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奥迪Skysphere:特斯拉面对传统,逃不掉的学费

2021年08月11日 17:46:04
分享到:
来源:路咖汽车

保守主义里有这样一句:"即便一个人是天才中的天才,它的成功,也一定要依托于此前所有人的积累,而非凭空创新。"

自由主义里则有这样一句:"不应当限制人的自由,而需要给每个人提供相对均等的起点,让自由进一步放大,最终通向创新。"

两句话,都属于怎么读都有一定道理的语句,而这2句话,放在当今的汽车形态身上,恰当不过。一方,是相对"传统"的老牌车企们,依托着自己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积累,造出新形态新需求的车;另一方,则是相对"激进"的新势力车企们,在机会均等之中,靠着自己和传统的不同,谋求杀出一条血路。

显然的一点是,两者之间处于互相学习却又互相竞争的状态,未来大概率会在某个时间节点之中达到新的平衡。竞争之中,谁跑的慢,谁就要付出代价。

之所以写下前面这一段,因为最近的奥迪

传统车企反攻新势力,或者传统车企反攻特斯拉,这样的话题,我们已经讨论过了足够多的次数。本质上,任意一家销量有一定规模的造车新势力,如今都让绝大多数的传统车企冷静下来认真思考。

思考的是,为何自己的销量会跑到对方那里去,同时,自己又能不能在保持品牌基因的前提下,造出超过它们的车。

比如,面对特斯拉Model 3这种,不追求单车利润、把预算无限多的砸向设计和驾驶领域,并直接忽视掉传统的用料、质感、乘坐感受、噪音等,传统车企是几乎无法拿出同价位(20-30万元)车型进行抗衡的。

不过,积累了多年的老牌车企,自然也是有着自己的核心优势。新势力们要和它们学习的有,成本的控制、对于驾驶人/成员的尊重考量、大规模生产能力、良品率等等。

2019年及更早之前,一系列的全球车企已经给出了自己的方向,智能+电动化。和新势力不同的那点自然是,因为背后庞大的体量与基盘,它们的转型可做不到"断舍离"的速度。

初期的智能纯电动节点里,传统车企的车型大多基于燃油车平台而来,因而在数据处理、拓展程度、电池摆放等方面,几乎都没有打出优势。

不过,眼前的第二代节点,显然是到了。奔驰EQS、奔驰Vision EQXX、奔驰EQA、BMW iX、BMW i4,已经列阵。奥迪,现在也到了打出新牌的时候。

于是,奥迪skysphere概念车在预热了一段时间之后,终于亮出了自己的真身和部分亮点。和之前的奥迪全新概念车一样,它身上会出现的很多新技术应用,都有可能出现在奥迪未来的每一款量产车身上。

L4自动驾驶or可变车体or奥迪运动

8月13日,奥迪skysphere概念车会正式完成全球首秀,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在它8月10日的首次亮相里,找到了3个点,值得单独拎出来聊聊。

第一个,是那个印象深刻的可变车体,车不再仅仅是A点到B点的交通工具,形态也是可变。2种驾驶模式下(GT/Sports)它的车身长度和轴距都会变,GT模式下是更偏向于舒适性的长车身(5.19米)和自动驾驶模式(方向盘折叠,并向下翻入隐藏至中控台中)。Sports模式下,则是给驾驶员准备的,方向盘从折叠状态里打开,然后车身长度和轴距都缩短25厘米,就可以找到传统的驾驶乐趣了。

第二个,是L4级自动驾驶。尽管奥迪第一次开箱skysphere只聊的是设计,但资料里也给到了关于自动驾驶和智能交互方面的点。自动驾驶,奥迪接下来的3款概念车都是针对L4标准而来的,切进GT模式下,方向盘收起并进入自动驾驶模式。

当然了,这是概念车上的展示,把它落到实际的量产之中,要经历设计-制造-法规-认真-标准等一系列的挑战。大家最感兴趣的自动驾驶方面,奥迪并没有透露出太多的信息,用了一句"传感器自动监控道路和交通状况",没有提V2X、没有提激光雷达、没有提精度定位等等。

这也很正常,这个级别的欧洲车企是不会像新势力那样,玩一些大胆宣传的东西,因为要为商誉等一切负责,同时这还掺杂着"法规尚未落地"等多方面的思考,一切只能等法规真正落地,奥迪造出来再仔细看。

第三个,是奥迪基因里的事儿,创新和运动。可以把这点理解为,尽管车辆的动力形式变了,但奥迪想给的那种驾驶感受不变,把人和车牢牢的压在地面上,然后用尽可能快的速度完成赛道or街道or其他路段,并且还老少皆宜。Quattro的诞生,就是基于此,至于怎么办,其实就是把奥迪这么多年的赛道经验砸到量产车里,比如勒芒、比如拉力等等。

所以,在skysphere身上,就看到了去传统转向机化、性能和能耗的考量,这2个核心的不同。

去转向机化,区别于目前的汽车主流结构(保持燃油车上的转向机机构),直接用方向盘通过线控底盘,直接控制车辆的前后轮。所以,因为这点,skysphere也就有了后轮转向功能,至于自适应空气悬挂等等,基本还是继承传统,但线控底盘是个明显创新。性能跟能耗这个点上,630马力以上的最大功率,4秒的破百加速水平,背后是个80kWh以上的电池容量,相对Sports模式更节能的GT模式下,WLTP续航里程在500公里以上。

该怎么理解这组数据呢,先从续航这个点算,WLTP和NEDC之前的换算比例大致等于6:10,500公里以上的WLTP续航基本等于NEDC 830公里的样子。再看电池容量,目前NEDC续航650公里+的特斯拉Model S长续航版电池容量100kWh,破百比奥迪skysphere更快,是3.2秒。

两相比较之下,基本结论是,奥迪skysphere在和Model S加速性能基本对等的情况下,用容量更小的动力电池跑出明显长一截的续航里程,基本等于三电系统产生了较大的技术代差。

当然,这个结论也并不是特别的有意义,毕竟这是一辆概念车,还是需要奥迪把它真正造出来到这个级别,才能说明先进性究竟有多少。

新势力们,到底该交的学费是什么

毫无疑问的一点是,造车新势力和传统车企之间,如今是一个互相学习和进步的状态。传统车企要找到新势力们在思维上的精髓,比如用户运营这方面,也比如特斯拉这种卖车无所谓,把车卖出去之后当做资产打包赚钱的方式。而新势力们,要和传统车企做的,显然是"造出一辆真正的车"。

奥迪skysphere这辆车上能看到的点是,这种有底蕴的企业,当它把方向调整对了之后,再亮出自己的部分底牌,就已经够"年轻人们"喝上一壶。科技这一块,奥迪没多说,但L4、网联交互、可变车体结构这一系列拿出来,就基本上已经是越级竞争了。

更关键的点,则是下一件事,对于奥迪这种车企来说,只要法规、认证、监管允许,它是真能把它造出来的。

汽车制造业领域,最终要将一切脑洞和新想法变成现实,方法只有一个,造出来。并且,具备大规模量产能力。在这个点上,特斯拉基本处于幼儿园水平,比如产能地狱、比如良品率很长一段时间处于50%以下,再比如即便是S3XY系列已经凑齐并且量产了比较长的时间,特斯拉的品控却依然是广为人知的问题。

当然,特斯拉的制造存在问题,并不能对奥迪的制造能力有所证明。不过,从方方面面来看,如果说接下来的智能电动车谁能把它造好,德国显然是排在前列的。

首先,这取决于其底层逻辑,汽车制造能力的强与弱,分界线在哪里。这个问题并不需要我来回答,行业的共识是3个标准:1. 对外界的依赖程度 2. 对上下游的体系能力 3. 对规模化生产的工业标准化解决能力。

第一个点,是德国汽车工业的优势,从2013年提出的工业4.0概念,目前全球的工业逻辑都处于此,德国的解决方案,基本可以说是全球蓝本;

第二个点,其实也是德国制造业差异性利好,Continental和Bosch占全球约40%的ECU份额、全球主动式安全50%份额,除此之外,科世达、西门子、巴斯夫、Elektrobit这些都是相应汽车制造领域的工业链节点类公司;

第三个点,规模化生产标准化解决能力,这点也是德国汽车工业固有优势。

也就是说,近乎可以下一个结论,如果是谁来把可变车身、根据模式不同车内结构发生本质变化,靠谱的以大数量级造出来,"如果德国汽车工业搞不定,那对于其他汽车工业来说,会更难,甚至不可能。"

至于奥迪,在德国汽车工业的体系中,即扮演着需求方,也扮演着供应方,整个德国汽车工业在多维度上是整体。

这个话题,可以到此止住,不再进一步扩散至轻型机器人、装配辅助系统、柔性机器人、虚拟装配、数据眼镜、3D打印等工业4.0的新版块。

写在最后:

表象的背后,永远是深层固有规律,一辆车背后所蕴含的,既有企业的态度,其实还有企业的能力。这一次奥迪skysphere概念车,本质上是奥迪亮出了自己的肌肉,让世界看看,它的技术创新能力是什么,以及未来的进化能力又会是哪里。

对于新势力而言,不论国别,本质上随着它们的进一步发展,当产量/销量达到更高数量级之时,会不得不回归本源-制造生产能力,那时候,则会回归到传统层面的话题。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