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不知道机油怎么选?老司机教你一分钟看懂,再也不怕被4S店忽悠了
发精华提车作业,拿50元话费,还有机会获得固特异大奖!
我们看得最多的汽车周边广告除了车险,就是机油广告,在广告里,机油被渲染成发动机的印度神油,而实际上,它何止是神油,简直是发动机的血液!
它的润滑作用,让发动机不至于几秒就被摩擦成烧红的铁;它的流动清洁作用,能够将发动机零件上的碳化物、油泥、磨损金属颗粒带走;它的粘稠,可以让活塞环与活塞之间形成一个密封圈,减少气体的泄漏和防止外界的污染物进入。也是因为这层附着性的油膜,零件表面才不会受到水分、酸性物质等侵蚀。不止好基友是一辈子,好的机油也能影响发动机的一辈子的,所以在换机油的事儿上花心思,是非常值得的。
就好像RPG游戏一样,人物的各种属性点能产生不同方面的能力,虽然机油是个成分调配很复杂的化学物品,但其实我们根本不用去弄懂,也不要光听它科幻味浓厚的广告语,它大致的“能力”已经显眼地印在瓶身上。
在1这个部分,我们最常见的就是S字头。S是供汽油发动机使用,C代表柴油,SC就代表能攻能受不挑食。而后面跟着的英文字母就代表机油等级,现阶段汽油机油是由A至N,柴油机油是由A至G,每递增一个字母,机油就加入更多复杂的,能保护发动机的添加剂。一般我们现今最常接触到的汽油机油就是SN和SM等级的了,家用汽油车用户最差的也得用SM级别,再低的基本都是摩托车或五菱宏光之类的生产资料用油,或者特定老爷车的用油。
认清自己的土豪身份后,你就要在W前的数字部分上纠结了。首先,你要把手往下伸,在大腿侧的口袋里掏出你的手机,看看当时的室外温度。因为,W就是Winter的缩写,在W前面的标号是机油的低温流动性,严重影响发动机冷启动的能力,数字越小,机油低温时流动性越强,那么冷启动的可靠性也越高。
我们常见的数字是0、5、10、15,但千万不要把这个数值当作是温度值,而是表示在-18℃环境里的粘度。在南方你就随意选吧,而标号10到5的机油基本能应对大半个祖国山河了,确实要在靠近俄罗斯这种高纬度的地方生活,车也长期停在户外时,才需要用到标号0的机油(极限启动温度能达到-40℃),当然,标号的数值和售价成反比。
而W后面的标号就真的能令人纠结了,因为它能对车子驾驶感受产生各种影响。
W后的标号代表的是机油在100℃时的粘度,数字越大,在高温时的粘度保持得越好。发动机内部是高温高压,令机油结构破坏而变稀释。粘度下降会让油膜难以形成,让机油的作用大大减少。同一技术水平线里,粘稠度越大可以代表保护性越好,既然如此,我们专挑数字大的就行了吗?
也不行,高粘稠度的机油,让发动机内部运转的消耗增大,换句话说就是油耗增大,这种增幅可以比多载上一两个人还要明显的。同样,发动机的功率也会相应减少,在刚启动不久后的低转速行驶时,动力的损失是大到令人明显察觉到的,特别在动力本来就不充裕的小排量车上更是明显。稠度大的机油,还减弱其输送性,使得从发动机启动到机油进入摩擦面的时间过长,磨损量增大。
一件产品,它的优点你用不上或者不在乎的,那这件产品对你来说是废品,例如我对女神的爱。所以,物尽其用是最完美的状态。如果你不是爱斯基摩人,其实没太大必要选0W标号的。
而“夏季”的数值更值得视情况决定了。一般来说,涡轮车,特别是增压Bar数大的,性能压榨犀利的(例如有缸内直喷加先进涡流技术那种),要选粘稠度稍高的,30起步都嫌小。如果你还喜欢轰油门,拉高转,那40到50起步就走不掉的了。
老发动机因为过度磨损导致缸壁、曲轴连杆之间的缝隙大,造成密封性差,异常震动大等问题,此时也需要高粘稠度的机油来发挥它的能力了。再深究来说,高粘稠度机油让发动机运行的声音更低沉厚实,如果你车子防火墙隔音差,也可以考虑夏季粘稠度较高的机油。
随着发动机制造精度越来越高,马力越来越大,矿物质油已经无法满足现今的要求了。其实早在30年代,为专供飞机使用,已经发明出了合成机油了,直到现在,我们常见厂家标榜的无非是全合成和半合成/合成。
为了通俗易懂,我做一个不详细但也没有错误的介绍——机油成品是由基础油+添加剂组成的,我们所说的合成与半合成,说的就是基础油,其中基础油又分五类。
第一类:从已被榨干最大价值(燃油等)的屌丝油中蒸漏而成,也就是矿物质基础油
第二类:矿物质基础油中稍作提炼升级
第三类:升至LV99的矿物质基础油
第四类:拿了原油第一血,取其精华而成的烯烃基础油(PAO)
第五类:酯类合成油,就是生物脂肪酸提炼而成
第四类和第五类都是全合成基础油,从简单的理解来说,用它们俩调配的机油,并且不外加矿物油勾兑的都可以称之为全合成机油(勾兑就是半合成啦)。而它们常以互相配合的形式出现,如若PAO类较多,就叫PAO类全合成油,相反亦然,当然也存在少部分100%单一类的全合成油。此时无论啥类,多少兑多少都不重要了,这是机油厂里面科研人员才懂的东西,这时候大家可以看哪家广告拍得好就选哪家。
选全合成肯定没有错的,它的抗剪切,耐高低温,质量稳定性和清洁能力都是要比半合成高出不少,不矫情地说,大牌的全合成油都能在正常使用下坚持20000公里以上不变质。按照2.0升的发动机来说,一桶4L的全合成和半合成的价格最多也就相差一箱油的钱,实在没必要选择半合成,当然拿来运营且对价格较为感冒的消费者会在意这个差价。
有第四五类成分的半合成基础油,与完全第三类调制出来的基础油,名字可能一模一样。在千禧年前美孚和嘉实多开始打官司,当时美孚最先生产了全PAO为基础油的全合成机油,而嘉实多取了个巧,用三类油调出达标的机油也称为全合成机油,为此美孚把嘉实多告上了法庭,要求嘉实多不能用全合成的名称,但是这场官司嘉实多赢了,连壳牌也在“高性能”的第三类基础油瓶子上打上了Synthetic。
例如嘉实多超净SN,已经达到SN级别,也标榜有合成技术,但里面未必有酯类或PAO类成分。
自此国内许多小厂在国外注册个名字,然后拿着第三类基础油来当小众进口合成机油卖,这点必须要多留意。
肯定会有人反驳,换机油时也不可能把旧油百分百放干净,再加其他品牌的新机油进去,还不是混着用?这是一个量变还没形成质变的情况,这种情况各厂家早就料到,所以都设定了机油之间有一定互换的宽容度。而每个品牌机油的提炼技术都肯定有不同的,不同品牌的机油大量混合就造成结构分子密度、大小都会有差别,它们未必能高度融合,可能会产生奇怪效果,当然,你也可能调出了绝世好油。
按照最经济的情况来说,日系两田的小排量自吸非直喷家用车,一般使用半合成或者全合成的较稀的机油即可,因为一直以来两田的发动机制造精度较高,用上原厂的5W-20这种半合成油,能带给你出色的燃油经济性。而有点年份的德系美系,特别有烧机油现象的那些涡轮车型,必须要用到40甚至50高温粘稠度的机油,如觉得0W-40太贵,也可以选择5W-40之类的,没办法,老车豪车都要贵养。现在小排量涡轮增压大扭矩高压缩比的发动机大行其道,这些小而精的发动机也需要SN级的全合成油来满足它苛刻的要求。
最后补充一点,使用路况,个人驾驶习惯,机油格的质量和更换频率,空气格的更换频率,都对机油和发动机的健康息息相关。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