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来会成功的汽车企业,一定是有着某一方面的独到优势。或许是能在成本上实现精准控制,给予市场既便宜又足够用的产品,这是此前丰田的成功之道;或许是在技术层面上的优势,比如本田、比如大众;亦或者是靠自身努力来迎合多变的市场需求,比如日产、比如吉利。
但总归,一家企业的长久发展,必定要拥有自己独到的优势。否则,产品层面不存在卖点,消费市场自然没有掏钱的理由。
如今的中国汽车市场有着太多不得不变的理由,淘汰赛因此而启,在股比放开、扩大开放的大局势下,全球品牌进一步下压的大局势下,我们对如今汽车市场中最热门的新能源板块巨头-比亚迪汽车的技术层面进行了剖析。
比亚迪在销量层面的成功最终可以归结为,转型更早(2014年发布542战略,同时其新能源车型进入中国市场也是最早);对手更少(全球品牌尚未明显发力,中国品牌积累比它更短)(产品布局更充沛,既有大量插电混动DM车型,又有大量纯电动车型)。
所以,关于比亚迪未来的调查,还需要从核心战略的角度进行考量。
战略层面的比亚迪
分析一家企业的未来,如果只是简单的调查三电部分,难免落了下乘,因为那是管中窥豹。
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中,关于比亚迪有两个非常关键的时间点:
2018年6月26日,全新一代比亚迪唐正式上市,王传福宣布比亚迪"要把"e平台"的所有技术,与全球同行们共享";
2018年9月5日,比亚迪在深圳举办了"开放·创未来"的全球开发者大会,并对外发布了D++开放生态。
全面开放,会是未来比亚迪至少5年的核心战略。简单解释如下:比亚迪开放其车型研发制造的e平台,并开放的智能网联系统,向全球所有的开发者开放汽车所有的传感系统、执行系统。
汽车行业中同时有很多企业也在执行自己的开放战略,而比亚迪的全面开放 之所以被称作创新。因为它并非简单地仅开放车辆的车载信息系统,而是几乎开放了汽车所有的传感器,总计341个和66项控制权,等于给出了全球开发者一个多维的开放平台。
一直以来,车企的传感器底层数据不仅涉及商业机密,更关乎到驾驶者的性命安全。所以车企都极其重视这些数据信息,即使是与技术软件开发商合作,也只会有限度的选择开放整车底层传感器数据。
参考IT行业就可知道,单单手机上的10多个传感器的产品便能吸引上千万开发者参与其中,并生产出300多万个应用,创造价值。
目前你能看到的是,比亚迪想要做属于自己的生态圈,打开自己技术优势的另一条路。
核心战略公布后的几月里,截止目前,比亚迪的朋友圈里中已经拥有了华为、长安、北汽新能源、360这些新伙伴。
华为:实际上在手机制造领域,作为供应商的比亚迪和作为制造商的华为已经合作了多年。在汽车领域,华为早在2018年1月比亚迪宣布全面开放战略之前,就已协同比亚迪宣布将研发无人驾驶系统。就在比亚迪的全面开放战略中,华为解决的是数据存储问题,利用华为的闪存技术,提升比亚迪在管理数据读写效率层面的问题。
如果把全面开放比作一个全球开发者的平台,那华为赋予的就是血管、传输的作用。
长安:比亚迪和长安有意向在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进行资本合作,联合开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业务。对此,双方拟联合成立一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动力电池合资公司。
如果把全面开放比作一个全球开发者的平台,比亚迪和长安的合作赋予的是最基础的能量来源问题。
北汽新能源:双方团队就动力电池、电机电控、动力总成、汽车电子、元器件、车身附件、新能源车底盘等核心技术及关键零部件方面的成果和经验展开深入交流。比亚迪表示,希望与北汽新能源在一站式服务、三电系列产品、智能化汽车电子等方面建立更深入的合作。
如果把全面开放比作一个全球开发者的平台,比亚迪和北汽新能源的合作赋予的是分摊制造成本的问题。
360:比亚迪全球开发者大会上360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周鸿祎与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在大会上正式签约,宣布双方将在车联网、汽车信息安全解决方案、移动互联、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大数据及AI、内容等领域整合相关资源,充分发挥各自行业优势,共同打造跨时代的智能汽车生态体。
如果把全面开放比作一个全球开发者的平台,360赋予的更多是数据安全的问题。
根据比亚迪全面开放战略的解释,它将分阶段开放自己的341个车辆传感器以及66项数据接口,根据合作深度给出开放级别。如果按照其说明,伴随着更多研发者给出相应的设计、解决方案后,比亚迪的车型会增加很多的功能性卖点、在智能化领域的能力会很大幅度提升。
然而这样的模式在其他领域中,其实早有成功的先例。王传福在众多场合给予未来智能汽车的解释是"它就是一台超级手机",这样的观点和一直以来比亚迪所从事的另一块核心业务-手机制造领域不无关系。
目前,全球范围内能坚持执行全面开放思维的,无一不是目前互联网时代无人能撼动的巨头:
在PC领域,最过成功的是微软的Windows,靠着最早为 Atari做Basic编译器,靠着为IBM做OS/II以及使用DOS内核封装,英特尔积累了相当雄厚的财力和技术实力。再之后的发展充满了戏剧性,本来给苹果公司开发的office忽然被苹果告知不需要了。有着深厚技术实力的微软就利用Dos最终开发出数位版的Windows。
伴随着16位/32位混合运算、32位运算技术的研发(windows的核心技术力),在Windows 95和Windows NT4.0的推出后,一切都结束了。Windows成为最方便、最好用、最踏实的系统,在那个科技大爆棚的年代,Windows操作系统就是全面开放的平台,为所有参与其中的开发者,创造出无限的价值空间。
目前,Windows系统全球稳定用户数量为15亿人。
在智能手机领域例子就更为熟知了,最过成功的开放平台是Android安卓、苹果的IOS。当然,在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之争中,Linux、Symbian塞班、Windows因为不够开放,成为了小众。
Android的开放模式有着自己独到的模式:给出每个参与其中开发者极大的自由度,入门简单,只要开发者拥有足够独到的思维,就能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
IOS的开放模式更不同一些:苹果给出相应的开发工具、系统算法,帮助想要在这一系统中成长的开发者入门,而随后是否能进入苹果的应用商店,主动权在于苹果公司。
安卓自由度极高,开发者最后能否成功看的是产品是否足够好,IOS的自由度偏低一些,还是苹果公司说的算。
比亚迪核心战略可能性
在成功的全面开放平台进程中,Windows也好,Android安卓也好,IOS也好,它们能够顺利发展有两个非常明显的共性,1. 能给极大量用户提供方便、实用的服务,目前Windows的稳定使用用户为15亿人(不包含大量的盗版)、目前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用户截止2018年达到33亿人,安卓、IOS占据绝大多数。
而另一个共性是,超大的用户体量,最终实现巨大利益的变现,开发者们创造的相应APP,支付痛感轻,最终量变带来质变。
和Windows、安卓、IOS一样,比亚迪确实给出了相应的平台,在华为、360、北汽新能源、长安等合作伙伴的加入后,解决了成本分摊、系统安全、系统存储等层面的基础难题。
但是,相比安卓、IOS、Windows,比亚迪最缺乏的就是以亿计量的用户基盘。智能汽车的未来很大,能留存多少用户,将是比亚迪未来核心战略成功最关键的点。
在采访了数位App开发及运营领域的专家之后,它们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仅仅以目前最为简单的手机App开发,运营为例。比如直接山寨市场中成功的成熟App,实现基础功能。
手机App装机成本大概为5元/用户,用户日活跃度1万人的话(也就是每天都打开一次此App),服务器成本大概在每年80万元人民币左右,开发运营团队规模大概控制在15人(已经是很少的人数),整体的最终成本为,每年540万元人民币左右
中国进入3G时代之时,中国移动所打造的手机社交沟通软件-飞信,客户端开发部门100余人,服务端开发大概300-400人,500人左右的App研发团队,仅能做到微信收发消息功能的复刻,不过消息机制、消息可靠性、消息可达性却距离微信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如今市场中较为普遍使用的办公软件-钉钉App,保证基础功能、产品迭代的运营团队为200余人,以200余人为数量级的团队,保证的只是该软件的维护与正常运行,其他功能的开发依赖的则是钉钉的其他工程师团队。
开发者参与到一个平台之中,哪怕是已经运营多年的成熟开放平台,是需要付出极大成本的。譬如说,如今微信功能中大家都了解的2分钟内消息撤回功能,如果微信想要加大可撤回的分钟,比如实现3分钟以内的消息均可撤回。
App开发领域专家给出的答案是:"依照微信如今的用户体量、消息逻辑以及服务器成本,最终带来的成本提升,是每个月上亿元人民币。"
2018年,比亚迪新增的新能源车型用户量为22万个(按照全部新能源车型均搭载智能配置估算);
安卓、IOS如今拥有的用户量级为30亿人;
Windows如今拥有的用户量级为15亿人;
这之中的差距是非常明显的, Windows、安卓、IOS都是靠着巨大无比的用户体量由量变引发质变,够创造出无限的可能性、价值以及盈利模式。
在更复杂的汽车身上,341个接口、66个传感器,再加之假设每年新增的20万体量全部是活跃用户。对于参与到比亚迪全面开放平台的开发者团队而言,需要考虑每年千万元级的运营成本。
而Windows、安卓、IOS的开发者门槛、成本、难度都远比这低出了几个量级。
所以,比亚迪的全面开放战略,可以分成两个维度来看,一种是给予未来很好的想象空间,而另一种是要先跨过高门槛的这个局面,找到盈利模式,获得更大的用户基盘。
写在最后:
智能汽车和超级手机两者相处的市场并不相同相同。
全球主流智能手机品牌,为二位数范畴;
主流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为个位数范畴;
全球主流电脑制造商总计15家左右;
而汽车产业的选择性明显更丰富,仅仅中国就存在着上百个汽车品牌,加之全球的跨国巨头后,这一类开放平台发展模式是可复制的, IT巨头可以做,汽车厂商可以做、甚至零配件供应商巨头也可以做。
未来的路线有很多,方向有很多,如今比亚迪给出了这样一个全面开放的平台式发展核心战略。在这之前,比亚迪想要实现突破,必须要解决的是如何找到其中新的盈利模式、解决开发者的成本分摊、让自己的用户基盘上百万、上千万等等问题。
实现用户量级+开发成本+盈利模式几个层面突破,将是比亚迪核心战略成功与否的关键。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