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凤凰网汽车首页 半车态度 | 半半哲学 | 半车先锋榜
自在骑行,一切很上海:骑行,让我最快的了解了上海这座陌生城,街道很整洁道路很宽敞。[详细]
骑行回家:从学校到家刚好50公里,每个星期骑车走在回家的路上,耳朵塞着耳机,享受着音乐,路边的风景。[详细]
在青海湖时去的最远的一次。环湖用了4天,风景和风力最舒服的时候照的照片。天空是那么蓝。[详细]
支持一下。小城,雅庙~[详细]
我喜欢骑车,但我不狂热,我喜欢骑着单车载着梦想上路,旅游是一种娱乐,而旅行是一种生活![详细]
我是骑单车看风景的孩子我是骑单车看风景的孩子,爱单纯的心。骑在海边的公路上,风景和海浪向后走去。[详细]
我坐在布达拉宫广场上,衬衫沾满灰尘,领口早已磨破,露出里面的硬撑。[详细]
如果记忆是一条河,那么坐在单车上的日子就是这条河流中漂浮的那片最闪亮的叶子。[详细]
说到自行车很小的时候就有学,小时候姐姐有一辆单车,每次我上幼儿园姐姐就骑着我去。[详细]
小时候,老爸给我买过很多单车,准确地说那时候叫做童车,幼儿园骑的小自行车。[详细]
只要我想去骑车我就去骑车,暴雨中我喜欢车轮带起的雨水打到身上脸上的感觉,烈日下我喜欢洒着汗水近乎虚脱的感受。[详细]
烧人油就是低碳,上5000米也就二斤面。[详细]
我太喜欢看未来。今天再失落,哪怕我已经习惯了失落,我都愿意看看未来而去欢喜。[详细]
我和儿子的“半车低碳”生活:从08年奥运会单、双号限行开始,我就“半车”了,直到现在我每周只开4天车。[详细]
快乐有很多种·每个人快乐的方式不一样,而我的就是骑单车,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快乐,想怎么骑就怎么骑,想骑哪就骑哪。[详细]
崔健
黄健翔
李霞
Ray 陈雷
高晓攀
徐德亮
音乐唱作人曹方
新裤子乐队
牛奶咖啡乐队
陶虹
赵半狄
赵柯
曹云金
果味VC
Hit FM Mike D
Hit FM Valen
Hit FM Andy
Hit FM 国鹏
凤凰新媒体副总裁金玲
成龙汽车网总编辑李弘一
身边的朋友经常会问我一些有关养生保健的问题,每天上班坐在电脑前,下班坐在电视前,没有丝毫运动,这样就不叫保健,有可能的话近距离的出行可以骑自行车,游走在道路之前,同时也感受了北京的文化。[详细]
因为我的方法只能影响到我身边的这些小群体的人,但这个倡议的提出会影响到更多的人。从全世界来讲,拥有汽车是一个大的趋势,同时作为一本汽车杂志,却又号召大家少开车,需要非常大的勇气。[详细]
低碳生活是不能命令的,但是可以引导和影响,从文化方面、理念方面,包括可以做一些适当的活动和奖励,来告诉市民所谓“半车”不是限制大家的自由,而是为了减少拥堵和排放,不要无节制的浪费能源。[详细]
玉树地震的时候成龙大哥也是第一批到达的艺人,他包了专机带来了许多救灾物资,由于路面破坏汽车无法进入,成龙大哥步行了四个钟头进入灾区。所以他一直倡导我们不要做大家一窝蜂去做的事情。 [详细]
知名英文主播 陈雷
“半车”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引子,我将这样理念延伸到生活的很多角落:少开车、利用好车、规矩的开车,让驾驶成为一种双赢甚至多赢的事情,而目的只有一个:减少污染,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详细]
我认为在今天的世界,今天的中国,让人们和决策者们放弃汽车,籍此改善环境,是不可能与不合理的,那么如何提高单位机器的效率,似乎就成了一个很可行的所谓能实现“半车”理念的途径。[详细]
所谓“半车”我想它可以上升到一个哲学范畴,那就是“厚德载物与量力而为”。我们生存的世界上,“能”是一个有限的概念,一味的,无端的去消耗,便是违反自然法则的行为,我们终将为此付出代价。[详细]
我的另外一个想法,就是骑车。每个骑车人脸上洋溢着的是一种坚韧、愉悦、自然的表情,大家在早上的阳光里,骑车奔向各自得目的地,人们与空气,与自然,与周围的人是那么的接近。[详细]
知名主持人国学堂、太安健康创办人 梁冬
生活在北京本身就是一件公益性和环保性的事。我们把自己的肺贡献出来,吸收脏的空气,呼出相对干净的二氧化碳。我们都是微小的“人肉吸尘器”,我们都在身体力行着环保的主张。[详细]
人在车里时,实际是处在一个最公开环境下的私密空间内。所以,人和车就好像在大街上做着某种私密的事。这种关系让驾车人既兴奋,但又同时负有责任。你要和车达成共谋。[详细]
最理想的状态是,我家住在公园一侧,办公室在公园另一侧。这样每天可以步行穿过公园去上班。或者,骑着自行车出门也是不错的。我们都是微小的“人肉吸尘器”。[详细]
我们住在空间里。这个无形的空间,正是靠有形的墙界定出来的。当然有时我们也要用无形的东西来界定有形。所以, “半”字的妙处就在这里。它代表了一种和谐的关系。[详细]
5月30日“骑行东三环”
未来可以考虑向那些目前并不以公共交通出行为主、有低碳意识但行为不支持的人多做调研,针对有车族宣传和推广低碳出行的意义。[详细]
考察时间:2010年5月30日9:00—12:30。考察地点:北京地铁十号线三元桥站至劲松站。考察人员:冯晓、李隽、侯永立、汪圣媛、陈心燕、佘维维、谷珊。[详细]
在接受我们访问的104位人员中,多数出行为混搭,平均为两种方式(例如公交+地铁),有80%首先选择公交出行,有67%的人选择地铁出行,24%的人选择步行。[详细]
我们发现有不少人对于低碳出行的实践有很直觉的想象:多使用公交系统、少开车,但是在低碳出行的概念只停留在听说过,未来若有倡导活动可加强低碳出行内涵的讨论。[详细]
主办:时尚《座驾car》
联合主办:自然之友
时尚集团门户网站:时尚网
时尚男士网
YOKA时尚网
独家电台合作:Hit FM 887
首席门户网站合作:凤凰网
垂直网站合作:成龙汽车网
半车寰球自驾之旅联合主办
专题策划:肖建华 制作:卜瑶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