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维特刚开始只是个笑话
科尔维特的故事要从50年代开始讲了,那个时候美国凭借流水线,大量生产汽车,成为了车轮上的国家。
不过汽车文化的硬核领域,跑车的设计研发,却和美国没有一毛钱的关系。那个时候美国只能批量生产买菜车,拿得出手的跑车一辆都没有的。
美国在二战中,本土几乎没有受到打击。汽车领域是完全有机会韬光养晦,然后厚积薄发,给欧洲佬一点颜色看看的。
但是实际上美国的汽车工业,竟然还比不过饱受战争肆虐的欧洲,飞机通通炸平的那些厂家。
跟阿斯顿马丁、法拉利比一比,美国的买菜车是完全镇不住场子的。通用作为当时美国汽车行业里的老大,面子是不存在的。
为了解决自己的面子工程,通用就指派了设计师厄尔去欧洲偷师,还给项目取了个自嘲的名字。
科尔维特,这个名字其实是来源于一艘英国军舰,就是和美国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
拿一个别国的名字造了个自己的车,一方面是对本国汽车工业的无奈,另一方面则是美国人的美式幽默。
这种美式幽默其实现在也有的,就像麦当劳叔叔换个西装,在汉堡王店里面排队的广告一样的,逮着个机会就要自嘲一下。
科尔维特的美式幽默,不光是名字上,预算都是充满了搞笑的意味。
那个时候美国人习惯用流水线造这些买菜车,压根就没想到和欧洲人一样,去下个血本造个跑车的,没意思。
那个时候通用汽车公司的执行官,罗伯特·麦克莱恩也以为这次的科尔维特计划就是个搞笑,也没下功夫去调研和研发,反而强制要求使用现成的机械部件,来生产这辆科尔维特。
实际上,科尔维特本来是有机会一炮走红的。在纽约车展上初次亮相的时候,外观真的是漂亮,大家都是强烈关注。
但是一个自嘲的名字、一个不重视公司战略目标的CEO、一个不懂机械却去海外偷师的外观设计,最终还是把它的首秀给搞砸了。
优秀的外观是没有办法掩盖,肚子里的烂稻草和脑子里的空虚的。这辆百公里加速时间超过11秒的花瓶跑车,成为美国市场里彻彻底底的一个笑话。
上一年通用还自信的在财报里预计,科尔维特第一年卖个1万辆应该是问题不大的。下一年科尔维特第一年卖了300辆,连1000台都没到。
同胞相残,欧洲品牌乘虚而入
这低迷的销量和糟糕的口碑,让通用汽车开始认真的思考了。思考什么,要不要把它给停了。但这时候老对手福特,倒是给通用来了一针憋屈的兴奋剂。
福特当时也参加纽约车展,他的设计师完完全全被科尔维特的外观给迷住了,回到公司,马上就说服福特二世,我们也弄,弄死他,弄了个雷鸟,向外观给它致敬一下。
还用上自家优秀的动力单元,出色的外形配上不错的动力,雷鸟在福特展厅出现了10天,直接3500台的订单量,完全是碾压了科尔维特全年的销量。
这让通用相当没有面子是不是,当时美国市场占有率第一名是通用,然后在汽车的细分市场里,完全搞不过第二名福特。
已经不是之前和欧洲车斗斗气丢丢脸的问题了,这相当于跑车市场这块蛋糕送人了,而且还送给自己死对头,他吃胖了,在其他地方回来,要来怼我。
执行官罗伯特·麦克莱恩,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刚好时候雪弗兰成功研制了次时代V8发动机。
也算是以此为契机,通用觉得科尔维特有可能还可以再抢救一下,再不济也不能让雷鸟吃独食,恶心他一下也要弄的对不对。
1956年开始,通用就启动了全力抢救科尔维特的一个计划,说白了就是除了车壳子以外,重新再造一台车。
通用在这台车上,不断地添加当时实验室的技术,什么新的燃油喷射系统,然后又装上了拥有当时升功率最强的,量产型雪佛兰340匹V8发动机。
接着电动车窗、液压顶篷、4速手动变速箱、高性能制动系统、主动式悬架能放都放进去了。在通用的全力抢救之下,科尔维特的销量终于上升到了4位数,成功续命一血。
重生之后的科尔维特,这时候正想着找雷鸟复仇要搞他。雷鸟反而这时候已经不太行了。1957年之后,雷鸟变成更亲民的4座轿车了,自己就淡出跑车市场了。
就是他打了你一拳,赢了你一下,等你想要打回来的时候,他说我退休了,不跟你玩了,这很难受。
尽管没有了老对手,科尔维特还没来得及喘口气,新的暴风雨又开始了。
美国跑车市场,当时还是蓝海,都还没怎么能玩,市场需求也很大。这个时候欧洲跑车品牌,肯定是要来搞事情的。
AMG、法拉利、阿尔法罗密欧,「轰炸轰炸」全部都开始抢滩美洲大陆了。科尔维特是背靠通用大山,就顶住了欧洲品牌的进攻。
通用汽车的零配件都是大批量生产的,很多车型可以共用一个流水线的前端,通过后端处理来细化零件的差异。
这种领先的生产技术的应用,它可以让每个零件的研发成本,得到非常有效的分摊,就导致科尔维特性能和欧洲跑车差不多,价格比他们便宜太多了。
举个例子,同样是比较好的大排量自然吸气发动机,AMG C63 S85 4.0 V8发动机对不对,售价是科尔维特LS3、LT1的2到3倍。保时捷MA103 3.8L水平对置发动机,售价是科尔维特的4倍到5倍。
除开价格优势之外,美国的材料科技也是比较领先的,就给科尔维特带来额外的红利和好处了。和当时的欧洲竞品比,科尔维特用高强度锻造曲轴连杆,是有更大的改装潜力的。
这一辆不经过发动机强化的科尔维特,也能轻轻松松搞出700匹的马力,实现100%以上的性能提升。
欧洲都是高转速型发动机,原厂已经接近设计强度极限了,你再想往上,上不去了,要上去只能换这些强化的发动机部件了。
所以说可玩性和不错的性能,让科尔维特在60到70年代,算是大丰收了,每年有个三四万辆的销量。
原来真正的宿敌是它
真正的天敌或者宿敌是谁,到了90年代,算是盆满钵满了,通用也不想跟这些欧洲老牌弄来弄去了。
通用决定不去模仿兰博基尼、法拉利这些老不死的。另辟蹊径,打造一台有史以来最好的跑车,也就是后来的ZR-1。
这辆车有着百公里加速4.4秒的好成绩,高达290公里每小时的巡航时速,还一举打破跑车连续运转的行驶里程,两项世界纪录。
通用就是要跟整个世界说,我们自家的跑车不光是跑得快,耐用性也是技冠群雄,谁让我是老大。
国士无双的科尔维特因为没对手,在美国只能唱唱独角戏了,销量榜上面就是自家的新款和旧款,这么轮流来回换换,「喔唷」真是寂寞。
不过历史上这些无双国士,往往都是会有一个厉害的宿敌的,科尔维特也不例外。
作为美国市场排名老三的克莱斯勒,准备和通用来一场大战,啥东西,一说你就知道,道奇蝰蛇对吧。
当时克莱斯勒的蝰蛇初期设计阶段,就是拿着科尔维特来作为假想敌的,出生之前就死扣扣的看着你,是要弄你的。
为了体现对敌人的尊重,克莱斯勒决定让手下的得力干将,来为蝰蛇设计底盘和发动机。
那一年兰博基尼还没有嫁给大众,听到克莱斯勒爸爸的召唤,马上就开始了蝰蛇的设计开发。
兰博基尼,这兰博基尼一帮,蝰蛇自然是在美国硬派跑车这条路上,走得比科尔维特更猛、更稳了。超强V10 8L发动机,马力足足比科尔维特多30匹。
还要减低车重,几乎没有什么电子辅助设备,降低风阻,车门外部的门把手都是没有的,要上车怎么上,先把车窗降下来,从里面把车打开。
这么极端的蝰蛇,自然就获得了一批,极端粉丝的真爱拥簇,随着蝰蛇的穷追猛打,科尔维特的销量一下子从4万到5万,变成2万了。
想想也是刺激,我们追求速度,为什么要用门把手,我们追求速度,我们为什么要用空调,这种东西不要的,开的快就行了,猛,干,上,买的人就是多。
科尔维特的销量下降,让科尔维特觉得自己国民跑车的地位受到威胁了。
1996年,通用以日本赛车日产,300ZX和马自达RX-7,作为造型和质量的基准,打造了一款每一个方面都得到空前提升的新科尔维特。
但是同一年,蝰蛇也更新换代了,这代蝰蛇优化了底盘,刚性提升四分之一,重量减轻60公斤,性能方面也紧咬着科尔维特不放。
面对美国市场,这两台车只要有一款改款了,另一款马上就得紧锣密鼓地跟上。
既然市场上难分胜负,那怎么办,咱们再选个更难一点的,赛道里见真章。到了1997年,两个死对头在FIA GT大奖赛里狭路相逢。
蝰蛇最初在欧美两地的赛场上,都是有不错的战绩的。拿下了00、01两年的ALMS GT1组别的总冠军,和97到02年的FIA GT锦标赛总冠军。
科尔维特则是拿下了02到04年的ALMS GT1的组别总冠军,和05年的FIA GT锦标赛总冠军。
虽然GT锦标赛蝰蛇略胜一筹,但在另一个更家喻户晓的赛场上,科尔维特才是常胜将军。
自从2000年9月份,科尔维特在勒芒拿到一血之后,就渐渐开启了连胜之路了,把蝰蛇甩后面去了,几乎要统治整个勒芒GT组了。
2008年科尔维特ZR1,在纽北赛道还创造了7分26秒的成绩,成为了当时最快的量产车。
另一方面,蝰蛇在市场上也沉寂下去了,蝰蛇沉寂,不是因为它好像不是一个合格的对手,而是因为它真的就是过于极端,萧何了。
它不把任何事物放在眼里,甚至是包括法律规则。为了减重,蝰蛇车型迄今没有侧安全气帘,路走的太窄了,自然也只能渐渐消亡了。
低廉的售价,高超的性能以及先进的技术,科尔维特成为了笑到最后的赢家,这踏实的做上了国宝级跑车的王座。
雪佛兰科尔维特是美国的国宝级跑车,但拼人气其实拼不过它的同门师弟,大黄蜂雪弗兰科迈罗的。
但有趣的是,如此有名的科迈罗在同级别里面,就没赢过他的老对头野马几次。在野马和科迈罗的竞争当中,福特野马到底赢在了哪里?
提到福特,最近决定在北美停产轿车了是福特的质量太差美国卖不出去,还是其他的一些考虑?
北美销量最高的汽车,除了通用、福特、本田、丰田、日产,接下来就斯巴鲁了。那在国内销量排前100的汽车品牌里,我们国内好像看不到的,为什么我们这儿没人买,美国卖的火?
关注微信公众号「备胎说车」,回复关键词「美国车」就可以了,「备胎说车」等你来玩哦。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