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汽车讯 一年一度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报社以及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共同主办。本届年度主题为“深化改革与汽车强国战略”。届时将有100余位政府领导和企业领袖,600余位国内外业界嘉宾齐聚天津,分享一年一度的汽车行业饕餮盛宴,共谋汽车产业未来发展。凤凰汽车在此次论坛期间作为官方独家新媒体将进行全程报道,并对行业内相关政府和企业的领导进行现场采访。
以下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冯兴亚现场发言: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早上好,受广汽集团张房有董事长和曾庆洪总经理的委托,很高兴参加全国汽车战略与实现路径的讨论。中国汽车T10峰会上对中国汽车战略进行研讨之后,这一年多来行业的内外关于我国建设汽车全国战略的各种观点纷纷出现,汽车产业如今的状态近期出现了引起各方面关注的话题,确实反映出中国汽车产业在经济新常态下的重大变化,汽车业又一次处在历史的转折过程中。对此我想谈几点想法,来抛离抛砖引玉。
中国建设汽车强国的必要性,汽车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大,在国民经济中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是具有巨大的产值,二是能够创造庞大的就业机会,三是具有强大的上下游产业拉动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我国作为人口众多的大国,发展实体经济是富国之本,作为一个人口众多、发展极不平衡的大国,如果没有强大的实体经济,无法解决众多人口的就业问题,无法真正提高老百姓的收入,无法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产业也会成为无源之水。
只有提高实体经济的价值,才能真正解决民生的问题,才能实现小康社会和两个翻番的目标,实现广大百姓的中国梦。
发展实体经济就是要发展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纷纷提出回归实业方针,大力发展本国制造业。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提知增效第二季,通过改革红利不断释放,通过产业转型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确保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成为根本性的核心任务。提升制造业的水平则是重中之重。
从规模来看,2012年产值是5.29万亿,占当年的10%以上,按照1:5拉动比例,上下游对经济的贡献更为可观。
从就业看,汽车制造相关的金融服务等行业从业人员达到3300万以上,占全国城镇结业人口11%,从发展的潜力看,我国的汽车千人保有量为88%。汽车产业的基础性、关联性和带动性是其他制造产业无可比拟的,作为民营工业中最为复杂的产业,汽车的产业链条厂涉及的面广、资金、技术高度集中,传播的过程也是集中相关其他产业水平的过程,是促进金融、服务、基建发展过程,也是国家不断的改善创新环境,通盘考虑政策的过程,也是技术水平高、管理水平高的优秀队伍过程。
从国际经验来看,制造强国几乎都是汽车强国,2012年美国、德国、日本、韩国当今一流的强国汽车总产值分别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2.1%、13.7%、9%和9.7%同时还创造了巨大的利润和税收,解决本国国民的优质就业问题。
如果从汽车产业的拉动效应来看,对本国的GDP贡献更加惊人。2012年中国人均GDP超过六千美元,达到了汽车进入大众消费的区间,拥有汽车是许多中国人的中国梦,中国地域广阔,发展不平衡决定着中国市场远为饱和。当前中国城镇化过程当中,百姓对汽车需求必将持续的释放。
其次是紧迫性,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的汽车行业急需做强,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纷纷提出再工业化战略,各国也把打造制造业的竞争新优势作为重要的战略手段。在上述战略的指导下,汽车业在发达国家强势回归,汽车产业也发展迅速,从而为我国的汽车产业面临的国内外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这就使得我们自己的产业需要快速的提升竞争能力,尽快的做强。
面对社会问题急需从社会大国到汽车强国的转型,中国已超乎常规速度迈入社会,汽车带来的问题更显严重,但是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汽车并非不可治愈,相反正确面对并解决这些问题将促使汽车产业和社会更大的进步,可见汽车的核心技术实现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才是解决汽车问题的根本出路。换言之我们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必须通过发展来解决。然后发展的道路就是由大到强转型升级。
第三是面对当前的发展趋势,急需以汽车业为突破口,实现转型升级。在当前正在进行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中,互联网和新能源是发展两大支柱。汽车业本身特点决定了汽车是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的良好平台,加之产业的支柱地位,汽车业是转型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第二应尽快的制定汽车强国战略,首先我国的汽车业面临新科技与产业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掀起了以绿色、智能为特征的新一轮技术创新和新兴产业的发展热潮。这一趋势必将引发世界汽车产业形态和产业格局的新变化,汽车工业和互联网新能源产业的重要载体,正在成为引领性的产业。中国汽车工业新一轮发展面临极大的机遇和挑战。
面临全面深化改革和中国梦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推进,必将促进汽车工业的体制变革和机制创新,为产业发展带来新的能力和机遇,同时国家高度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将为汽车产业发展创造前所未有的外部环境。
随着小康社会的进程与国民收入倍增目标实现,市场将成为产业技术创新、结构优化的原动力。
从现在到2020年,中国汽车市场将会保持不低于GDP的增速增长,是建设汽车强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第三面临全球资源、能源与环境的约束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依存度逼近60%,石油依存度已经占到85%,柴油占到45%以上,国家能源安全存在较大风险。同时国家防治大气污染形势严峻,汽车在二氧化碳排放中仍占有一定的比例。平均排放量水平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大中城市道路的交通拥堵,汽车社会建设带来了新的情况和问题。
对于汽车产业的发展也形成了倒逼的机制,倒逼汽车产业升级。以上都要求我们尽快制定汽车强国战略,以实现中国汽车强国之梦。
第三是关于建设汽车强国必要条件,一是要立足长远统筹规划,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但同时也指出要正确发挥政府的作用,这是因为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离不开政府的作用,尤其是在战略性和前瞻性的统筹规划方面必须由主管责任部门承担责任,统筹谋划,即便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也是如此。
今天汽车社会很多问题究其原因就是没有统筹的规划,缺乏系统性的思考和对应,没有提前的行动或者行动不到位,没能建立起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
第二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要有良好的政策环境,例如建立市场化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强政策之间的统一性和协调性,创造性的解决利益分配的问题,出台更加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
第二是要有良好的法治环境,例如要简化审批程序,简政放权,以提供市场的法律运作框架,提供市场法治的模式,替代行政直接干预。推广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法物禁止即可为,从根本上改变管理思维。
二是要有良好的市场环境,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的秩序,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鼓励市场竞争实现产业的优胜劣汰转型升级。
四是要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列入引导全社会正确看待汽车的社会病,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针对能源、安全、基础建设等制约因素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取得各级政府的支持和理解,营造良好的环境。
第三要有扎实的基础,所谓汽车强国就是本国的汽车企业拥有优秀的品牌和有竞争力的产品,掌控核心的关键技术具备完整产业链,同时占比一定的市场份额。可见建立汽车强国必须有扎实的技术、品牌、市场竞争力、完整的产业链缺一不可,所有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获得的,必须经过长期的积累。
最后也是第四点,关于做强自主知识品牌的几点建议,我认为目前自主阶段谈发展,重要的是先做好以下三点,第一是要坚定信心,第二是继续加大投入,既要请进来又要走出去,三是抱团取暖,联合合作。
首先是坚定信心,信心比黄金重要,没有必胜的信心就没有持之以恒的坚定行动,目前的艰难、短暂的市场份额的变化,是自主品牌发展历程上必然遇到的波动。确实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思考,但也无须惊慌失措。信心来源于中国车市发展规律,中国千人保有量离发达国家还有很大距离。中国的资源禀赋与发达国家不同,不能简单照搬国外的模式和数据,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成长中的二三线、三四线,乃至农村消费市场差异需求足够支撑中国车市差异化发展之路。
信心还来自于汽车工业发展认识,诞生一百多年来世界汽车工业重心从欧美转移到日本、韩国,逐渐转移到中国,在品牌市场占有率上有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必须看到在汽车产品技术上实现追赶和超越,至少需要两三代人的时间,在品牌上有所突破必须要更加长久。所以自主品牌需要把眼光放的更加长远,在技术和品质上打持久战。
其次是要继续加大投入,这一点刚才董扬秘书长特别强调,我非常赞成。加快研发投入,加大自身发展同时,更要加大兼并收购,通过兼并收购技术和战略制高点,站在巨人肩膀上才能超越巨人,通过内涵式和外延式发展两条腿走路,快速提升企业综合实力。
第三是加大联合合作,未来中国再过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可能很多企业都不存在了,就像今天的美国一样,企业数量大幅度减少,这是市场规模和规模经济所决定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主品牌目前力量太分散,不能产生规模效应,各自为政的分散力量不足以支持需要规模支撑的零部件的体系以及研发体系开发发展状态。
目前对于抱团取暖积极性不高,因为各自都还能存活,但是要未雨绸缪以前规划。另外在合作问题上,国家配套政策也要跟上,目前多头管理、税收政策问题都在制约着兼并重组,需要系统加以思考。
最后祝与会嘉宾工作快乐,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早上好,受广汽集团张房有董事长和曾庆洪总经理的委托,很高兴参加全国汽车战略与实现路径的讨论。中国汽车T10峰会上对中国汽车战略进行研讨之后,这一年多来行业的内外关于我国建设汽车全国战略的各种观点纷纷出现,汽车产业如今的状态近期出现了引起各方面关注的话题,确实反映出中国汽车产业在经济新常态下的重大变化,汽车业又一次处在历史的转折过程中。对此我想谈几点想法,来抛离抛砖引玉。
中国建设汽车强国的必要性,汽车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大,在国民经济中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是具有巨大的产值,二是能够创造庞大的就业机会,三是具有强大的上下游产业拉动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我国作为人口众多的大国,发展实体经济是富国之本,作为一个人口众多、发展极不平衡的大国,如果没有强大的实体经济,无法解决众多人口的就业问题,无法真正提高老百姓的收入,无法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产业也会成为无源之水。
只有提高实体经济的价值,才能真正解决民生的问题,才能实现小康社会和两个翻番的目标,实现广大百姓的中国梦。
发展实体经济就是要发展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纷纷提出回归实业方针,大力发展本国制造业。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提知增效第二季,通过改革红利不断释放,通过产业转型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确保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成为根本性的核心任务。提升制造业的水平则是重中之重。
从规模来看,2012年产值是5.29万亿,占当年的10%以上,按照1:5拉动比例,上下游对经济的贡献更为可观。
从就业看,汽车制造相关的金融服务等行业从业人员达到3300万以上,占全国城镇结业人口11%,从发展的潜力看,我国的汽车千人保有量为88%。汽车产业的基础性、关联性和带动性是其他制造产业无可比拟的,作为民营工业中最为复杂的产业,汽车的产业链条厂涉及的面广、资金、技术高度集中,传播的过程也是集中相关其他产业水平的过程,是促进金融、服务、基建发展过程,也是国家不断的改善创新环境,通盘考虑政策的过程,也是技术水平高、管理水平高的优秀队伍过程。
从国际经验来看,制造强国几乎都是汽车强国,2012年美国、德国、日本、韩国当今一流的强国汽车总产值分别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2.1%、13.7%、9%和9.7%同时还创造了巨大的利润和税收,解决本国国民的优质就业问题。
如果从汽车产业的拉动效应来看,对本国的GDP贡献更加惊人。2012年中国人均GDP超过六千美元,达到了汽车进入大众消费的区间,拥有汽车是许多中国人的中国梦,中国地域广阔,发展不平衡决定着中国市场远为饱和。当前中国城镇化过程当中,百姓对汽车需求必将持续的释放。
其次是紧迫性,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的汽车行业急需做强,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纷纷提出再工业化战略,各国也把打造制造业的竞争新优势作为重要的战略手段。在上述战略的指导下,汽车业在发达国家强势回归,汽车产业也发展迅速,从而为我国的汽车产业面临的国内外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这就使得我们自己的产业需要快速的提升竞争能力,尽快的做强。
面对社会问题急需从社会大国到汽车强国的转型,中国已超乎常规速度迈入社会,汽车带来的问题更显严重,但是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汽车并非不可治愈,相反正确面对并解决这些问题将促使汽车产业和社会更大的进步,可见汽车的核心技术实现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才是解决汽车问题的根本出路。换言之我们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必须通过发展来解决。然后发展的道路就是由大到强转型升级。
第三是面对当前的发展趋势,急需以汽车业为突破口,实现转型升级。在当前正在进行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中,互联网和新能源是发展两大支柱。汽车业本身特点决定了汽车是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的良好平台,加之产业的支柱地位,汽车业是转型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第二应尽快的制定汽车强国战略,首先我国的汽车业面临新科技与产业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掀起了以绿色、智能为特征的新一轮技术创新和新兴产业的发展热潮。这一趋势必将引发世界汽车产业形态和产业格局的新变化,汽车工业和互联网新能源产业的重要载体,正在成为引领性的产业。中国汽车工业新一轮发展面临极大的机遇和挑战。
面临全面深化改革和中国梦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推进,必将促进汽车工业的体制变革和机制创新,为产业发展带来新的能力和机遇,同时国家高度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将为汽车产业发展创造前所未有的外部环境。
随着小康社会的进程与国民收入倍增目标实现,市场将成为产业技术创新、结构优化的原动力。
从现在到2020年,中国汽车市场将会保持不低于GDP的增速增长,是建设汽车强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第三面临全球资源、能源与环境的约束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依存度逼近60%,石油依存度已经占到85%,柴油占到45%以上,国家能源安全存在较大风险。同时国家防治大气污染形势严峻,汽车在二氧化碳排放中仍占有一定的比例。平均排放量水平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大中城市道路的交通拥堵,汽车社会建设带来了新的情况和问题。
对于汽车产业的发展也形成了倒逼的机制,倒逼汽车产业升级。以上都要求我们尽快制定汽车强国战略,以实现中国汽车强国之梦。
第三是关于建设汽车强国必要条件,一是要立足长远统筹规划,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但同时也指出要正确发挥政府的作用,这是因为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离不开政府的作用,尤其是在战略性和前瞻性的统筹规划方面必须由主管责任部门承担责任,统筹谋划,即便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也是如此。
今天汽车社会很多问题究其原因就是没有统筹的规划,缺乏系统性的思考和对应,没有提前的行动或者行动不到位,没能建立起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
第二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要有良好的政策环境,例如建立市场化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强政策之间的统一性和协调性,创造性的解决利益分配的问题,出台更加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
第二是要有良好的法治环境,例如要简化审批程序,简政放权,以提供市场的法律运作框架,提供市场法治的模式,替代行政直接干预。推广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法物禁止即可为,从根本上改变管理思维。
二是要有良好的市场环境,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的秩序,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鼓励市场竞争实现产业的优胜劣汰转型升级。
四是要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列入引导全社会正确看待汽车的社会病,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针对能源、安全、基础建设等制约因素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取得各级政府的支持和理解,营造良好的环境。
第三要有扎实的基础,所谓汽车强国就是本国的汽车企业拥有优秀的品牌和有竞争力的产品,掌控核心的关键技术具备完整产业链,同时占比一定的市场份额。可见建立汽车强国必须有扎实的技术、品牌、市场竞争力、完整的产业链缺一不可,所有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获得的,必须经过长期的积累。
最后也是第四点,关于做强自主知识品牌的几点建议,我认为目前自主阶段谈发展,重要的是先做好以下三点,第一是要坚定信心,第二是继续加大投入,既要请进来又要走出去,三是抱团取暖,联合合作。
首先是坚定信心,信心比黄金重要,没有必胜的信心就没有持之以恒的坚定行动,目前的艰难、短暂的市场份额的变化,是自主品牌发展历程上必然遇到的波动。确实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思考,但也无须惊慌失措。信心来源于中国车市发展规律,中国千人保有量离发达国家还有很大距离。中国的资源禀赋与发达国家不同,不能简单照搬国外的模式和数据,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成长中的二三线、三四线,乃至农村消费市场差异需求足够支撑中国车市差异化发展之路。
信心还来自于汽车工业发展认识,诞生一百多年来世界汽车工业重心从欧美转移到日本、韩国,逐渐转移到中国,在品牌市场占有率上有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必须看到在汽车产品技术上实现追赶和超越,至少需要两三代人的时间,在品牌上有所突破必须要更加长久。所以自主品牌需要把眼光放的更加长远,在技术和品质上打持久战。
其次是要继续加大投入,这一点刚才董扬秘书长特别强调,我非常赞成。加快研发投入,加大自身发展同时,更要加大兼并收购,通过兼并收购技术和战略制高点,站在巨人肩膀上才能超越巨人,通过内涵式和外延式发展两条腿走路,快速提升企业综合实力。
第三是加大联合合作,未来中国再过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可能很多企业都不存在了,就像今天的美国一样,企业数量大幅度减少,这是市场规模和规模经济所决定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主品牌目前力量太分散,不能产生规模效应,各自为政的分散力量不足以支持需要规模支撑的零部件的体系以及研发体系开发发展状态。
目前对于抱团取暖积极性不高,因为各自都还能存活,但是要未雨绸缪以前规划。另外在合作问题上,国家配套政策也要跟上,目前多头管理、税收政策问题都在制约着兼并重组,需要系统加以思考。
最后祝与会嘉宾工作快乐,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手机应用
凤凰网汽车&凤凰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