称,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与上海已达成一致,将在自贸区独自修建工厂,实现国产化特斯拉(此前已经有腾势汽车、江淮大众、众泰福特等就新能源汽车生产达成了合资)。这给正在由于新能源汽车政策而沾沾自喜的中国汽车品牌闷头一棒,一头猛兽突然闯进了中国新能源市场。
如果说特斯拉的进入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那么不可否认接下来可以预见很多汽车巨头将会迅速布局中国,蓝海瞬间就有可能转变为红海。在群狼环伺下,就特斯拉进入进入中国来说,中国汽车品牌至少面临两个困境。
价格困境,阿贵看车简单算了一笔账:按照特斯拉公布的售价组成是美国售价*汇率+运输费+关税和其他税+增值税。如果落地中国,那么仅剩下25%的关税及大幅下降的劳动力和零部件成本。更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还可以享受新能源汽车的补贴,为了促使其尽快落地,10%购置税也可能免除。
那么问题来了,30万能够买特斯拉了,请给一个买中国品牌新能源的理由先?
技术困境,众所周知特斯拉诞生并迅速火爆依靠的不仅仅是电池,而是电池管理技术。他能把7千多节电池连接在一起形成磅礴动力,一旦哪节电池出问题,特斯拉可以迅速切断该节电池的同时并不影响供电。据特斯拉官方数据显示,得益于特斯拉强大的系统+NCA三元电池,48万公里电池衰减不到5%。阿贵看车粗略计算了一下,基本上人一辈子用一辆特斯拉就已经差不多了。
阿贵看车有话说:
“新能源大旗下,中国汽车品牌犹如没有毛发的庞大野兽,必须做好过冬的准备。要想实现逆袭,还是有机会,但实际上还需要市场来检验。”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手机应用
凤凰网汽车&凤凰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