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行业
凤凰网汽车>行业>访谈>正文

《洞见汽车强国梦》新书发布会

2016年04月21日 22:40:15
分享到:
来源:凤凰网汽车 作者:综合报道
1

《洞见汽车强国梦》新书发布会

凤凰汽车讯 2016年2月24日,由凤凰汽车和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洞见汽车强国梦》新书发布会暨“汽车产业重塑”巅峰对话在北京隆重举行。

在巅峰对话环节,大咖们与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现场演绎“行业大佬碰撞专家主持”,一起畅谈产业重塑、强国之路、互联网造车、环境挑战、技术革命等热点话题。以下是现场实录:

主持人:各位尊敬的嘉宾、女士们、先生们,业界的同仁们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凤凰卫视的胡玲,今天虽然是过了难了,还是要给大家拜一个年,祝大家猴年大吉。

非常荣幸今天能够和各位业界的同仁们相聚在这里。也要代表主办单位凤凰汽车和清华大学汽车产业和技术战略研究院,以及协办的机械工业出版社感谢大家。

我们看到今天我们的活动主题是洞见汽车强国梦新书发布会,同时所有的嘉宾还会展开一场重塑汽车产业巅峰对话。

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今天到场的诸位嘉宾: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凤凰网CEO、执行董事,凤凰卫视COO 刘爽;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付于武;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汽车报社原社长李庆文;博世中国总裁陈玉东;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李斌;凤凰网高级副总裁、“中国原生营销研究院”院长徐进。

面对这么多汽车业内的精英,我说一下自己也是一个女司机,但是在2016年,我们保持了10年优秀驾龄的记录,但是车管所的人多说了,违章停车是在正常不过的。

在之前中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强调要打造一个制造业强国的战略规划,而面对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在去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供给侧改革,可以说这段时间我们的媒体一直都在热议,到底什么是供给侧改革。从“中国制造2025”再到供给侧改革,有很多声音说中国在逐渐逐渐摆脱凯恩斯主义。

中国是更加的关注制造,更加关注整个结构性的转型。或许作为很多汽车业内的人士来说,我们会嗅到一些新的机遇。2016年在整个制造业的链条当中,汽车行业有可能影响力会进一步发酵。

在2015年中国卖出了2400万辆轿车。但是钱似乎并没有真正的落到口袋上,增速是在持续的下降,重点的汽车行业在2015年有一轮新的重组和并购。我们说中国的经济会走向何方,中国的制造业会走向何方,中国汽车的梦想会走向何方的时候,很多的生。这也更加需要一个具有影响力和公信力的平台为大家释疑解惑,指明方向。

作为整个汽车传媒的高端平台,我们知道作为汽车传媒的高端品牌,凤凰汽车一直都致力于搭建一个车界精英对话的平台。于是凤凰汽车和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这两大平台的强强联合。我们看到了赵福全研究院将作为内地首个汽车老友记的高端访谈,在业内外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大家关注了连续四季有10多位高端嘉宾的意见抒发和阐述之后,开始有越来越多的朋友说,为什么你们不把这么精彩的视频对话进一步的梳理、进一步集结成册,最终可以让我们有一部记录整个中国汽车制造业发展历程重要的书籍?

今天我们看到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本新书终于要面世。而这里也要特别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的认同和支持。到今天,《洞见汽车强国梦》可以正式的面世。我们马上通过一个大屏幕看一下这本书的诞生记。

主持人:其实我们在谈改革,在谈转型,对于整个传媒业也是一样的。作为凤凰网和凤凰汽车来说,我们一直坚定的认为只有为用户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才能在改革当中站稳脚跟。

接下来有请凤凰网CEO、执行董事,凤凰卫视COO刘爽先生上台致辞。

刘爽: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媒体同行们,非常感谢各位在百忙之中莅临由凤凰汽车和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主办,机械工业出版社协办的《洞见汽车强国梦》新书发布会,暨重塑汽车产业巅峰对话活动。我谨代表凤凰网对各位嘉宾的光临表示诚挚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

高端访谈栏目《赵福全研究院》自2014年4月份北京车展推出以来,迄今已成功推出四季。共有16位重量级专家相继应邀参加。栏目得到了海内外众多同仁的广泛关注和积极的反馈。

通过这个栏目各位专家把多年来积累下的真知灼见倾囊托出。从而形成了《洞见汽车强国梦》这本具有宝贵观点和意见的行业丛书。

有很多人曾问我,在信息过剩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每天产生的信息数以亿计。辛辛苦苦读一本书意义何在,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严肃,而且很有必要的事情。在这件事情上我不敢有丝毫的怠慢。“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规划,汽车产业位列重点领域之一。值此全球制造业转型与中国汽车强国的关键期,如何加快建成汽车强国,和健康汽车社会一直都是备受关注的话题。有过讨论,当然也不乏争执,作为媒体凤凰汽车希望搭建一个技术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平台。汇集行业观点,进行思想碰撞,《赵福全研究院》正是顺应了这一需求。致力于打造汽车界的老友记,努力成为行业最核心的疑问寻找答案。

这是一个信息时代,同时是一个知识碎片化的时代,虽然我们更快的接触到最新的信息,但是在深度关注某一具体领域时,太多的信息和线索反而带来了麻烦,如何使我们可以在面对这个时代时更清晰的把握脉络。这个时候证明严谨、观点翔实,更关注于内容本身的书籍成为更好的选择。我想这也是《洞见汽车强国梦》这本书的最真实的意义。

在这样一个信息多终端的时代,我们当然希望依靠内容差异化和稀缺性抢占先机。但是与此同时,凤凰网作为媒体,始终在考虑如何让受众可以更专注于好的内容。好的内容的意义在于,首先去伪存真,使媒体保持公信力和权威性。其次,启人心智,推动社会的发展。我们相信优质的内容永远是受众最需要的,优质的内容永远应该是媒体的原点。

最后值此成书之际,特别感谢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院长的倾力付出,感谢每位做客赵福全研究院的行业专家和企业领导的全力配合,正是因为各位的努力才有机会将《洞见汽车强国梦》这本书付诸出版,在此深深感谢大家,预祝这个研讨会成功。谢谢。

主持人:非常感谢爽总的精彩致辞,我们知道在赵福全研究院当中,目前是四季,汇集了16位嘉宾的真知灼见。可以说他们的身后站着百万的中国汽车人,他们的真情实感,以及他们个人故事的流露,也让我们洞见了这样一个发展的脉络。其中有这样一位嘉宾是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付于武先生,他在很多视频演讲当中自己故事的分享让我们印象非常的深刻,再次有请付于武先生上台致辞!

付于武:尊敬的各位嘉宾、尊敬的汽车界的各位同行,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参加《洞见汽车强国梦》的新书发布会,刚才看完视频介绍的短片,相信大家对这本新书的背景已经有所了解的。

作为凤凰汽车《赵福全研究院》被采访的嘉宾之一,同时也作为一个老的汽车人,有从事汽车工业将近50年的历史,也见证了最近20年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今天却有很多感触想跟在座的各位分享。

实际上中国汽车产业从来没有面临像今天这样的历史机遇,同时,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机遇来自于我们连续七年坐拥产销规模的事业第一。机遇来自于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正在进行时。而汽车已经明确作为重点领域之一,进入了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规划。机遇更来自于当前席卷全球新的一轮的科技革命,整个世界汽车产业都在重塑之中。作为后来者中国确实迎来了千载难逢的赶超机会。

但是,与此同时挑战也是空前的。能源、环境、拥堵、安全等四大制约因素日益凸显,对于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真实的挑战,尤其对于跑步进入汽车社会的中国更是如此。特别是尽管中国汽车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总体上大而不强。集中体现在本土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弱势地位。必须清楚汽车对于中国以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和先导,制造强国的载体与抓手。汽车强则制造业必强,意味着13亿中国人民的便利出行和社会资源的顺畅的流通,是不可或缺的交通手段。也是新一轮城镇化进程的战略支点。意味着民生福祉的提高和稳定内需的基石。享受汽车生活是众多百姓心中的中国梦。

因此,中国汽车人责无旁贷,必须把握机遇,应对挑战,突破制约因素,做强本土企业。让汽车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行业内外的诸多同仁都在思索、思考应该如何加快建成汽车强国和健康的汽车社会。总结历史,理清现状,展望未来,寻求突破,可谓正当其时,而且异常紧迫。然而大家知道,汽车产业实在过于复杂,牵扯广泛,所以各方的观点往往莫衷一是,甚至大相径庭。整个行业不乏各种交流和讨论。像各类论坛、研讨会比比皆是,但是我觉得可能最需要的是真正有专家提问,专家解答,再深层次碰撞思想,凝聚共识的一个平台。真正做到轻松自由、充分交流、畅所欲言、类似老友聚会一种轻松的形式。

而凤凰汽车《赵福全研究院》就找到了这种形式,搭建了这个平台。应该说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种独创,体现了凤凰汽车追求高端的自我定位。前瞻思维的战略眼光,而我也有幸受邀参与其中,在交谈当中我确实有深刻的问题和专业的互动,让我把自己心中所想有条理的和盘托出,也让我真正的感受到了久逢知己,不吐不快的畅快。我觉得这种机会非常难得,这个平台非常重要。栏目上线以后,我也得到了很多领导、专家从不同层面的反馈,与我的感受一样,大家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更有很多人建议,这些讨论是不是进一步的整理成册,发挥指导行业发展的更大作用。

于是,凤凰网顺应了大家的需求,在机械工业出版社大力支持之下,开创了网络媒体反向借助书面媒体进行持久传播和记载历史的新纪。经过作者认真书面再整理和系统的总结推出了今天大家看到的这本《洞见汽车强国梦》,确实难能可贵。在此利用这个机会我想对凤凰汽车策划和发起这件事情的所有领导、同事表示由衷的感谢和赞赏。感谢凤凰汽车《赵福全研究院》项目组的全体同志认真的策划选题,积极的邀请嘉宾,把各项工作进行的井井有条。

欣赏具体操盘此事的小苏,细致入微,一丝不苟,让这个构思逐步的细化和完善起来。同时,也要为受邀担任主持嘉宾的赵福全院长点赞,赵福全是我的老朋友。我认识赵福全先生是在美国,90年代。那个时候从90年代开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每年4月初第一个礼拜都组团到美国、底特律参加美国SE的年会,美国的华人汽车组织,中国人协会,汽车工程人协会等等开始讨论。那么,都是由中国大陆的代表团介绍中国市场以后,要讨论、互动、尖锐。当时我记得90年代有两大主题,一个是加入WTO以后成与败,第二个,这些海归回来以后的得与失。我记得赵福全给我最深刻的印象,他说不要再争论了,回国不回国取决于你的价值。如果你认为回国是对你的孝顺你的父母,报效你的祖国你就回来。如果你愿意享受美国的蓝天和白云你就待在那里,这句话使我记忆非常深刻。

蓝天白云不是北京今天才讨论,90年代美国已经对话过了。说明了赵福全先生是一个有价值观的人,有思想的人,有抱负的人,有系统思维的人。所以才有今天的《洞见汽车强国梦》。

赵福全先生无论是国内国际、技术还是管理、产业还是学术都是有独特的经历和深厚的积淀,也是大家公认汽车界的金牌主持人。原来是李庆文是金牌主持人,也有人说小付是金牌主持人,他一上来我们就下去了。有他的担当和掌舵,和亲历亲为,一场一场极具价值的巅峰对话才得以如此的精彩纷呈,振聋发聩。

还有跟随赵福全先生长期栽培的小刘博士,他的专业整理和文字功底让如此饕餮的盛宴清晰、顺畅的拟在纸上。所有参与访谈的嘉宾,发行本书的机械工业出版社,以及关注支持凤凰汽车《赵福全研究院》的栏目,和《洞见汽车强国梦》书籍的全体同仁们表示感谢,大家非常辛苦。我相信在这本集聚着十几位汽车业内专家心声的汽车强国的建言书,将为国家产业建言献策,给企业指导迷津,其战略价值将历久弥心,不断的彰显。

我也希望凤凰汽车的全体同仁以及赵福全院长能够百尺竿头,更近一步打造赵福全研究院这个高端对话栏目,持续的办下去,并且不断的总结成书。不仅成为汽车行业深刻思想碰撞的平台,系统战略指导的源泉,也成为中国汽车发展史的宝贵记录,记载中国汽车强国的坚信历程,和中国汽车人的拼搏与探索。谢谢各位。

主持人:感谢付先生的致辞,其实凤凰特别喜欢嘉宾们脱稿,脱稿之后的话会有一些猛料曝出来。然后这个时候凤凰就会悄悄在我们的栏目下方,嘉宾的言论不代表本台的立场,概不负责。因为我相信真的是在凤凰这样的平台之上,很多的嘉宾会更加愿意说话,更加敢于说话,很多的真知灼见会更加的与众不同,更加具有具有建言献策的意义。接下来我们就有请《洞见汽车强国梦》一书的作者赵福全院长,以及苏瑞琦先生,还有刘宗威(音)先生一同上台,一起为《洞见汽车强国梦》揭幕。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三位。

2

重塑汽车产业巅峰对话

主持人:十位专家、巅峰对话、不忘初心、直面未来。而这本《洞见汽车强国梦》也特别要跟大家说一下,已经在北京图书大厦,上海书城,以及广州购书中心在内的29个省市的书店销售的。大家也可以通过网上的平台,包括当当、京东还有亚马逊等网上平台来进行购书,相信这本书当中一定会让大家格外有着收获。接下来会在我们今天的平台上进一步重现车界的老友记。我们还继续会邀请赵福全院长,今天我的主持麦就交给您了。同时要欢迎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 付于武;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汽车报社原社长 李庆文;博世中国总裁 陈玉东;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 李斌;凤凰网高级副总裁、“中国原生营销研究院”院长徐进

有请!我们再次展开一场高峰对话。

赵福全:感谢各位嘉宾今天能够亲临《洞见汽车强国梦》新书发布会,并参与“巅峰对话”环节的讨论。也感谢凤凰卫视、凤凰汽车的诸位领导、同仁,能够敏锐地感受到新常态下汽车产业的重要需求,打造了《赵福全研究院》这个高端访谈栏目,搭建起一个汽车业界专家之间深度交流的平台。

下面就开始今天的对话讨论,欢迎各位来到凤凰汽车《赵福全研究院》高端访谈栏目。今天我们的主题是“重塑汽车产业”,六位嘉宾都是行业的大领导、大企业家,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每个人都代表着不同的领域,在他们的背后有影响行业、掌管企业、传播思想的众多精英。今天的对话,希望大家都畅所欲言,不要有任何保留,要努力传播自己的思想,把心中所想呐喊出来。像李总从事的是新兴的互联网造车,更要利用好这个非常难得的机会。

正如刚才所说,在当今网络传播和新媒体发展迅猛的时代,凤凰汽车的领导、同仁们能够坚持“内容为王”,打造这样一个对话栏目,我认为是颇具眼光的;而再将访谈内容进行提炼、编撰成书出版,更是匠心独具。今天参加对话的付理事长、庆文社长之前都参加过《赵福全研究院》这个栏目,徐和谊董事长也专门为《洞见汽车强国梦》这本书撰写了推介语。接下来,我们想听听玉东总裁对今天新书发布会的感受。

陈玉东:实际上,我和赵博士是老朋友了,在底特律的时候我们就认识。今天作为零部件企业的代表来参加这个新书发布会,我觉得非常荣幸。《洞见汽车强国梦》事先已经邮寄给我,我读下来感觉确实很好。对话的这十位专家,很多我都认识,都是老朋友,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为了中国汽车产业未来更好的发展而建言献策。比如邬学斌,他是做工程开发的,偏重谈了很多产品开发流程、平台开发等方面的内容,讲得很细,很多想法值得我们去思考与借鉴。凤凰汽车能够将这些访谈内容结集成册,出书传播,确实是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一员,我们希望这种“洞见”今后能够更多,也希望赵院长能够采访汽车界各个方面的更多人,尤其是要采访一些像李斌这样的新兴力量。

为什么这样说?博世作为零部件企业,包括徐董事长领导的北汽作为整车企业,可以说,我们在传统汽车领域都已经深耕多年了,但对于新兴的互联网企业,我们接触得还不多。对于这些以全新的理念来创建汽车企业的勇士们,我本人是很敬佩的。非常支持李总领导的蔚来汽车以及乐视汽车等互联网企业的开创性举措,我认为他们为汽车工业的发展引入了新鲜的血液,值得更多的关注。就博世而言,无论传统车企,还是互联网车企,我们都是朋友,都会积极支持。

赵福全:感谢陈玉东总裁的充分肯定和肺腑之言,他也特别提到了李总。那么,我想问李总,在今天的这个活动上,您把自己定义为汽车人还是非汽车人?

李斌:我一直把自己定义为汽车人。

赵福全:那您下次愿意不愿意接受我的采访?

李斌:很荣幸能接受赵院长的采访。书我还没来得及细看,但感觉这本书的视角的确挺不一样:有五位采访嘉宾是专门负责产品开发的研究院院长,他们都有很深的专业技术背景;而立足于建设汽车强国这个目标,也非常符合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整体形势。大家可能知道我也是易车的创始人,过去新媒体的很多采访往往聚焦在营销上,今天凤凰汽车打造的《赵福全研究院》从研发的视角出发,集众人之智探讨中国汽车强国之路,非常难得。《洞见汽车强国梦》,书如其名,这是我今天很深刻的感受。

赵福全:非常感谢。事实上《赵福全研究院》有很多的视角,今天发布的只是第一本书。我们不是只考虑产品开发,更是全方位地为中国汽车工业“把脉问诊”。面临新常态,中国汽车工业更需要一次全面而冷静的思考和探索。为此,第一季我们邀请了当职的几位研究院院长;第二季是行业的几位大佬,比如付理事长、董扬会长等;第三季我们又请到了李庆文社长、李骏院士等;第四季则主要是政府领导,像发改委的吴卫处长,北京环保局的李昆生处长,原工信部副巡视员、现在汽车工业协会的李万里副秘书长,还有社科院的赵英研究员。

刚刚玉东总裁也说了,后续我们也将围绕着造车的新生力量,探讨新的核心话题。应该说,现在汽车产业非常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各种各样的机会,造车的路一下子多了起来,以至于大家的选择都有点迷茫了,而后进来的人都觉得自己的机会大,可以开拓出一番新天地。这不仅仅是中国,世界其它国家的汽车产业也同样面临着全新的机遇,所以我们今天的主题叫做“汽车产业重塑”,但不叫“颠覆”,我认为谈“颠覆”可能会触动汽车人的敏感神经,所以我们慎用“颠覆”,称“重塑”也更准确。

到底怎样重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站在国家的高度和站在企业的角度来看也是不一样的。今天就请在座的各位嘉宾,从不同的角度来谈谈自己是怎样看待当下的中国以及世界汽车产业,也谈谈自己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徐总,您在政府单位干过,在合资企业干过,现在又是北汽的掌舵人,最近您也是动作频繁,在与互联网合作造车,也在全力推广北汽的新能源汽车。那么,针对以上几个问题,请徐总先谈谈自己的看法。

徐和谊:首先非常高兴能够参加今天的新书发布会,中国汽车产业现在正处于重要的转折时期,三位作者以学者的身份出了这样一本厚重的汽车强国建言书,我认为意义非凡。刚才发布会上也介绍了,这本书只是第一册,后面还有若干册,形成一个系列,所以我建议书的封皮上以后可以印上1、2、3、4……。

赵福全院长谈到今天大家要畅所欲言,那我就从业务和技术的角度谈一些个人观点。为缓解一点压力,我先聊些别的。昨天刚从韩国回来,之前也经常去,不过这次出发前我和夫人“客套”了一下,问她是否需要我带点什么。夫人就交给我一个繁重任务,让我带些面膜回来。我就把这件事托付给了随团的小翻译,她是朝鲜族,对首尔特别熟悉。我和她开玩笑说,得给我多买几份,结果她给我买了三大箱子,一共才花了3000多块人民币。不仅把面膜买了,手膜、脚膜也都买了,还有贴眼袋的,全套。昨天晚上夫人拆包,我说你给我看看到底什么叫手膜、脚膜,作为大老爷们算是开了回眼界。我拿着包装在那儿看,思绪万千。原来我在北京经委工作过,那个时候咱们国家的日用化妆品还多少有一些自己的品牌,商店也有一些柜台售卖,到今天,几乎全没了。小小的韩国不过5000万人口,这个产业竟然做得如此之大,产品的竞争力、开发能力竟然如此之强,就看这包装,从颜色到手工,设计得非常考究,非常吸引人眼球。想起来就感到很沉重,非常沉重。我们国家走到今天,很多产业就这么过去了。不要说面膜了,就是咱们日常抹脸的,诸如雪花膏之类的,都已被世界各大化妆品牌占据了,想起来真是不好受,不知道用什么词来形容。

回到汽车这个话题也是这样,这次去韩国,是去做新产品的鉴赏,现代又一代新产品推出来了,我看了看,当然和戴姆勒奔驰还有差距,但是它技术进步的速度非常快,包括智能化以及节能技术等方面又上了一个更大的台阶,这无形中又拉大了与我们的差距。

当前,我们国家乃至世界汽车产业是不是到了一个重要的转型期,或者说世界汽车技术进步是不是到了一个重要的转折期,回答当然是肯定的。不管是叫第四次工业革命,或者新一轮科技革命,我认为都深受客观环境的影响与推动。

第一个方面是互联网。中国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近14亿,95%以上的人口使用的是汉语,这是互联网得以在中国迅速发展的优势所在。不像欧洲国家,国土既小,民族又多,语言丰富,推广互联网的难度相对较大。实际上,中国现在已经成为网络大国,网络规模和用户数量全球第一,互联网经济这些年来发展得如火如荼,我们的互联网企业也处于全球前列,这些都将为中国发展汽车产业的智能化创造有利条件。

第二个方面是新能源。放眼全球,新能源必将成为未来各国重点研发的领域,这也是我们汽车行业转型升级时必须长远考虑的环节。2014年,习总书记在考察上海汽车集团时,曾强调“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我曾反复思考这句话,这其中包含了很多内容,这句话为我之后的很多决策指明了方向。去年以来,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力度之大令人振奋,但我想这可能还只是一个开始。前几天在电动车百人会上,也了解到中国政府下一步的想法和思路:对于国家能源战略来说,完全依赖石油是不现实的,现在中国进口石油的比例已经超过了60%的警戒线,带来国家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变化。国家每年用于采购石油的外汇也非常惊人,而有1/3的石油都消耗在机动车燃油上面。同时带来了日益严峻的大气污染问题,雾霾肆虐横行。

因此,发展新能源汽车可以说势在必行。此外,由于中国汽车产业资产负担没有发达的汽车强国重,发展汽车工业的历史较短,积淀也少,转型相对容易,同时我们在新能源技术开发方面可以说基本上与国际处在同一水平。可能个别领域我们稍微弱一些,但在某些领域我们可能还强一些。总体上来说,差距不大,在发展新能源、智能化方面,我觉得我们还是具备一定的优势的。

第三个方面就是国际化,这一条今天不做展开。

对于北汽来说,发展新能源和智能化是集团“十三五”规划放在首位的重要战略,我们将集中全力应对世界以及中国汽车产业的转型变革。北汽从2010年开始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我们是真投真干,并不是说北京市政府逼着我,或者我只做几台样车,发展到今天,也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和积累,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是还远远不够。我现在调集了全集团最优秀的力量,实施“五个优先”,包括立项、资金,也包括人才等等,都向新能源集中,来进一步开拓新能源市场,不仅着眼于目前,更是考虑到未来的长远规划。

在智能化方面,我们在去年年底就开始筹划,今年年初专门成立了一个新技术研究院,力求寻找全球最好的资源,实行开放式的协同创新,打造出北汽第一款高智能化的产品,并计划在这次北京国际车展上亮相。当然我们与国际水准,特别是一些大品牌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但是我坚信,只要我们本着“坚韧、执着、专注、极致”的精神,这是我在春节后团拜活动中给大家提出的,我觉得这八个字也包含了互联网的思维和精神,下定决心,奋起直追,一定能不断缩小差距。目前,北汽已经联合乐视网、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等,借助于互联网平台,联合各大高校资源,全力打造我们的智能化汽车。

关于企业运营与决策,我觉得当然要讲科学、讲民主,但有的时候还得靠一把手的决断,否则机会容易错过。在北汽,我是认准了新能源和智能化的,所以一定会全力以赴地加紧推进。

赵福全:谢谢徐总,刚才徐总用为夫人在韩国采购面膜为开端,引出来他的很多感慨和思考。事实上过去这几年北汽的进步大家有目共睹,也都非常认同。很多技术都有大幅度的提升,尤其在新能源方面影响力不断增大,但徐总不是只看到成绩,而是反过来感受北汽与国外汽车大品牌之间的差距,不只看到自己的进步,更看到人家也在进步,从而化压力为动力,不断寻求新的突破。另外,徐总也谈到了,北汽以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为重点,是基于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选择,中国确实存在着巨大的机会,相对来说,这方面与欧美等汽车强国相比,差距较小。

刚才徐总谈到动情之时,近距离看去,眼睛里面泛着泪花,足见是他发自内心的感慨,想必也引起了大家很多的共鸣。做强汽车产业必须真干实干,这正是企业家的责任和担当,如果浪费太多时间在争议和纠结上,是无法建成汽车强国的,我们再给徐总一点掌声。

下面我们听听付于武理事长怎样看待今天这个话题。付理事长在中国汽车产业从业将近50年了,管过工厂,做过政府领导,现在作为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理事长,更影响着全行业。付理事长,您是如何看当今世界包括中国在内,汽车产业发展的大形势的?

付于武:刚才福全讲不要说颠覆,不要触动汽车人的敏感神经,坦率说我这几年最讨厌的词就是颠覆,但是我今天真的有被颠覆的感觉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从事汽车产业将近50年,其中20多年的时间是亲身在产业层面摸爬滚打,我大概归纳为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带给我不同的深刻感受。第一个阶段是1993年美国的PNGV计划,这是由克林顿总统主导的,终极目标是提高燃烧效率,百公里耗油三升。到1999年,大众推出了第一款百公里耗油低于3升的车型路波,百公里三升的目标在20世纪真的实现了,带给我很大的触动。

第二个阶段是2005年左右,我在捷克布拉格参加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FISITA)大会,当时理事会37个国家的代表投票进行表决,你认为未来世界汽车新技术的方向是什么?投票的结果是新能源汽车,得到绝大多数票。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在技术方面进行这样一个形式的表决,当时的感受比较深刻。中国自十五规划开始,也一直持续不断地推出支持新能源汽车的一系列政策,但是市场表现不尽如人意,汽车界看法也不完全统一,在全球范围内也是如此。

第三个阶段就是最近几年互联网的崛起,这一次我不但印象深刻,而且真的有被颠覆的感觉,这是实话实说,无论你是否讨厌它,不愿意听到它,但是你回避不了它,刚才徐总也讲了,互联网太可怕了。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造车、智能化汽车冲击着我们传统的汽车产业,这是一个时代的趋势和潮流,我们不能排斥,更不能拒绝,汽车产业一定要拥抱这些改变。第四次工业革命也好,工业4.0也好,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也好,总之转型变革期是真的已经到来了。

在这个变革的时代,中国有没有机会?太有机会了!如果说PNGV计划,我们那个时候是在远远地观望,如同天书一样离我们很远。新能源汽车这方面,我们的进步速度好像也并不尽如人意,与我们的预期效果还有差距。那么,今天的智能网联汽车时代,我们适逢其时,极有可能改变历史。

去年3月15日我和董扬、庆文、福全等一起到日产参观,体验了他们最新的智能驾驶,结果走到银座不行了,摄像头坏了,出现盲区,没办法只好驾驶员上。晚上日产的会长宴请我们,问我有什么感觉?我说感觉到你们的真诚,你们的自动驾驶汽车技术还不够成熟,都拿出来让我们体验,这还不是真诚吗?可见像国外这些大品牌,在智能技术方面也远未达到尽善尽美。所以在这一轮的技术革命中,中国确实是有机会的。智能化、电动化,再加上小型化,打造中国的国民车,完全有可能超越。而在这个技术革命的时代,我们更加需要像徐和谊同志这样的企业家,需要像赵福全院长这样的复合型人才,也需要技术的领军人和优秀的工程师等等。

那么,未来什么样的人才最有魅力?我认为就是能够有效地将优秀资源进行整合的人才。尤其是如果能够充分发挥中国的体制优势、机制优势,结合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有效整合智能、网联和制造,打造出有中国特色的智能化、轻量化、小型化汽车产品,我觉得,这场革命我们就一定可以大有作为。

赵福全:刚才付理事长逐一谈及自己亲身经历的三个有深刻意义的阶段,更谈到了今天他有被颠覆的感觉。可能汽车产业的很多人并不喜欢颠覆一词,但是未来任何可能都是存在的。你如果不喜欢被颠覆,那就必须提前做好应对颠覆甚至颠覆别人的准备,这就是我们所处的时代。就像十年前谁也不会想到互联网能发展到今天这样的盛况,同样现在也没有人能预测十年后的移动互联社会又会是什么样,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定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移动互联将给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带来巨大的机会。

将资源进行有效组合,重塑汽车产业,这正是我们最期待的。接下来,让我们听听李庆文社长的想法。对于汽车行业的每一次浪潮,《中国汽车报》责无旁贷都进行过深度的追踪与报道,您怎样看今天的这次浪潮。

李庆文:我当了18年《中国汽车报》的社长,对这18年来汽车行业的大事小情,确实还是比较清楚的。《中国汽车报》作为一家新闻媒体,是行业的记录者、观察者,也是评论者。18年的岁月洗礼,也让我对中国汽车行业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虽然现在离开了《中国汽车报》的岗位,但希望自己能把过去在行业里积累的一些经验,与更多的人分享。

春节期间接到宗巍博士的通知后,我就在想,今天的这个活动应该是猴年到来之后,汽车行业的第一个正规的、有规模、上档次的高端论坛,也可能是我们在座的很多位,猴年参加的第一个活动。毕竟今天才是正月十七,我非常钦佩凤凰汽车、机械工业出版社以及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的同仁们,这种敬业的精神。

刚才前面三位我的老朋友和嘉宾的发言都很有内涵。我也看到媒体方面来了不少熟悉的面孔,我很了解新闻报道最希望有素材可写,相信他们今天一定不虚此行。所以,替他们感谢主办单位在这个时候举办这个活动,我相信这次新书发布和论坛活动,一定会对行业产生重要的影响。

言归正传,回答刚才福全的问题。我认为我们今天讨论的这次浪潮实际上也是中国汽车工业面临一个深刻的战略问题,并且这一次我们有专家在认真讨论这个战略问题。很清晰地记得,十年前我曾和业界的一些专家、领导讨论过,我当时就问中国的汽车工业究竟有没有战略?得到的反馈是基本上没有战略。而今天,清华大学引进了赵福全这样的一流学者和专家从事战略研究,还专门为他成立了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这是整个中国汽车行业的财富。18年前没有这样的机构,18年后清华大学有了汽车战略研究院。我们汽车行业对于战略问题的讨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充分。事实上,由于中国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巨大进步,我们已经开始谋划对产业战略进行顶层设计了,这本身就让我对中国汽车工业更有信心。

那么,今天中国汽车工业所面临的战略问题与过去相比有哪些特征呢?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我们由过去被动地讨论,变为如今积极主动地讨论中国汽车工业的战略问题。20世纪结束、迈进新世纪的那段时期,是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的一个历史性转折期,其标志性的事件就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当时议论的焦点就是中国汽车向哪里去?中国汽车还有没有未来?行业里弥漫着一种“狼来了”的氛围。但是今天讨论产业战略问题,我们的心态明显是不同的,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进取。实践证明,中国汽车工业不但能活下去,而且已经在筹划如何把握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机遇期,使自己从大变强了。这本身就是一种质的飞跃。尽管我们现在还不是汽车强国,但是我们确实在不断地成长,不断地进步。

其次,在讨论产业战略时,由过去那种相对封闭、自我循环的模式变为如今非常开放、观点鲜明的跨界模式。比如今天在座的就有互联网造车的代表李斌。实际上,我和李斌也认识十几年了,他做了十几年的互联网传媒,构建了自己的一套互联网营销体系,现在却要进入汽车制造领域,并且提出了新的创造性的造车思路和战略,这就是跨界。我们过去讨论汽车工业发展的时候,是没有这种声音,没有这种思路,没有这种观念的。那时候我们就是汽车工业自己讨论汽车工业,针对自己的产业链来讨论,针对自己内部的资源来讨论。但是今天我们能够听到不同声音、思路和观点,这是中国汽车工业显著的进步。

同时,也由过去相对的开放,变为如今深度的全方位的开放。以前我们围坐在一起进行讨论的只是几家整车企业,现在我们是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互联网企业、行业协会,还有像福全为代表的高校智库也都参与进来,大家共商汽车工业的发展问题。徐总刚才也说了,这些年一直和现代打交道,现代肯定被你研究透了,它有什么优点和缺点你肯定都看得清清楚楚。如果是其它的行业,可能就未必能了解得这么透彻,这也是以前汽车工业曾有的局限性,但今天已经完全不同了。刚才陈玉东的发言也很有意思,既要支持传统汽车,也要支持新兴汽车。博世公司的这个表态是很有深意的,作为世界最强的零部件公司,它以一种更加开放的态度来拥抱汽车产业的变革。我有最强的配套能力,我会给你最好的零部件供应,但是我不管你是谁,你是奔驰、宝马也好,还是丰田、现代也好,又或者是互联网造车,我都愿意与你们合作。这种开放的姿态是很难得的,十年前绝不是这样的,十年前博世配套是挑挑拣拣的,一定会问李斌你会造车吗?现在博世不这样想了,要尊重新创的互联网造车企业,这也是一个非常鲜明的变化。

最后,我想说说这一轮战略问题研究推动力量的变化,谁在推动我们讨论产业战略?我觉得有两个力量在这里起作用。第一是科学技术的力量。十年前我们讨论汽车产业战略的时候,不是把技术放在第一位,而是把市场、把企业的生存放在第一位的。今天讨论产业战略,大家不约而同都把目光聚焦在技术上,互联网技术、新能源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等等,大家在战略问题上都把技术摆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第二是企业的力量,今天的汽车产业战略,核心在于推动企业的创新力量,企业的影响力与过去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刚才徐和谊董事长讲了北汽集团的两个核心战略,反复强调北汽一定要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上有所突破,其实这就是企业亮出了自己的旗帜。李斌过去做互联网传媒,和我也算是同行,现在他要自己造车,用新思路造车,不像传统汽车企业那样造车,而是要整合资源,要把研发和用户体验放在核心位置,然后利用传统汽车的产业链,一起来造车。由此可见,企业主导的特征非常鲜明。这就是我在思考战略问题时看到的最重要的变化,有了这些变化,中国汽车工业由大变强是可以期待的。而《洞见汽车强国梦》的核心思想也正是在这里,在于从技术的角度讨论战略,从跨界的角度讨论战略,从更加开放的角度讨论战略,从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角度讨论战略,从迎接新的产业革命到来的角度讨论战略。

总而言之,在新一轮产业革命面前,我对中国汽车工业是抱乐观态度的,汽车产业既能够被颠覆,又不能够被颠覆。能够被颠覆是指,如果你封闭、僵化、被动、保守,就一定会被颠覆;不能够被颠覆是指,如果你开放、进取、主动、创新,就像徐和谊董事长这个态度,“我要真干新能源”,就不会被颠覆。不妨爆个料,咱们中国第一家电动汽车租赁公司就是在老徐的带动下搞起来的。当时我去找他商量这件事,事先并没有进行沟通,我把我的想法一说,没想到他当时就拍板,说我们就这么办了。然后我们又一起和交管局联系、沟通,最后北京副市长陈刚特批了300个电动汽车租赁的牌照。北京市第一批租赁的电动汽车,就是北汽提供的车辆。老徐当时还和我说,你们不用交钱,先把这件事做起来再说。现在据我所知,北京市已经有将近200家电动汽车分时租赁公司了,当然这其中也有不纯粹做电动车租赁的,但是这个行业被真正做起来了。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我们产业在变化,更加开放、融合了,观念更加先进了,企业也更有实力了,而且有一批企业家真心支持新生事物,所以我对中国汽车工业的由大做强充满信心。汽车产业整体上是不会被颠覆的,被颠覆的只会是被市场竞争淘汰的个别企业,而未被颠覆的企业最终会成长壮大,最终变成世界级的汽车公司也大有可能,这就是我的看法。

赵福全:社长结合自己18年的汽车产业从业历程,谈到曾经的中国汽车产业基本没有战略,或者说也算有战略,就是为了生存。或许今天还有很多人认为我们依然没有产业战略,但是我们在热烈地讨论甚至是争议战略,这本身就说明了我们开始有战略,开始认真探索路在何方。而中国汽车工业就将在这个讨论过程中从弱到强。

李庆文:福全组建这个战略研究院,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有人认为研究战略是虚的、空的,我从一开始就不认同这种观点。战略问题是一种观念,一种思想,一种引领,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今天举办的这个活动谈了这么多战略问题,我相信有心人听进去之后,就会对他的决策产生影响。

赵福全:争议战略本身就是一个探索战略、寻求路在何方的过程。像徐总讲的,我就坚定地做新能源,也坚定地做智能化,因为中国目前具备互联网优势,这种商机只有中国企业最能抓到手,这就是战略判断。李社长也谈到了汽车产业整体上不会被颠覆,但是也可能出现颠覆,被颠覆的将是那些没有做好准备、不去思考战略的企业,正所谓“没有战略就会失去方向”,路也必然越走越窄。

那么,作为业界新锐的李斌,您的战略在哪儿?蔚来汽车就像一匹黑马杀入汽车界,很多人也在问我是否看好蔚来汽车。我说我看好未来,所以说蔚来汽车这个名字起得好,一语双关。但是你们的商业模式也让很多人产生质疑,凭什么别人代工就能造出来好车?您有没有担心过失败?今天这个机会也非常难得,请和大家谈一下蔚来汽车的思路和战略。

李斌:谢谢赵院长给我这个机会。先说一些题外话,2000年创办易车的时候我就和付理事长、李社长都认识,刚才付理事长还回忆起最早我们做过的一次论坛,谈到当时参加论坛的一些领导。今天,我的身份好像是比较特殊一点,在汽车人眼中,我是从事互联网的媒体人,而在互联网人眼中,我做的又是专业的汽车网站,是汽车这边的人。但蔚来汽车的互联网基因是毋庸置疑的,除我之外还有汽车之家、京东、腾讯等的加盟,它们也都是从互联网发家的企业。这中间就反映出一些互联网企业的特点,比如说易车和汽车之家是汽车网站里最主要的竞争对手,但是我和李想可以为了共同的理想而携手合作。

关于战略问题,我们虽然想先低调一点专心做事情,但是也必须回答大家对我们的质疑与关注。今天正好借此机会与大家分享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从互联网的角度进入汽车行业,我们到底是怎么想的?为什么我们觉得自己有机会成功?实际上,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来实践互联网造车,我确实认为我们的时机是比较成熟的,比起十几年前创办吉利比亚迪这些民营汽车公司的企业家们,我们要幸运很多。我非常敬重这些民营企业家,他们当时面临的困难比今天大多了,简直不是一个量级的。中国汽车工业经过这十几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大国,这是我们创办蔚来汽车的肥沃“土壤”。虽然我们还处在从大国到强国的迈进过程中,但具备了这样一个广阔的市场基础,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比如我们蔚来汽车在全球招人的时候,我想肯定比当年华晨说服赵院长您加盟要容易多了。我现在进行人才招聘的时候是非常自豪的,说我们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也是发展最快的电动汽车市场,更是最容易创新的市场。这么多的“最”,就是一块块的“砖”,无论什么样的“玉”,我都有底气来说服他加盟。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比美国的新创公司更容易吸引到优秀人才加盟。去年我一共飞了17趟去国外,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招人。基本上只要说出我们的理念,说出我们的市场基础,大家都还是很认可的。这对于我们创办蔚来汽车,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另外,中国的汽车工业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不只是具备了市场基础,也培养了很多技术和研发人才,有的人已经参与过好几代车型的设计开发了。我觉得这个人才基础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好奇我家在北京,为什么把蔚来汽车中国的研发基地放在上海。理由很简单,上海有全中国最丰富的、最优秀的研发人才,包括外籍的,也包括本土的。人才基础是我们这种新公司可以进入汽车市场很重要的条件。也就是说,中国发展成为汽车大国,所具备的产业基础,是我们敢于创业的重要原因之一。否则如果在巴西做这件事情,能行吗?肯定不行。

但是从互联网这个角度介入又有什么优势呢?我觉得和一般的汽车公司相比,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机制和文化。很多人也问我,你不担心失败吗?我说我们搞互联网创业的人从来就不担心失败。他们又问,你创办蔚来汽车,自己投了那么多钱,觉得胜算有多少?我是2012年开始筹划这件事情的,到创办公司的时候,我觉得我们成功的几率也就只有5%,但是为了这5%的几率,我愿意铤而走险。我一直认为创建一个新生事物,开拓一片新的市场,成功是偶然的,失败是必然的。这可能也是我们互联网企业家和一般的行业人士想法不太一样的地方。换句话说,大家可能认为互联网的人比较胆大妄为,但是我们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才着手创业的,我们不害怕失败,是因为我们对成功有不同的预期。

从互联网的角度介入,还有另外一个优势,我们是真正从用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成功的互联网公司都是在很小的细节上面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这一点在当时可能并不觉得有什么,越往后发展越能显出其重要性。举个例子,腾讯从当初的一个小公司成长为现在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巨无霸,它的成功我认为就是源自腾讯的创始人对产品细节的追求。大家知道,腾讯是用数字而不是字母来做QQ号码的,这点就很重要。如果用户只有几百万,可能大都具有一定的学历,使用拼音拼出QQ号来会更方便;但是当用户有几亿的时候,只有数字才能让你的产品拥有更多的受众。举个例子,我父母拼音都不会,但却可以说出QQ号,使用QQ交流。这也是其它一些通信软件,比如MSN等,后来逐渐失去竞争力的原因之一。这是一个很小的细节,但却是一家互联网公司成功的基础。简单总结一下,中国有作为汽车大国的市场基础,有技术和人才的基础,也有国家政策支持的基础,而从互联网角度来看,我们有机制和文化方面的优势,有注重用户需求的视角,这些因素组合到一起,就是我们创办蔚来汽车的动力。

刚才前面的几位领导们也都讲过,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和智能汽车是大家公认的汽车产业未来发展趋势,正是基于这样的趋势,我们经过了良久的思考之后,最终决定参与进来。我们确实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通过我们的一些创新,真正地重塑汽车产业,这也是接下来我将与大家分享的第二个方面的内容。

第二,到底如何通过互联网重塑汽车产业?首先,我认为至关重要的是重塑汽车企业和用户之间的关系。上次在电动车百人会论坛上我也讲了自己的观点,大部分汽车公司至少也有几十年的历史,这些汽车公司和用户之间的关系,都是在互联网出现之前奠定的,包括公司的组织架构、4S店的销售模式等等。但实际上在这样的模式下,汽车企业并不真正掌握用户,掌握用户的其实是4S店,是保险公司,是金融机构,甚至是街边的汽修店、加油站。汽车企业将汽车卖出去之后,就不掌握什么信息了,所以4S店有一个S,就是市场信息反馈,今天来看很莫名其妙,市场反馈还需要4S店做?但在以前这就是最高效的方式。

特斯拉的出现真正给这个行业带来了一些改变,比如说它采用的直销模式、优先软件研发等,这些都是非常大的改变。这些改变比它作为一家纯粹的电动汽车生产商本身的改变要大多了。毕竟电动汽车在特斯拉之前就有了,也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它真正的变化,在于和用户之间所建立的直接而紧密的关系。所以特斯拉的产品加不了价,加价就没有市场了,但它也没有什么库存问题,效率很高。

2016年已经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了。我想每个人对此都深有体会,现在我们花在移动互联网上的时间比在PC上多得多。比如说,易车给经销商提供的销售线索,有70%都是在移动端挖掘出来的。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改变,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变化,它不只对汽车产业,更将对未来整个制造业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因此,我认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更加要注重重塑与用户的关系,不是简简单单地搞一个形式上的参与感,而要创造用户实实在在的拥有感。我之所以敢在技术壁垒、资金壁垒如此之高的汽车行业开创一家新的公司,就是因为我知道中国现有的汽车企业过渡到真正以用户为核心的企业是非常艰难的。只有很少的公司才能够过渡到这一步,这就和诺基亚成为不了苹果是一个道理。另外,逻辑思维上也要进行一个巨大的转变,以前大家的焦点都集中在卖车上,今后我觉得大家的工作重点要转变到如何服务你的用户,抓住你的用户,实现定制化生产上。

其次,重塑用户体验,将电动汽车和移动互联网完美组合到一起,重新定义汽车的用户体验。以前我们一说汽车的用户体验,基本上讲的都是SSI(销售满意度研究)和CSI(售后服务满意度研究),而在我看来,CSI基本上没有什么意义。当然汽车毕竟不同于手机,动辄要花费用户十几万、几十万的金钱,如何才能让用户拥有更贴心、更完美、更多元化的用户体验是我们一直在思索的问题。就像苹果手机,它将软件、硬件、服务进行了一体化的变革,从而重新定义了手机的用户体验,也重新改变了手机行业,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汽车有没有这样的机会?我们能否重新定义汽车的用户体验?我认为电动汽车加上移动互联网就能够重塑汽车的用户体验。从我们的认识来看,车和服务联接,我们称为数字接触点,包括智能,包括网联,包括车主的app,还有作为车主能够得到什么。我认为从以上四个方面思考,对于汽车用户体验的重塑是有非常大的机会的。像滴滴、Uber这样把车还原成为简单交通工具的模式,还是存在问题的。你必须先清楚回答为什么未来人还需要拥有一辆车,否则汽车行业还有未来吗?因此,我认为我们作为一个新的汽车品牌,理应为用户创造、让用户拥有乐趣,在用户体验方面不能把车简单当成交通工具,要有几倍优于现有汽车品牌的体验,你才有可能真正改变这个行业。而之所以选择“电动汽车+移动互联网”的模式,一是因为移动互联网这些年来对于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巨大影响毋庸置疑;二是电动汽车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机遇是什么?可以重新塑造产业价值链,重新定义汽车社会,但是面临的挑战也将是非常艰巨的。比如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是,你怎样才能让用户觉得通过充电获取能量的体验比加油好呢?特斯拉的用户体验我们算过,在美国每家都有充电桩,一个月在能量获取上面只需要花10分钟,燃油车需要花60分钟,两相对比,特斯拉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这也是特斯拉能够打开美国市场的原因之一。但是在中国依赖于现有的充电设施,基本上不可能达到美国这种状态。若不解决这样的用户体验问题,重塑就不可能实现。

最后,重塑整个汽车产业链和生态价值链。以往中国汽车企业的重点投入都在产品制造上面,在市场上更多的是竞争关系。比如有很多中国品牌,还没多少销量,就开始建设更多的基地,通过扩大产能来增强自己的竞争力。我认为如果这样做肯定是没有重塑的机会的。我们互联网人最看重的是研究用户的体验,然后携手与合作伙伴一起制造高品质的汽车就可以了。我想这是我们与传统的汽车制造业不一样的地方,我们和现有的汽车企业之间,更多的是一个融合协作的关系,谈不上什么竞争关系,大家都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然后进行合作,做出的车质量可靠,能够满足目标用户的需求,获得用户认可,用户体验比现有汽车品牌好,最终实现共赢的目标。以上就是我们的一些战略思考,谢谢。

赵福全:李总和大家分享了很多深层次的内容,从为什么要创办这家公司到如何从互联网的角度重塑汽车产业,一一回应了大家的质疑与关注。他也抱着非常感恩的心态,提到了如果没有过去十年、二十年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没有奠定这个基础,那么他今天的互联网造车,无论是从人才的招聘、资金的募集,还是从供应商体系的构建方面,都是没办法做起来的。当然,他也认为传统的汽车产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将带来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的不同需求。

下一个问题,大家都说博世的合作机制是很开放的,无论哪里有市场,哪里有机会,他们总是能抢占先机,这次看来也不例外。玉东,您说自己很认同李斌他们的互联网造车,尤其还提到凤凰汽车《赵福全研究院》栏目就应该采访李斌这样的汽车界新兴力量,但您也听到了,李斌刚才说他们只有5%的成功概率。对此,您怎么看?

李斌:补充一下,我们现在的成功概率已经提升了,50%以上了。

陈玉东:对,我也认为他们有50%以上的成功几率。我比较认同他刚才讲的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为用户创造价值,提供服务,这一点,也是我们传统的汽车工业,以及所有传统的制造工业,需要学习的地方。我们非常认同蔚来汽车的价值观,只要愿意合作,博世很乐意提供我们的技术、产品和服务。另外,我们和蔚来汽车离得也比较近,都在上海建立了“据点”,相信我们会有越来越多的深入交流。昨天我们就有一个十几名工程师的团队在他们那里,竞争是很激烈的,很多人想给他们提供技术、产品或服务。

赵福全:北汽也是博世的合作伙伴,我相信这么多年,你们肯定没少挣人家的钱。一边是传统的汽车企业,另一边是新兴的互联网造车,您觉得这两类企业有哪些不同?您更看好哪一类企业呢?

陈玉东:在徐和谊董事长领导下,北汽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我们和北汽一直以来都有非常多的合作,工程研发团队也好,商务团队也好,可以说我们已经建立了牢不可破的紧密关系。但面对互联网造车,抵触、排斥也不是我们的作风,博世愿意接纳、包容所有的新兴力量,创造有价值的合作伙伴关系。而且,说不定李斌哪一天也会去找徐总做代工,不是不可能的。我在博世的这些年做得最多的工作还是客户关系,希望我们的团队能够像互联网企业那样,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为客户提供令他们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但我们的客户大多数是传统的汽车企业,我们自己很少能接触到一线的用户,这也是我们一直想突破而且也一直在不断努力的地方。目前博世每年的研发投入还是非常多的,研发占比将近10%。所有的研发都是面向我们整车厂客户的需求,比如说自动驾驶技术,我们博世应该是第一家集成做出了自动驾驶样车来做实验的零部件企业,2012年、2013年都在做路试。这以后,各个竞争对手才陆续开始发力做自动驾驶。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就是希望能够从用户的角度来开发这个系统,给整车厂客户一套全新的解决方案。所以,只要我们认为能够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不论是传统企业还是新兴企业,我们都愿意与它们深入合作。博世之前主要是以技术来驱动市场,为此我也听到过一些抱怨。现在,我们愿意以包容的心态来迎接改变,为我们的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

赵福全:刚才李斌从用户体验的角度谈到了他的战略,玉东也强调了博世将更关注客户的感受,一改博世之前技术独大的形象。那么,徐进总,您既是消费者,同时又是新媒体的领军人,这一轮谈话听下来,您认为以徐和谊徐总为代表的传统汽车企业所提供的产品,究竟还有哪些用户体验没有考虑到?而以李总为代表的互联网造车这股新兴力量,到底能否真正超越传统汽车企业,做得更好?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请谈一下您的看法。

徐进:我还是结合上一个问题:怎样看当今中国汽车产业的变化,来一起回答一下您的这个问题。实际上,我也是出差今天中午刚刚回来,昨天晚上见了国内应该是最领先的家电企业的领导。聊的话题只是改了两个字,你怎样看当今中国的家电产业?因此,我认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不仅带来了汽车产业的改变,快消、家电以及中国整个制造业都在发生改变。

回想我们昨天探讨的内容,结合刚才几位领导的发言,我特别有感触。第一,很多时候很多企业并没有搞明白“互联网+”和“+互联网”的含义,一些传统企业主要是利用互联网作为手段,来提升在产品研发、生产、销售、营销、传播各个环节的效率。但是,其产业本质并没有改变,还是一个“+互联网”的结构。那么“互联网+”最根本的特征又是什么?我在进入凤凰之前曾担任国际4A公司中国区的CEO,和十几家汽车公司都有过合作,包括奥迪、通用、福特等等,也了解到它们的一些想法。根据这几年我一直在做的研究和思考,我认为,“互联网+”最根本的特征在于重构,重构产品与人、人与人、人与信息、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正因如此,才有了小米想造家电、乐视想造车等跨界行为的出现,也包括李总他们创办的蔚来汽车。实际上他不是要做汽车,而是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形态。因此我认为,未来社会我们不仅仅要关注自己产品的研发,技术工艺的进步,更应关注人本身关系的变化。这也是我们最近一直在研究的内容,我们做了很多建设新型关系的尝试,也一直在推广新的营销方式,以迎合 “互联网+产品”带来的整个变化。

第二,关于传统汽车企业所提供的产品还有哪些用户体验没有考虑到,没有满足用户的需求,我们不妨转换一下思维来考虑这个问题。当前,中国已经快速成为生产和消费大国,下一步就是要实现强国梦,但是如何实现强国目标?赵院长的汽车强国论,引发广大业内外人士对汽车产业的高度关注。其中也提到汽车急剧增加所带来的环境、能源、安全等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在这样的前提下,汽车已不再是当初简单的代步工具了,人们对于车的需求已经发生改变。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到底是车企自身先寻求突破与改变来适应社会的变革,还是以人类的需求和渴望来倒逼推动汽车产业的变化?我个人认为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中国汽车工业经过这十几年的发展,我们的思想不能还停留在卖了多少车的层面上,而要着眼于这些车卖出去之后给人类的生活究竟带来了哪些改变?我认为不仅是物质上提供的便利,还应满足人类情感、生活、体验和服务等方面的需求。小米、乐视进行跨界,其自身的硬件设施只是入口,最根本的还是卖服务,汽车可能也是这样。未来社会将以人的生态圈为核心,构建起相应的社区经济或共享经济圈,而汽车就是可能实现这一目标的载体。

第三,先说一些题外话,我原来在4A公司主要从事战略、品牌、营销方面的工作,所以每年出国的机会也很多,工作之余我比较喜欢研究这些国外城市的旅游文化,也研究过它们的汽车文化,我发现这些旅游城市之所以能够成为旅游景点,多半都是具有自己鲜明的城市文化特征。纵观中国汽车工业这么多年的发展历程,不论是研发、工艺、生产、动力总成,我们都有显著的提升,但是有一样没有提升,那就是并没有构建起自己的汽车文化,中国的汽车软实力与汽车强国相比尚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的汽车文化基本上停留在外资及合资品牌所宣传的内容上,而自主品牌还处在求生存、谋发展的阶段,更谈不上构建起全民认可的中国汽车文化。因此,本土汽车企业如何通过构建自己的汽车文化来与当下流行的文化、趋势、时尚接轨,是下一个阶段我们需要认认真真思考的问题。而构建起自主品牌的汽车文化,打造我们的软实力,也是实施汽车强国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硬件方面固然是汽车强国战略的核心因素,软件方面也是不可或缺的。我认为接下来自主品牌的发展,最根本的出发点还是要让下一代年轻人喜欢用我们的车,接受我们的汽车文化。以上就是我想和大家分享的内容,谢谢。

赵福全:也就是说消费者有需求,不仅仅是对现有汽车品质的改善,还有对于科技、体验以及文化的需求,这需要我们改变以往的思维方式,需要更多的人参与到这场变革中来,不仅要重塑汽车产业,还要重构汽车文化。

非常好,刚才这一论交流下来,大家从不同的角度谈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下面我们就一些有针对性的话题,请大家各抒己见。

先请问徐和谊董事长,刚才大家谈到重塑、重构、跨界、开放等话题,我认为北汽这些年在这些方面做得非常好,刚才您也谈到和乐视的合作,在加州也有筹划很大的项目。据我了解,您一开始并不是做汽车的,现在成为了汽车专家。那么,结合您这么多年的从业历程,您觉得和这些互联网伙伴合作的过程中,有哪些方面北汽需要取长补短?比如在和乐视合作的过程中你们的核心诉求是什么?未来如果重新定义新一代汽车,到底依靠什么样的品牌才能支撑?李斌要是来找您的话,你们之间又将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合作?

李斌:补充一下,易车和北汽的合作还是非常多的,而且是战略性的。

徐和谊:这个问题不好回答,我仅发表一些个人的看法,供大家参考。我认为汽车作为这样大的一个产业,要想做到世界水平,或者在某些方面能够起到引领作用,是非常困难的。作为一家汽车企业,北汽不可能什么都亲力亲为,什么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这是不现实的。所以,我在北汽内部始终强调要有集成创新、开放合作的精神。并不是说乐视,或者蔚来汽车,他们要干的事情我们都跟着干,即使我干,也不见得比他们干得好。合作也不失为一种更好的共赢方式,按照您的话来说,就是各取所需,共同成长进步。

说到品牌,我记得好多年前在东三环的一个饭店,汽车工业协会举办过一个论坛,当时我就讲了中国企业的品牌问题。在中国,像同仁堂这样的百年老店真的是屈指可数,就是数十年的品牌企业也都不多,解放以后到现在,基本上十来年一拨就过去了。原因是什么?我认为这与中国企业的管理体制是密切相关的。很多品牌的树立、传承和这个企业的主要领导人存在着深刻联系,一旦领导人转岗或者调职,继任领导人未必会传承原领导人的管理理念,企业管理方式改变,就有可能造成品牌塑造的断层。为什么这些年把国企改革摆在了这么重要的位置?这其中涉及了太多深层次的问题,品牌问题也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所以,如果说乐视也好,蔚来汽车也好,他们能做的事我做不了?我不相信,但是我必须得承认现在我确实做不了,所以我选择与他们一起合作。此前,北汽和美国Atieva公司的合作就是我主导的,但今天我为什么又从Atieva退出来了,个中缘由真是一言难尽。总而言之,我觉得大家合作就是要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先形成这样的一个格局。至于说这种组合未来创造什么样的品牌去支撑,现在还没涉及到这么深的层面。

对于北汽来说,一定是以开放的合作精神来应对外界的变革。我还提过,北汽愿意第一个给互联网造车企业做代工。前一段时间还在热议我们会不会沦为这些互联网企业的代工者?我认为代工实际上也没有什么不好,我们现在就在做这件事。北汽最近刚和麦格纳签订了协议,成立了中国第一家致力于轻量化的整车合资企业,全铝车身,全铝骨架,真正实现轻量化的纯制造的合资企业。为什么要搭建这个平台?就是要做代工,发挥各自的优势。这种事互联网企业是绝对不会做的,他们是轻资产,玩两头。我也是玩两头,但是我中间的优势也大,各自的优势都发挥出来,进行有效融合,最终就能实现共赢。

赵福全:谢谢徐和谊老总,借着徐总这个话题,我想请教一下李总,实际上大家可能也和我有同样的疑问,无论什么样的用户体验最终都要落实到实实在在的产品上,互联网造车也不例外。那么,你们真如刚才徐和谊老总所说的那样“轻资产,玩两头”,利用代工模式来进行互联网造车,又怎样保证汽车产品本身的优质呢?想必大家都有一个共识,汽车和手机的功能属性是完全不同的,简单照搬手机代工的模式,恐怕是有问题的。李总创办易车也有十几年了,我相信您对汽车产业的认识也是深刻的,代工有很多因素是自己控制不了的,您要如何解决呢?大家都知道消费者如果花15万以上买汽车,基本上都是冲着品牌去的,电动车甚至更贵。如果你们打造出蔚来汽车的品牌后,真正的汽车生产还是由传统汽车企业来代工完成,那么,要怎样来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保证代工能够满足你们互联网造车的需求,同时又保持自己的品牌定位不受代工方的影响,最终成功经营企业呢?

李斌:我想从两个方面来回答一下赵院长这个问题,也顺便澄清一些概念。其一,我们蔚来汽车并不是联合几家汽车企业来进行简单的代工生产,我们与合作伙伴之间是制造合作的关系。制造合作和代工是有本质区别的,汽车产业链条长,涉及环节多,从生产工艺到整个质量的管控,过程复杂而又繁琐。所以肯定不能像苹果、小米那样简单地让富士康代工。

从制造合作伙伴的角度去看,我们在与合作伙伴合作之初就已经做了全方位的思考。我们从生产线的设计,生产工艺,也包括质量的控制,都会全程地参与进来,而且我们都是找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来负责这件事情。为什么我们觉得还是应该找制造合作伙伴一起来做,主要是从经济理性的角度去考虑,大家都可以共享这个产能,共同获利,当然也可以分摊风险与成本。另外,还有现实的考虑,优质的生产线和技术娴熟的工人对于汽车生产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很难想象我们能在短期内找到合适的管理人员、培训出熟练的工人,因此,我们选择找制造合作伙伴也恰恰证明了我们非常尊重汽车行业的基本规律。

其二,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刚才您讲的品牌问题,也是我们非常关注的。对于像我们这样刚创立的企业来说,最重视的就是初始品牌的塑造,我们的产品定位是比较高端的车,前期的研发与宣传,都已经做了很大的投入,我们当然不希望在用户感知方面,和现在市面上能够看到的、合作伙伴旗下的10万元的车相提并论,我们希望从一开始就能塑造起我们自己的品牌。但是我们国家的产业政策,现在还是以制造厂来管理生产资质,这就给我们这种合作模式的新创企业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困扰。我们最关心的就是品牌,品牌是一切的基础,是用户能够感知你的产品很重要的外在形象。我们迫切希望,如果我们能够达到国家对于汽车研发方面的要求,又有成熟的汽车制造厂与我们共同合作制造,国家理应授予符合我们自身品牌定位的相应资质,这个诉求既符合经济理性,又符合现在中央关于去产能、去库存的整体战略部署。为此,我们也在积极地与国家相关主管部门进行交流,希望国家能够更多地支持我们这样的创新型企业的发展。

赵福全:这个问题请付理事长谈谈,我们现有的汽车去产能问题确实也令人担忧,如果再去筹建新的产能,无疑将使挑战更为加剧。但李总他们这样的新创企业又确实需要资质,如果没有资质就变成用别人的品牌,最终等于未能创建中国自己的新创自主品牌。在中国建设汽车强国的道路上,如果说互联网造车这类新兴企业是生力军,北汽这类传统汽车企业是主力军,那么任何一方的力量都不应舍弃。从这个角度来看,您觉得站在国家的层面应该如何来解决李总面临的这个问题?

付于武:中国汽车产业太需要创新了,创新的前提是国家能够给创新的企业和企业家创造一个空前宽松的创新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府的改革重点就是要释放创新活力,提高生产力。这个问题去年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我们也进行过一个小范围的讨论,时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的刘世锦讲了一句话,每家企业申请汽车生产资质的历史,都是一部辛酸的血泪史。

我个人认为政府在推行汽车产业改革方面,依然对汽车资质和产品认证不放开的话,中国汽车产业由大变强没有希望,政府在这方面是责无旁贷的。去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万里牵头做了一个研究报告,主要是调查了国家对汽车产业实施监管的部门众多、责任不清的现状,有16个部门管理汽车,“多龙戏水”就等于没有水喝。万里和我说这个研究成果想申报行业科学技术二等奖,我当即表示支持,后来我们终评专家组的组长专门过来与我沟通说,“付总,我很严肃地和您讨论一件事,这个报告如果获奖了,对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以及您本人会不会有什么不利的影响?”我本人在此对这位组长的关心表示感谢,但是我想说的是,如果作为一个行业机构,一个中立性的社会组织,因为害怕触及政府多方利益,连一个评奖活动都要瞻前顾后,试问政府改革还能顺利推行吗?所以我觉得无论是乐视造车还是蔚来造车,政府都应该放行,而且已经是势在必行了!

还有一个例子,一次和中编办、发改委和工信部的一些同志在一起讨论,我就说十八大召开以后三年了,政府在汽车产业问题上没有看到太多实质性的行动。不过,已有好的苗头展露,比如最近万向造新能源汽车获批了,当时他们问我,付老您有什么看法。我说这件事还要讨论吗?万向申请资质这么多年了,还用我们专家讨论吗?我们这些专家都没有意见。所以我认为,我们官产学研用应加强联合,再借助媒体的力量一起推动政府的改革,这就是我的看法。

赵福全: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核心就是要破除一切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国人的创业与创新。实际上,像乐视、蔚来汽车等这种跨界行为,也是在响应国家的号召,实实在在地参与创新、寻求突破,国家如果不为其创造适宜的条件,我认为创新就会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资质问题又涉及到一个最核心的问题,品牌到底怎么办?李总肯定是想创造自己的汽车品牌,因为品牌是企业文化的象征和传承,但又和资质直接联系在一起。关于品牌的话题,李社长也曾经多次撰文阐述,请李社长谈一下您的看法。

李庆文:中国汽车产业最大的痛就是缺少品牌,最大的缺失也是缺少品牌,特别是乘用车。目前中国乘用车品牌还是以合资公司的品牌为主导,而合资公司的汽车品牌基本上是以跨国公司的品牌为主导。一直以来,这也是中国汽车工业备受社会各界批评、指责、诟病的最核心问题之一。对汽车略知一二的人都能分得出路上跑的大多是合资品牌,不是咱们中国自己的自主品牌。传媒界甚至还对中国汽车市场做了品牌划分:日系、德系、美系、韩系和自主等,而自主品牌在这其中是比较微弱的,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去年中国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有所提升,主要是SUV热销的原因。

那么,在SUV火爆热销和为中国品牌占领阵地的过程当中,谁是领导者?谁又是骨干企业?显然大家都知道,长城汽车是中国自主品牌SUV市场的领导者,是骨干企业。问题在于为什么是长城汽车由过去名不经传的一家民营企业,最终成为中国SUV市场的领导者?而那些拥有资本、技术、人才、管理优势的国有大型汽车企业却没有成为领导者,这不得不令人深思。

刚才徐和谊董事长也讲到品牌非常重要,还举了同仁堂的例子,同仁堂的品牌为什么能传承300多年?品牌之所以能够成为品牌,其关键就在于传承,这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用工匠精神去捍卫、去保护。中国的汽车战略,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让现有的品牌结构发生变化。那么,如何打破中国汽车市场现有的品牌结构?从长城汽车占领SUV市场、确立自己的品牌这件事中,或许我们能够获得一些启发,中国的汽车市场确实需要再进入一些新型的、具有狼性文化的创新企业来博弈。

我们需要不怕失败、勇于创新、积极变革的狼性文化。猫性文化不行,总是守在家里,成不了大事。有了这些新兴力量的加入,中国汽车市场的资本结构势必产生相应的变化,而资本结构的改变又会拉动技术结构的变化,最终引发品牌结构的变化。因此,我坚信在“十三五”期间,中国汽车市场的品牌结构一定会发生变化。谢谢。

赵福全:谢谢李社长。最后一个问题,在中国汽车产业未来重塑的过程中,解决基本的代步需求,已经远远不是80后、90后甚至00后对汽车的追求了。徐进总刚才也谈到了中国汽车产业缺乏软实力的构建,但是要让中国人一谈到车就有一种疯狂,有一种爱,有一种情感,我认为可能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说文化本身就是未来支撑汽车强国梦最核心的要素之一。那么,您觉得在中国汽车文化的培育过程中,媒体应该做哪些工作呢?

徐进:我可以很骄傲地说,凤凰是有自己的文化的。凤凰卫视走过20年,凤凰网走过10年,凤凰人以他们非常独特的视角,深度报道新闻热点,或者说提供一些差异化的稀缺资讯,带给全球华人与众不同的视听盛宴,我身为凤凰人对此非常自豪。春节的时候,还听到我们当地的领导说我只看凤凰网,这就是凤凰文化的魅力,也是我们品牌的骄傲。

言归正传,我觉得中国的汽车文化现在最缺乏的是与流行文化的结合。我现在看汽车广告越看越觉得没意思。也许是因为我做了十几年的缘故,这些广告没有让我有产生购买冲动的感觉,因为它讲的内容我基本上都明白,它只是在描述自己,而没有描述我,这是最核心的问题。没有转换思维,又何谈“互联网+汽车”的变革呢?当然,互联网和汽车所处的立场不同,对于陈总来说,倒不失为好生意。

陈玉东:确实,博世现在对互联网是深深热爱和积极拥抱的。不论是人员配备,还是软件开发,我们现在的投入都非常多。博世现任CEO就是做汽车电子出身的,他在将近十年前就要求我们所有的产品都要有自己的IP,因此,“互联网+”也好,“+互联网”也好,我们就是希望可以通过互联网来改变未来的产业形态。当然,我们也有自己的重点,就是以智能化、互联化和电气化的“三化”为目标,会沿着这个方向积极推广新一轮的产品。总而言之,博世将顺势而为,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创造更多价值,也希望我们的合作伙伴能看到博世的价值,最终实现共赢。博世品牌已经130年了,希望我们与新老车企能够共同携手,再创一个130年。谢谢。

徐进:文化的构建在很多时候需要勇敢的企业和勇敢的企业家去做勇敢的尝试。我今天听完大家的发言,心情也非常激动:徐和谊总,立足于传统产业的变革,积极推进北汽新能源与“互联网+汽车”的发展;李斌总,骨子里流淌的就是互联网人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血液,他正领导着蔚来汽车尝试革命性的探索。所以我认为,我们不妨以不同的人为中心,尝试更多的创新与变革,也许这本身就是汽车文化中很重要的一种,未来还可以从国内走向国际。

当然,这其中肯定会遇到付老所说的政策或者说行业的禁锢,但是,我认为“互联网+”本身就是更加的开放和更加的共享。互联网已经把汽车产业这扇门打开了,现在是有一些人能不能冲出去的问题。我个人喜欢创新,也欣赏不安于现状、勇于创新的人,这就是我的想法。

赵福全:通过今天的交流,大家都感触很深,发表了很多真知灼见。汽车产业不缺论坛,但能像今天这种层次、这样敞开心扉的交流我想可能也并不多。我们看到了带领着北汽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迎接变革的徐和谊总;不怕失败、勇于创新的跨界新锐李斌总;锐意进取、追求卓越,以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创造更大价值为己任的博世陈玉东总;涉及领域广泛,如今是传媒领域领军人的徐进总;更看到了对汽车产业有执着的追求、充满深切情怀的付于武理事长和李庆文社长。

今天的时代变革究竟谁主沉浮?看到差距,谈到变革,徐和谊总热泪盈眶;李斌总说我需要一个资质,我要创立自己的品牌;付理事长说中国汽车产业的诸多问题不加快解决就是阻碍深化改革……中国汽车产业承载了太多人的梦想,国家也已经认识到汽车产业的重要性,在众多汽车人的努力与呼吁下,汽车产业终于写进了“中国制造2025”。

纳入“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就意味着未来30年汽车产业承载着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任,汽车产业是载体、是龙头、也是抓手,更是未来充满了机遇与挑战的战略产业。汽车强国梦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也需要不断有新力量的涌入。或许十年之后,又会有人说,李斌,你的狼性不够,到那个时候,相信小李斌就会站出来说,我有更强的狼性,我来接着创新。是的,科技的创新与产业的进步是无止境的,未来社会将进入万物相连的时代,这个时代不单单要靠技术的更新来支撑,更需要的是战略的更新、理念的更新、文化的更新!

最后,感谢各位参与今天的《赵福全研究院》特别节目,也就是“《洞见汽车强国梦》新书发布会暨重塑汽车产业巅峰对话”活动!感谢凤凰汽车搭建的平台,让我们这些老友相聚一堂,共叙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更感谢各位专家的真知灼见!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我作为主持人终于可以上场了,两个多小时,所有的大佬还有业界精英的发言。我一直非常非常认真的在听,我觉得在十年前我拥有第一辆车的时候,我的父亲跟我说,车是你的第二个家,但是我觉得这个梦想好像没有实现,代步工具离家太远了。今天听了诸位的发言之后,觉得我离我第二个家的梦想越来越近了。再次感谢各位老友的发言,希望大家继续关注凤凰汽车,继续关注《赵福全研究院》第五季。谢谢大家。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手机应用

    凤凰网汽车&凤凰好车

文章导航

返回分页浏览>>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