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月2日是我国第二个道路交通安全日。被称为“史上最严交通法规”的修订版《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实施将满一年。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仅26.8%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所在地区交通秩序有所改善,14.2%的受访者回答没有改善,55.8%的受访者直言比以前更差,3.2%的受访者回答不好说。
受访者中,57.6%的人有驾照。13.5%的人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50.2%的人在二三线城市,23.1%的人在县镇,11.5%的人在农村。
94.2%受访者表示身边常见不文明交通行为
广东佛山的张文超今年年初参加了交通义工岗的工作。他告诉记者,随着各个路口交通义工人员增多,越来越多的人习惯听从交通义工的指挥过马路,一些人车较为密集的路段交通状况有了很大改善。
张文超感到,交通岗不是挥挥旗子吹吹哨子那么简单。“平时还是有行人不听指挥随意闯红灯,我们尽量去提示,有时却可能因此发生争执。”
在受访者看来,交通秩序得到改善的主要原因是“交通法规比起以前更严”(25.1%)。其他原因包括:驾驶人不文明交通行为减少(12.7%),人们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增强(10.7%),执法力度增强(10.5%),公共交通建设完善(7.4%),交通信号设置科学了(7.2%),城市或道路规划完善(5.4%),对交通法规、安全的宣传力度加大(4.4%)等。
“大家都闯红灯,一个人站在那里挺傻的。”张元(化名)在天津一家电器城工作,他坦言,就算不那么赶时间,自己也习惯了跟着周围的人闯红灯。他还发现,即使在修了很多过街天桥之后,还是有很多人翻越护栏看着车流空隙过马路。
调查中,94.2%的受访者表示自己身边不文明交通行为常见。具体说来,行人的不文明交通行为主要有:闯红灯(30.2%)、与车辆争行(24.2%)、过马路不走斑马线(21.3%)、翻隔离带(10.1%)、翻护栏(9.1%)等。
驾驶人的不文明交通行为主要有:夜间驾驶长时间使用远光灯(12.3%)、交叉口或遇拥堵排队时“加塞儿”(11.6%)、驾驶过程中打电话(8.9%)、开得过慢(7.9%)、乱停乱放车辆(7.7%)、行经人行横道不减速(6.4%)、随意挤占自行车道(6.3%)、往车窗外扔垃圾(5.6%)、并线不打灯(5.2%)等。
河北石家庄某县交警支队的牛警官告诉记者,新交规出台后,当地驾驶人都更为小心谨慎,随意变道等行为大大减少。“以前司机违规被扣分时,可能找找关系就能避免。现在管理得更严格了,这种做法不大行得通。”不过,他同时表示,在当地,并线不打灯、车辆乱停乱放、超速、酒驾依然是多发的违规现象。
徐浩(化名)在安徽某县机关单位工作,已经当了近20年的专职司机。他感到,最让司机犯难的就是摩托车和电动车。“有些摩托车连牌照都没有,电动车说是非机动车,又比自行车快很多。如果机动车和摩托车、电动车发生摩擦,不管是谁的责任,最后都得机动车承担。这么一来,这些车就更有恃无恐了。”
县乡地区不少人一时还难以养成严守交通规则的习惯
为何不文明交通行为屡禁不止?17.7%的受访者认为首要原因是执法不严,14.8%的受访者指出人们缺乏规则意识,13.9%的受访者认为城市或道路规划不合理,10.6%的受访者认为一些交通设施设置不合理,10.3%的受访者指出驾照考试把关不严,6.5%的受访者反映公交优先未落实,8.5%的受访者感到人们抱有侥幸心理,6.1%的受访者认为上下班时间过于集中,4.5%的受访者指出城市人口过多。
“行人闯红灯、翻护栏主要是为了方便省事,反正车也不敢撞人。”张元说。
说起和行人争行的问题,徐浩表示了司机的无奈:“右转时如果让行人,不仅自己走不了,后面的车也都走不了,整个路口都会响起汽车鸣笛声。迫于压力不得不抢行。”
在徐浩看来,不文明交通行为多发、交通秩序混乱,是因为管理上存在问题。“拿我们当地来说,4个乡仅靠一个交通大队管理,怎么可能管得过来?有些不文明的交通行为,比如司机随手扔垃圾,虽然很危险,却不太好处置。”
“虽然有最严交通法的威慑,不过县乡地区不少人一时还难以养成严守交通规则的习惯。”牛警官说,有时晚上交警查得不严,一些司机怀着侥幸心理很容易酒驾、超速。他还表示,近两年县里机动车辆激增,给交通带来了更大挑战。“不少司机是新手,对于交规不太熟,也造成违规现象多发。”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教授谭纵波指出,交通法规的一个目的是安全,另一个目的是提高道路的效率,现行的交通法规或多或少地忽略了效率这一部分。“相比规则本身,严格执行更重要,现实中发生的很多问题,比如占用应急车道、并线比较乱、左转车辆不避让直行车辆,交规都写得非常清楚,但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到位之处。”
他表示,从整体来看,这些问题出现和城市规划有密切联系。在特大城市,功能分区常常导致人们生活场所和工作场所分离。以北京而言,功能过于集中可能是造成交通问题的根源。
杜绝不文明交通行为 44.3%受访者首选消除特权
在徐浩看来,随着司机开车年限的增加,早先学过的交规早已记忆模糊,开车更多依靠的是经验里的“潜规则”。“车辆每年都要年检,为什么不在年检时做一些安全培训,帮大家复习复习交规?潜移默化肯定会有效果吧。”
如何杜绝不文明交通行为?调查显示,44.3%的受访者认为应消除“特权”,规则面前人人平等;16.3%的受访者提议从自身做起遵守规则;15.2%的受访者建议完善立法,使交通规则变得明确合理;15.1%的受访者建议加大对违规行为惩罚力度;8.0%的受访者建议加强交通规则教育。
谭纵波认为,交通规则仅仅是社会规则的一个组成部分,要减少或杜绝交通陋习,“整个社会要对规则有尊重之心,那自然也会遵守交通规则。”
他表示,如果土地利用和城市交通匹配,那么交通拥堵就会得到缓解。“国外城市功能叠加的情况不多,相对而言,日本东京功能集中,但它通过轨道交通利用和土地利用形态的吻合有效缓解了这一问题。从历史上看,北京整个的城市土地利用都是基于机动车交通,轨道交通是后来加入的,所以不甚吻合,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要进行功能上的疏导。”
调查中,对于改善当前交通状况,25.2%的受访者建议行人车辆严守交通规则,23.6%的受访者认为应该做好城市和道路规划,14.3%的受访者期望完善公共交通,10.5%的受访者建议继续鼓励公交出行,8.7%的受访者建议加强智能交通建设,8.3%的受访者提议错峰上下班,4.3%的受访者支持征收拥堵费、环境税,3.8%的受访者支持车号限行。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手机应用
凤凰网汽车&凤凰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