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然而伴随着近代文明的到来,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渐行渐远。从2007年开始,BMW在中国开启文化之旅,通过探访凝聚着中华文明精髓的文化瑰宝,期望唤起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和自觉意识。
今年夏天,已经连续举办了八年的“BMW中国文化之旅”来到了贵州这片多民族聚集地。作为BMW的车主,米良渝女士首次随行参加“BMW中国文化之旅”。她坦言这一趟旅程最为特别。“特别有文化的积淀,传递一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信念,传递对文化的热爱,一种正的能量。”米良渝说。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省份,全国56个民族中的49个民族在此和谐共生,水族的水书习俗、马尾绣,苗族的芦笙制作技艺、银饰锻制技艺、苗绣、泥哨以及安顺蜡染等等都诞生于此,2014年,“BMW中国文化之旅”便将目光投向了这样一个多姿多彩的锦绣之地。
BMW此次组织了两支探访车队深入黔乡腹地,东线车队一路深入黔东南的山乡村寨,聆听芦笙铜鼓之声,品味天籁大歌之韵,对沿途丰富的民族音乐、舞蹈、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了深度探访。西线车队则以“食、俗”为重点,对当地别具特色的少数民族饮食文化和民俗风情进行了深入探访。米女士此次就是走的西线车队。
谈及此趟行程中印象最深的探访项目,米良渝毫不犹豫的说是蜡染。蜡染是我国少数民族民间传承下来的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与扎染、镂空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由于图案丰富、色调素雅,蜡染常用于制作服装服饰和各种生活实用品,显得朴实大方。米良渝说当时她还做了一幅作品,现在挂在北京的家里,每次跟朋友介绍起来都感觉当时的场景历历在目。
除了感受民俗文化,在这趟文化之旅中她也有不少收获。她和记者分享了一个关于宫保肉丁的小段子。米良渝说之前一直以为宫保肉丁是川菜,通过本次文化之旅沿途举办的主题论坛:“舌尖上的贵州——民族交融下的饮食风华”这个活动才知道宫保肉丁其实是贵州菜。
受到BMW中国文化之旅的启发,米良渝在活动结束后向北京市律协倡导专门成立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委员会。她说:“希望通过委员会,做一些非遗法律方面的研究,想跟立法机构取得联系,从实践、从司法的角度深化非遗文化的保护工作。”而这与BMW多年坚持中国文化之旅的初衷也非常契合。
八年时间,“BMW中国文化之旅”的足迹已遍布中国21个省及自治区、直辖市,探访了中国六大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以及21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对沿途77项亟待保护的“非遗”项目和研究课题进行了总计800万元的捐助。近期,BMW还获得了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最高权威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所颁发的“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贡献奖”。
“首先我是因为喜欢这个品牌才成为车主,当我成为车主之后,BMW的公益活动,还有文化活动,又更进一步的吸引了我。”米良渝说成为BMW车主后跟着做了很多爱心公益活动。比如之前,来自玉树灾区的小朋友到北京参观中华民族园,她忙前忙后联系摄像、录像,协调工作人员,“我现在会和身边的朋友推荐BMW品牌,其实我推荐的不是这个品牌,而是推荐BMW文化。”
米良渝所说的BMW文化就是BMW的企业社会责任文化,而之前提到的“中国文化之旅”只是BMW践行社会责任的冰山一角。BMW一直将社会责任视为企业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BMW中国企业公民战略中,教育也始终是其最为关注的领域之一。早在2005年,BMW就将先进的道路安全教育经验引入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BMW儿童交通安全训练营项目,为中国的青少年儿童带来好学、易懂的交通安全知识。作为企业公民参与儿童交通安全教育的成功范例,BMW儿童交通安全训练营已经连续开展了十年。
此外,BMW爱心基金携手全国BMW经销商在三年间建成了54个“BMW童悦之家”,覆盖全国28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使超过4万名儿童从中受益;“BMW悦助未来”助学计划为近6200名偏远地区的学生提供了助学金。
“不管是哪个行业,哪个品牌,民企还是国企,都要讲社会责任感,包括我们律师这个职业。可能大多数人认为我们是自由职业者,离社会责任感很远,但我们反而觉得,越是这样,越需要大家都具备这样的责任感,这是必不可少的。”对于BMW的企业社会责任文化,米良渝非常认同:“作为一个企业的发展,能够深入人心,或者能够更长期可持续性的发展,离不开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手机应用
凤凰网汽车&凤凰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