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1207《星期三会客室》新能源汽车充电面临问题有哪些?
主持人梁洪:现在是北京10点05分35秒,这里是来自FM103.9兆赫北京交通广播汽车天下,我是梁洪。这里是每周三和大家见面的《星期三会客室》。我们在今天的节目中要和大家第N次来关注新能源车,之所以今天再和大家畅谈新能源车,是因为我们看到了一个新的标准即将在2017年1月1号起开始实施,我们中国目前的充电桩也终于开始有了自己的标准,当然我们看到新的国标实施的情况是在明年的元旦,新的充电桩都将会采用新的国家标准,部分年限较短的旧桩也要在这个节点完成改造,年限时间长不能改造的要渐渐淘汰。
在使用过程中,我们的车主面临了什么问题?拥有一台新能源车之后到底使用情况如何?今天节目中我们围绕一位真实车主的使用感受,他的困惑、他的问题,也包括他的迷茫,我们要在今天的节目中为大家做一一的梳理。直播进行中,您可以和我们互动。有什么问题,我们今天要和大家一一分享。
介绍一下直播间三位嘉宾,首先欢迎这位新能源车车主李龙飞,李先生,第一台车什么时候买的?
李龙飞:我的第一台车是江淮iev5,2013年6月18号去合肥买的。
主持人梁洪:您真的是敢于吃螃蟹的人,是特别喜欢尝鲜吗?对新能源车特别有信心,特别感兴趣吗?
李龙飞:我是对新能源车比较感兴趣,觉得它比较环保,但是后来电池的问题还是我最大的担心。
主持人梁洪:你当时选择新能源车真的是基于环保的想法吗?
李龙飞:对,因为当时北京并没有什么指标政策,而且我买的车还挂的外地牌子,皖A。
主持人梁洪:前不久李龙飞又换了一个江淮的iev5,从3升级到5了,为什么对江淮的电动车这么情有独钟?
李龙飞:我觉得它的价格比较亲民,我能买得起。当年的车是5万8。新换的这个是8万6800。
主持人梁洪:2013年开始买到今年换车仍然选择了新能源车,看起来新能源车在使用过程中还是挺让你开心还是满意的?
李龙飞:最大的让我开心的地方就是它比较便宜,比较实惠,比较省钱,保养次数比较少,开起来也方便,不会熄火。
主持人梁洪:但是肯定使用过程中也遇到很多困惑,难题、焦虑,我们一会儿听您讲您使用的故事。直播间另外两位嘉宾,一位是来自万帮新能源研究院院长郑春峰,郑院长,先简单跟我们介绍一下研究院研究的方向?
郑春峰:我们万帮新能源研究院是基于万帮车业发起的研究院。
主持人梁洪:某汽车公司最近对北京主城区公共充电桩测试的结果表明,在抽查55个站点278个充电桩中,44%不存在或者不能用,29%没有办法测试,剩下28%没有升级到新国标,所以郑院长,您既然主要研究充电桩,你看到这样的数据的时候觉得有什么问题?
郑春峰:虽然它不是全面客观,但是确实反映出至少在北京市场上充电桩目前布局的现状和运维的现状,所以,我个人的感受是这个行业本身是需要进一步进行规范,进一步提升品质的。
主持人梁洪:我想听您说是什么问题?
郑春峰:主要是桩的数量,因为它的准入门槛蛮低,鱼龙混杂的一些企业都会进来,所以中间有好的企业在做,有很多企业是玩一票就走的这种心态,所以把这个市场本身搅得挺乱的,对我们认真做这个行业的是一个困扰,对消费者也是一个困扰,本来这个市场上充电桩的数量和质量就有待提升的情况下,加上一些本质比较差的桩都进来,对消费者来说,这个信心是一个冲击。本身像李先生用车这么执着的,我个人觉得还是不是太多的,大家有时候都是很被动地买了这个车,如果充电桩的问题解决不了,再加上各种各样的不尽如人意的充电环境的干扰……
主持人梁洪:如果现在在北京想安充电桩,想入这个行业,到底有没有一个总体的标准,就是所谓的门槛,我们要请教下北京市充电设施公共服务管理平台e充网总经理王齐,咱们有吗?
王齐:主持人好,各位听众朋友好,作为北京市充电设施的公共管理平台,我们起到了三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为政府提供前面这样一些民意的监察,给政府对于充电桩设施的建设和监管提供这样一些数据决策个这样一些行业分析。其实另一方面我们对运营商建桩以后的运行管理包括向政府申请补贴等,我们也在给运营商做这样的监督和管理的工作,其实更多的是我们给用户提供一个政府性的公共的信息准确的平台,让用户特别是像李先生这样的车主走到哪都不需要说想起这个桩是哪家的,拿哪个卡来充电,我们要做到的就是让用户在充电桩之间做到互联互通,支付的互联互通,信息的互联互通,解决他们的问题。
主持人梁洪:聚焦李龙飞的感受,首先谈第一个部分,咱们先聚焦一下充电桩,刚才提到了你是有自己的固定车位,家里有自己的固定充电桩,跟我谈谈你这么多年使用的感受,你觉得在北京要想在外面充电,方不方便?有没有一些充电的故事?
李龙飞:充电的故事太多了,如果在五环外充电,尤其是一些偏远的地方,特别好找,只要你找到了充电桩,那个地方又能进去,基本上往后就不存在其他的问题了,当然不刨除它坏了,因为偏远,坏了没人维护是很正常的现象。在市内就是找到了进不去,充满了车人不走,找人也找不到,挪车挪不走,充电桩眼巴巴的看着就是用不了。这种情况非常多,尤其是在市内。
主持人梁洪:有人说满城竟是僵尸桩,当你想用的时候,你发现这个充电桩根本用不了,完全没有办法充电,还有一个是你找不到充电桩。
李龙飞:今天我来的时候我本来不用充电,但是我到楼底下了我转一转,发现两个充电桩,但是不能用。我觉得是给咱们内部用的。就是在当前充电的大环境下,有很多企业、政府部门、单位建的内部的充电桩放在那里了,空在那里,希望它能公开,能够做到平台上,优先满足单位的人士,但是单位人不使的话能不能开放给其他的车主。
主持人梁洪:我们这位网友说我也是新能源车的车主,北汽的,我基本上不敢在外面充电,基本都是在家充满了才会走,而且每天路线相对比较固定,因为我觉得在外面找充电桩一是非常之难,不知道到哪找。二是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在商场地下停车场里面明明看到有充电桩,也不知道他充满了没有,就是不走,我不知道这样的情况到底是找商场还是找相关部门?
动感北京说什么时候新能源车可以无限充电就好了。
小简单人说,我觉得非常困惑的是大规模的推广电动车的购买,但是在使用保障上一直跟不上,如果家里未来有一个固定的停车位我才会考虑,在家充电比较靠谱。北京路面上看到不少的充电设施,但是很多都是积满了灰尘,看上去就是不能用的样子。
类似这样的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到底归谁来管呢?比如他说了商场的地下车库就被站了,他想充充不了,这种情况李龙飞可能也遇到过?
李龙飞:遇到过。我给你讲一个真实的事情,在石景山供电公司管辖范围内,三个快充桩,当时我充电的时候它是在一个小区里,小区说了你只有持本物业公司发的证件才能进入小区,我说我去充电,您不管什么情况,必须有我的证件才能进。这个时候我就想了,既然物业不让我进,这个桩又是公共的,又在平台上,那我打9598,就下发了工单给国家电网,国家电网的人就给我回电话说我们只能负责这个桩的运维,它能正常使用,但是停车场管理真的不归我管,人家不让你进,我们也没办法。说你们花了国家电网的钱建了充电桩,没人用,又用不了,全是汽油车停在那,这个钱放在那里浪费着,这个谁来管?他说这个我们真负责不了,给您带来麻烦了。
我觉得人家态度是挺好的,人家的无奈也有,但是我的无奈就是看见充电桩了,我充不上电,我再找下一家。
主持人梁洪:所以我们今天和大家聚焦第一个核心点,充电桩,通过李龙飞实际的使用以及大家的反馈信息,我们已经发现了充电桩目前面临的问题,投入了很大的资金铺这个网,去建设,要为这些新能源的车主们解决后顾之忧,但是,落到实处,从操作层面来讲,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让我们的车主一是不好找充电桩,二是找到了充电桩之后由于种种原因不能使用,面对这样的情况到底怎么样解决,我们进一小段路况和广告之后会继续和大家探讨,稍后《星期三会客室》。
某汽车公司最近对北京目前主城区公共充电桩测试的结果表面,抽查了55个站点,278个充电桩中,44%不存在或者不能用,29%没有办法测试,剩下28%没有升级到新国标,公共充电桩不够用,小区安装受到物业的阻拦,充电桩不升级就没有办法使用,看到了充电桩车位被占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针对刚才我们提到的这么多的困难的问题,到底怎么样解决,有没有一个很好的途径,我们请王总跟我们回答一下?
王齐:是的,刚才李先生描述的这个问题也是我们在市场调研中发现的众多车主遇到的问题,事实上从研究整个充电桩设施建设来看,整体来说没有一个准入的门槛,只要你有足够的资金,有足够的场地,你就可以建桩。建桩是怎么样提供使用的,你开放的场景是怎样的,这个也没有一个既定的标准,所以会造成广大消费者在外面找桩充电的时候就很难有一个标准去管理。
主持人梁洪:等于现在完全没有一个准入的门槛,或者是进门的监管的机制根本不存在?
王齐:对,其实运营商的运维能力也不足,他们经验也不足,所以有时候设施坏了,他们也很难得到第一手的信息资料,也是很难保证运营的质量的。所以,从前期我们整个充电设施来讲,我们更多的是去建,但是怎么样合理的去建,建在哪些地区,真正能满足车主的使用,其实是没有一个合理的规划的。
主持人梁洪:另外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我们刚才提到了准入门槛,包括标准、位置、支付方式等等这几个在使用过程中最核心的点,现在都没有做成互联互通,这恐怕也是真正车主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非常大的困扰,针对此,我们也看到了有一些部门已经在积极地解决这个问题了,在积极地想办法,比如你就可以通过App的方式比较快捷地找到能够使用的充电桩,另外为什么这个充电桩的建设现在连一个准入门槛都没有呢?我们请教一下院长。
郑春峰:现在国家的规划到2020年要车达到多少,桩达到多少,这个时候本身是追求先把量做起来的初始阶段。刚才李先生进了一个问题,比如我们找桩,五环内很容易找到,市区内跟难找,这也是现实的问题,从相关政府部门到各个企业先把量做起来,先占了位置为上,目前这个阶段确实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也在预料之中的,大家先占进来,一开始如果从主管部门来讲,把门槛定得很高,本身目前是不赚钱的事,门槛又那么高,那谁来做呢?所以这个事也可以理解。经过一个野蛮的增长之后,大家还是要把质量提升。
主持人梁洪:所以现在整体的发展还是处于野蛮生长的阶段,因此很多商家觉得机会来了,我要先把这个坑占上,实际上到底他有没有一个恒心在这个行业把它做强做大,真正为消费者们考虑?可能很多企业只是赚一把的心态,我们看到明年1月1号要实行的这个标准它实际上只是对充电桩的接口标准进行了一个统一。我觉得李龙飞在使用过程中肯定有这种体会,我就知道有什么美标的,有什么欧标的,有什么国标的,有什么直流电的,有快充的、慢充的,特别乱。
李龙飞:相对来说还是很乱的。有几大特色,外国来的车有不遵守国标的,特斯拉就是美标的,它在国标的充电桩上插不进去,但是它有自己的充电桩网络。但是,符合国标的车也不见得能充上电,因为车里的国标和桩里的国标不见得是一个体系,如果是一套体系,两边的程序员可能会出现分歧,你也充不了电。我曾经有过借人家的电线充电的经历,为什么?就是看见充电桩了,充不了。有人占着吗?没人占着,桩也是好的,但是充不了,桩企把协议更新到这个版本了,车企没有更新,这个时候车和桩握手就握不上了,俩人聊不明白,那就充不了,就外面找了一个饭馆,跟人家借点电,我给您多少钱,您给我一个插座,我插到插座上慢充一会儿够我回家就可以了。
主持人梁洪:所以我们看到国家要推出的这个标准就是要解决你的这些问题,但是我们前期聊到的很多的困惑,实实在在的问题,比如我有一个开新能源车的朋友就跟我讲过他的真实的事情,他比你的小区的管理员更上一层楼,说充电可以,你充多长时间,时间不会太短,但是绝对不会占用你这个停车位时间太长,他说你充一次电我少收你点,就算占我们的停车位,你给80吧。他说,您这怎么算出来的?说你不仅占了停车位,你还用了我的设施,不单单是一个停车位的钱了,还加上了设施的钱,实在是没辙,最后就给了80块钱,就充了电了。
李龙飞:相关部门得来解决解决乱收费的情况。
主持人梁洪:除了充电桩升级的新国标有了,但是管理的问题是更难的,因为它涉及到不同区域,充电桩有的是公共设施,有的是商场的,有的是小区的,包括有的是部门的,像我们电台楼下的这两个充电桩,它的性质又不同,怎么管理,怎么真的能够让我们新能源车主使用的时候快捷地找到,快捷地用到,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这个难题到底有没有破解的方法,一会儿听听直播间三位嘉宾都是怎么看的,进一段路况和广告之后继续我们今天的《星期三会客室》。
我们今天和大家一起来关注的是关于新能源车的话题,今天我们是聚焦到真正车主使用过程中他们遇到的难题到底有哪些。我们和大家聚焦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充电桩的问题,刚才讲到了,虽然1月1号有了一个新的标准,但是集体实施过程中到底能不能解决我们刚才说到的所有难题,直播间的几位嘉宾是表示困惑,没有一个人给我们一个非常肯定的答案。那么,对于未来这个充电桩的使用怎么样让我们新能源车车主能够非常快捷、便利地找到,并且能够很快地充上,直播间三位嘉宾可以畅谈一下你们的观点,可以提提你们的建议,我们的车主先说说。
李龙飞:开车的时候我是有里程焦虑的,一般去远道,我的车如果只有50%的电我就会想在哪能充电,而且一般我会提前规划,我到哪,这个时候能剩百分之多少的电,这个充电点的评论怎么样,如果这个充电点排队的人比较多,我就要换个地方。我出门前是要提前规划的,不能抬前就走,我希望桩企或者是车企在建桩的时候考虑一下我建这个桩是给什么样人使用的,它的使用场景是什么,比如我在公园建充电桩,没必要建快充的桩,大家一玩基本都是半天、一天的,大家在这儿满充就行了,又便宜、又省钱,电也好拉。如果是在商场或者是一些集中充电比较密集的地方,大家都是来到这儿充电的,充完电马上就要走的,我多建快充桩,最好是专桩专车位,不让别人占,你充满了马上开走,汽油车别停在这儿,停边上,给人充电车一个生存的机会。
主持人梁洪:龙飞说的每句话都是特别务实的,再听听王齐的观点。
王齐:我们认为要彻底解决用户刚刚讲的充电焦虑的问题,包括充电难、找桩难、支付难的问题,我们认为要从源头上解决。首先,从政府的角度来说,政府一开始就要对建桩有一个门槛,你建桩的企业首先提供的充电桩是要没有安全隐患的。
另外它在哪个地方建,是快充桩还是满充桩,以及建完桩以后具不具备对这个桩有运维的能力,这些标准是在一开始都要有一个入门的门槛的。
另外政府要有一个公众的平台,这个平台上要求到这个平台上所有的充电运营商要公开他们的信息,这些动态的信息,比如位置的信息,让新能源车主能够真正找到这些位置。另外它的忙闲状态以及合理的定价,价格要公开透明,包括场站都要有标识。政府有这样一个平台,可以远程实时监控到这一点。对不符合要求的运营商要进行实时整改、通知,甚至下线,或者给予一定的惩罚。
对于用户来讲,政府也是需要有一个公开化的平台让用户相信这个平台的桩的服务的准确性,桩的位置的准确,桩整个是否可以充电。我们还是呼吁在这个行业里要做到桩跟桩之间要互联互通,信息之间要互联互通,包括支付也要互联互通,要让用户在充电的时候不会出现刚刚李先生讲到的这些焦虑,我充电要变得非常流畅,用户体验非常好,但是这些其实真的是需要政府来做整个一个互联互通的工作的。
主持人梁洪:动感北京这位网友说,新能源车的发展不能口号喊得高,具体实施慢。最后我们请教一下郑春峰院长。
郑春峰:刚才两位嘉宾提到的问题特别现实,我们也是呼吁这样做的,但是我个人觉得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工作,政府需要在中间做一些引导性的推动的,也希望更多的运营企业真正进来玩。我们可以看到在充电桩各家的App上,它的布局是蛮有意思的,在郊区或者是一些商圈集中扎堆在那个地方,很不均衡,这个问题是非常突出的。我觉得从运营商的角度,无论是做快充的还是慢充的,它首先是逐利,希望自己的投入得到回报,在现有车辆比较有限的情况下可能是往优质的一些地段布桩,这个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把它当做一个生意,确实是个长远的事,如果大家都是很功利地考虑马上有回报,这个事对用户不是一个好事,本来车位都有限,所有人都往那扎,加上燃油车也集中在那,怎么能把这些人疏导开,确实是需要运营商做一些努力的。
我自己小区经常看到有北汽的两辆新能源车,作为旁观者,我经常替他焦虑,因为我知道在我家附近方圆几公里没看到过有充电桩,他在哪里充电,当然这个充电忧虑的问题我有个人的看法,我觉得可能用户有时候过渡焦虑了。根据我们研究院对北京市市场做的调研,用户基本上感觉出行半径每天的距离40公里左右,所以我们把它扩充到50公里。一个车如果在家里充满电,保证在家里充电环境比较充裕的情况下,及时充电,小区有车位,又有电能充上去,每天出行其实没有太大问题的,当然这个焦虑除了跟车本身的质量有关之外,还是跟市面上能见到的充电桩的数量有关系,所以首先要把这个量做起来,尽管做这个量的时候鱼龙混杂,什么目的都有,但是如果不提升这个积极性,哪怕存在一些野蛮式生长的可能性,也要让它做,当大家把量做起来以后,加上各种规范,用户自己也会进行选择,最后会优胜劣汰。
主持人梁洪:这位网友张兴春说,哥们儿,觉不觉得天越冷的时候焦虑症犯得越多?
李龙飞:张兄,新能源车的冬天非常冷,我今天早上冻着来的。
主持人梁洪:很多人听你说了以后说不买了。除了刚才提到的充电的问题之外,还有什么最大的焦虑和难题?
李龙飞:还有一个是维修的问题。因为它是新生事物,它的维修售后只能由4S店来说,没有竞争,那就只能一家定价,一家说得算,还没有出保的时候你体会不到这个问题,当你出保了,一个充电机就是这个钱就没有别的地,只能在这儿,而且你想修也只能在这儿修,我这个车坏了,我觉得这个配件不值这个钱,你觉得就值,那就产生差异化了,这个充电机,交流转直流,我觉得两千块钱就够了,你说不行,七千,那就会产生这个问题。
主持人梁洪: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在说促进新能源车的发展,我们给了大家很多优惠的政策,但是真正能否让我们用得安心、用得踏实,所有配套设施,所有规定和标准真的要赶紧跟上,否则就像龙飞讲的,不仅仅这个冬天来冷,恐怕这一年四季都会很冷。看一下微信平台大家的观点。
行乐者说,听完这个哥们儿聊,我真心不敢买了,我死扛吧,继续在大池子里摇号吧。
动感北京说,建充电桩制约了新能源车的发展,我觉得应该大力发展快充,让新能源车车主随意找到充电的地方能充电,这样是不能能解决停车占位等等类似的问题。
这位网友说新能源车使用过程中面临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太多了,现在老百姓使用的车型基本上不要有太高的要求和期许,只能把它当成一个最简单的代步工具,满肚子的累。
这位网友说商场专位专用真心不现实,没有一次看到过商场充电桩的桩位不被占着,根本搞不清楚它到底是不是新能源车,我们根本用不了。
这位网友说买新能源车确实环保,但是在冬天使用的时候确实焦虑症犯得非常严重,而且随着气侯的变化和温度的变化,我觉得我家的电池越来越不禁月了,不知道这位车主有没有同样的感受?
李龙飞:同样的感受,非常现实的一个问题,电池在冬天活跃度比较低,它所释放出来的电能也比较少,势必造成续航就会变短,我一般夏天200都是很正常的,我刚买车的时候是10月份,那个时候叶子还是绿的,我一般不开空调,开着点空调,续航210、220都没问题,现在我不开空调,还轻轻踩、挨着冻,就170、180。
主持人梁洪:北京时间10点52分,我们进最后一小段广告之后回到今天的《星期三会客室》。
感谢大家的继续关注。李龙飞在我们直播过程中,很多网友向你表示深深的同情和理解,很多人非常钦佩你,觉得你又换了一台新能源车,既然遇到了这么多问题,为什么还又换了一台新能源车?
李龙飞:虽然有很多问题,但是它给我带来的实惠很多,比如它很便宜,我每天的出行差不多50公里,我花的电费可能只有5块钱到6块钱,这是我坐公交都坐不出来的,它的便宜、实惠、好开和环保,另外,它开起来确实很舒服,踩电就走,不踩就停了。
主持人梁洪:因此从李龙飞的角度讲因为它的经济实用,尽管有这么多让你焦虑和不方便的地方还是坚持使用新能源车,当然直播间另外两位嘉宾,从你们专业的角度考量,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实际上这些问题摆在这儿,并不是不能解决,未来的解决之路到底是什么?
王齐:我们认为新能源行业、电动汽车行业是一个新的产业,出现这个问题也是前进中必然要出现的问题。事实上这个状况是会越来越好的。首先我们会看到北京现在已经建设了近万根充电桩,实际上充电桩的数量还是足够多的,能够提供很好的服务的在北京这个公共设施的平台上现在已经接近六千根桩了,都是我们能够保证位置准确,充电顺利,还有能够通过无卡扫码秒级启动充电的,这个情况对于车主来讲是逐渐逐渐的会把充电的体验变得越来越好的,当然,还是会存在很多问题的,我们在核查中确实也发现了,占位的问题,很多运营商的设施陈旧运维跟不上,以及很多繁忙地段里你充不上电,因为很多车需要在那里排队等等这些问题,但是我们都认为这是前进中、发展中必然要遇到的问题。随着政府的重视,随着运营商从重建设到重运营的转变,我们认为这个现象,用户感觉充不上电,充电难等等这些焦虑的问题会逐一得到改善,我们是很有信心的。
郑春峰:刚才两位嘉宾提到的问题确实是说明了前进中遇到的现实,但是我们确实应该看到从全球或者全国包括北京市来讲,加大投入建设的力度是特别明显的,我们觉得还是应该充满信心的。刚才出现的所有的焦虑和各方面的问题,聚焦到桩的问题上,我觉得还是数量少了,就北京市讲,还是要把北京市现在已有的场地,包括工作地、出行目的地和居住地的所有资源能盘活起来,让更多的运营商能有钱可以投。我们经常跟一些投行的人讲,他们就是有钱投,主干路上很多停车位为什么不可以加充电桩,如果沿途加的话,我相信用户的焦虑症会降低很多。
主持人梁洪:所以它实际上是需要一个非常严谨的通盘式的布局,通过我们今天节目的探讨,虽然摆出了很多的问题,但是这样一个新兴的产业刚刚发展起来,有问题在所难免,但是,如果发现了问题,我们就要及时解决问题。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