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路运输的相关因素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面对国内庞大的道路运输从业群体,如何提高素质,成为道路运输管理部门的重要任务。近日,交通运输部印发的《交通运输部关于提升交通运输从业人员素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加强从业人员职业标准建设,从专业技能素质、职业保障、职业道德等方面,完善我国交通运输从业人员职业标准体系。
-货车司机培养体系逐步完善
根据《意见》制定的目标,到“十三五”规划结束时,不仅交通运输从业人员结构进一步优化,素质大幅提升,关键职业和重点岗位从业人员短缺问题明显缓解,而 且培养造就一支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从业人员队伍,基本适应交通运输实现提质增效升级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并为交通运输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 定坚实的人力基础。业内专家认为,这一目标对于国内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尤其是对货车司机职业标准体系的建设,在国家政策层面有了相对精确的进程安排。《意 见》出台不久,交通运输部、教育部、公安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五部门联合印发了《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工作方案》(以下简称 《方案》),将开展为期三年的“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素质提升工程”,从制度建设、职业保障、培养模式、强化监管等方面全面提升人员素质。随后,为了确保《方案》的顺利实施,交通运输部又召开了相关会议,对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做出了具体部署。
据了解,该《意见》不仅是从监管人员入手,更涉及每一位从事道路运输的司机。卡车兄弟俱乐部总监张银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意见》的目标在于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从业状况明显改善、社会地位得到提升、履职能力大幅提高,体现了对卡车司机的关爱。大大改变了货车司机原有的‘自己属于缺乏社会关爱的弱势群 体’的旧观念,并可引导整个行业从业人员的信用建设,提高卡车司机的整体素质。”
记者注意到,《意见》指出了提高货车司机素质的重点工作,一方面按照国家新修订的《职业分类大典》,加强交通运输行业领域主体职业从业人员职业标准的制修 订工作;另一方面,完善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的终身教育体系。此外,在职业保障、职业道德等方面,也有了具体规划,从而能够推进从业人员的全面持续发 展,促进培养体系逐步完善。
-主客观原因影响司机群体素质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汽车运输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周炜此前表示,货车驾驶员常年在外的生活特点决定了其社会评价较低,我国目前不尽合理的运输结构和不规范的运输环境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对于司机群体素质参差不齐的原因,来自河南焦作的卡车司机冀振邦告诉记者,从主观方面看,首先是他们多为社会底层人员,赚钱养家是首要考虑的问题,继续教 育得不到保障,不仅安全意识差,“多拉快跑”是出于生计考虑。其次,传统经营理念根深蒂固。“目前卡车司机更倾向于分散经营,经营靠经验,挣钱靠关系,安全靠侥幸。”来自湖北荆州的卡车司机李友健说。第三,部分卡车司机接受新事物慢,难以适应道路运输转型期。
从客观角度看,一是“受社会整体环境的影响”,这也是冀振邦在采访中多次提及的。在公众眼中,货车司机群体素质较低;在执法者眼中,他们是严防死守的对 象,社会缺乏对司机群体的关注。第二,国内大部分车企、物流企业的聚焦点是车辆,而不是驾驶车辆的人员本身。加之货运市场不规范,道路货运个体挂靠多、集约化程度低,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安全监管不到位等深层次问题普遍存在。第三,“国内缺乏完整的、体系化的人员素质建设机制,在现有的培训内容上,多是重驾驶技能而轻职业道德,‘花钱买驾照’的现象时有发生。”李友健说。
-职业化进程较国外差距较大
“卡车司机是个高反差职业,总结起来有五点:一是收入不低,地位很低;二是好像甲方,其实是乙方;三是数量众多,散沙一地;四是工作重要,评价不佳;五是 文化不高,要求很高。”张银银说。其实,不仅是卡车司机,这也是我国大部分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的一个缩影。“据卡车兄弟俱乐部2015年的调研数据显示:有6.2%的卡车司机已转行,会员中有转行意愿的卡车司机达到35.17%。”张银银认为,简单的数据背后,是国内亟待提高卡车司机素质的迫切需求。
与国内不同,发达国家货车司机的素质体系建设要完善得多。日本货车司机的地位相对较高,且收入高,会为自己是一名货车司机或一名物流公司的司机而感到骄傲。司机有一整套专门的职业培训,无论是服装,还是职业素养,都有标准。据悉,美国和欧洲的情况也基本相似。
对于如何提高货车司机素质,张银银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整车企业、其他卡车后市场企业和卡车兄弟俱乐部这样的社会组织,都可以一起努力来优化对货车司机的认知。”据介绍,卡车兄弟俱乐部作为一家公益性的组织,在成立七年时间里,在全国部分地区建立了200多个互助点。
除卡车兄弟俱乐部这类组织,国内一些车企也一直在举办相关的活动,比如“关爱卡车司机欢乐嘉年华”、“寻找最美卡车司机”活动等。但这些活动的目的以品牌营销为主,对于提高货车司机素质的作用有限。进口卡车品牌,比如沃尔沃,虽然在国内设立培训学院,但主要是针对公司内部人员进行培训,其中虽涉及到招募司 机进行培训的内容,但影响范围并不大。此外,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也举办过培训活动。冀振邦告诉记者,“现在我们县举行的卡车安全教育培训都是走个形式,大家坐在那里看视频,既没人讲解,也没有就具体内容进一步展开讨论。”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手机应用
凤凰网汽车&凤凰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