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另一方面,在今天的风洞测量中,300 SL量产车型(W 198 I系列)却带来了惊喜。这款车型的前部面积为1.757平方米,甚至比1952年的300 SL(W 194系列)略微纤细,因此凭借cD x A数据,能够部分补偿高于1952款赛车(W 194系列)的cD数据。在每小时130公里和200公里的风速下,所返回的cD数据分别为0.389和0.397,因此cD x A数据分别为0.685和0.697。
随着速度逐步上升,300 SL(W 198系列)量产跑车的提升系数表明从前桥转向后桥的载荷转移甚至高于300 SL(W 194系列)跑车。在每小时130公里的风速下,cAF为0.334,在每小时200公里时为0.358。cAR数据在每小时130公里的风速下为0.125,在每小时200公里时为0.108。除了原始测量数据之外,测试还表明因两款SL车型尤其产生较强的前桥提升力,随着速度上升而上升,车辆容易受到侧风的影响。在入射风向为20度时,偏航力矩较高,也确认了这一点。
对于300 S车型(W 198系列)而言,调查表明散热格栅上缘存在较强的断流现象,这一间隔即便在挡风玻璃处也可检测到。与之相比,事实证明从挡风玻璃到车顶的过渡优于预期。但是,在后挡风玻璃上方30-50厘米处再次出现空气断流,然后气流在行李厢盖位置再次接触车身。
两款SL车型在前部都表现出较为出色的气流状况。但是,车身下缘过高,尤其是W 194,令车身下部失去保护,造成前桥的提升力较高。挡风玻璃、A柱和车顶周围的气流状况良好,但在W 194中,气流在后挡风玻璃橡胶围边处出现断裂,之后在行李厢盖处再次包围车辆。
发表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