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汽车评论 由一则纪录片引发的雾霾思考,在两天之内已经延伸到了海洋保护、企业发展等领域,大家都在争论对与错,高与低,甚至罪与罚中渐渐疲劳,而疲劳之后呢?。
笔者从事商用车行业报道将近六个年头,看到过行业的大起大落,也看到过行业内一个又一个热了又冷的“热点事件”。而当笔者看到这则纪录片时时,第一反应竟也是在想这阵风何时会刮过去。这种想法应该说是麻木使然,但是为何会麻木呢?
2008年7月1日,国Ⅱ排放标准的柴油车禁止销售,国Ⅲ标准正式实施。众所周知,由国Ⅱ到国Ⅲ的关键在于燃油喷射系统的改进,即由机械泵向高压共轨技术升级,而中国重汽由于在当时停止使用潍柴发动机,且没有掌握高压共轨的核心技术的情况下,采用了机械泵加EGR(废气再循环)的解决方式,这种发动机技术在生产一致性上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排放效果。虽然在行业内有“真假国Ⅲ”的争论,但结果依然是重汽的EGR产品获得了“上公告”的资格,EGR产品得以上市销售。“假国Ⅲ”这阵风很快过去了,一切如常,业内除了怨声载道之外也无可奈何,曾有业内人士表示:“国家都让他卖了,还能怎么办?”
同样是中国重汽,在2013年国家已经对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人选有相关要求的情况下,聘用三位曾经“位高权重”的退休官员为独立董事,引起财经界和汽车界的高度关注,三位“拟聘独董”随后表示“婉拒”,被业界视为“明智之举”。而这背后所蕴含的利益关联,又让人联想起曾经的“假国III”,然而最后的结果依旧不了了之,阵风而已。
曾有学术界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企业聘请退休官员担任独立董事原因可能在于“名人效应”——官员的声望和积累的人脉关系可能会对企业的发展有好处。
名人效应,人脉关系,这些都成为了制度之外影响市场的因素,党的十八大之后,党中央提出“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意在从根本上解决权力无约束而形成的制度真空,制度的完善,是解决各方面发展问题的根本。而实际上在商用车行业,因为制度的不完善造就的“一阵风”比比皆是。
2012年,由于中小学生乘坐各种非专业校车频频发生群死群伤事故,“校车”成为了当年的行业甚至社会新闻热词,也就是在那一年,包括北京在内的各地还开始举办校车展,而各家有客车生产资质的商用车企业,在各类车展的展台上都隆重介绍展出自己的校车产品,甚至在当年的首届北京校车展上,来自美国的蓝鸟、纳威司达都在现场展出了著名的“美国长头校车”。
然而实际情况是,校车的生产、销售、使用,会涉及工信部、发改委、交通部、教育部等多个部门,利益纠葛和责任不清导致多个地方的校车有车没人出钱买,有钱没车却不能上牌的窘境,更有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或是学校负责人,由于担心使用校车有风险,出了事故会影响自身“前途”,对使用校车反而产生抗拒心理。到了2013年,校车已经成为过去式的热词,虽然还有企业在介绍自身产品,却包含着推销“滞销货”的态度。而校车在各地的普及率远没有达到实际需求量,甚至在浙江温岭,52台校车已经因为闲置,成了公厕。校车的风也刮过去了。
如果说重汽EGR事件,“独董”事件是由于没人管而成为一阵风,那么校车曾经是有人管的,但是为何也成为一阵风呢?由此可见,很多事情不只在于有没有人管,而在于制度是否完备,行业是否遵照制度在发展,后续监管是否跟进,这些道理业界都懂得。
而制度的制定,执行,监管不到位则是需要在更高的体制内进行改革,否则这阵由雾霾带来的所带来的不过也是一阵风罢了。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手机应用
凤凰网汽车&凤凰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