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行业
凤凰网汽车>行业>产业评论>正文

工信部开油耗罚单 自主品牌临6.9升红线

2014年05月14日 09:28:22
分享到: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范文清 王欣

工信部对车企油耗超标行为开出“罚单”。5月7日,工信部就《加强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管理》公开征集意见,并在通知中首次明确,对于上年度平均燃料消耗量不达标的企业,将暂停新品公告和产能审批。

据接近工信部的知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央视“3·15”曝光部分检测机构制造虚假油耗,令工信部等主管机构压力倍增,是促成此次“通知”出台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根据2009年中国在《哥本哈根协议》中做出的承诺,到2020年中国将碳排放强度降低40%~45%,为实现承诺,工信部等相关督导部门压力巨大。截至目前,已有多家调查机构公布,汽车尾气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作为主管部门,工信部有责任通过政策手段督促车企尽快通过技术改造降低油耗。

根据工信部此前公布的目标,到2015年我国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要降至6.9升/百公里。此次“通知”增加了一系列惩处措施,也是为了推动此目标能如期实现。这无疑给自主车企带来较大压力。据了解,目前多家自主车企正通过节能技术改造和新能源汽车规划向6.9升红线冲刺。对他们而言,冲刺能否成功将决定企业未来的生死存亡。

工信部彻查油耗数据

今年,央视“3·15”曝光部分检测机构制造虚假汽车油耗后,工信部立即责令产业司和装备司的相关领导带队,对汽车油耗第三方检测机构和所有车企上报的油耗数据进行彻查。“行动从3月下旬开始,力度空前。”上述知情人士称。

自2009年开始,工信部就出台了若干文件,要求企业的油耗必须通过国家指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确认。据了解,目前全国只有6家机构受国家认可做车企油耗检测数据。在调查中,工信部对这6家机构一一排查。

此前媒体质疑的焦点是,第三方检测机构由于主要靠检测生存,车企是其衣食父母,所以客观公正性难以保证。对此,工信部的看法是,还是要让第三方检测机构形成垄断,不能放权。

“事实上,在制定油耗检测制度之初,有许多车企申请检测资质,都被工信部否决。政府心里也清楚,这是一个利益巨大的市场,一旦放权,就容易形成恶性竞争,有人就会出于市场利益作假,与其这样,还不如设立第三方检测机构,用垄断的方式挡住诱惑。”知情人士称。

2013年3月,工信部、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发布了《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核算办法》(工信部《公告》2013年第15号),以此建立了我国对乘用车企业的平均燃料消耗量核算及通报制度。

该核算办法主要参考欧洲标准,对被检车辆的车身重量、检测时的行驶速度等都有硬性规定,稍有偏离就会影响最终油耗检测结果。所以政府方面也不愿意因修改一条检测要求而推翻整套测试系统,而是把此次彻查的重点还是放在对汽车企业的督导上。

在5月7日公布的“通知”中,工信部罕见地晒出了2013年度所有乘用车企业的平均燃料消耗量情况,涉及79家国产乘用车企业和25家进口乘用车企业,并对未达标的12家进口车企和22家国产车企用黄色字体进行标注。

工信部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加强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管理”,以确保实现2015年我国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6.9升/百公里的目标。

为此,工信部特别联合其他相关部委对不达标车企制定惩罚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公开通报、暂停受理不达标新品公告申报、要求现有达不到车型燃料消耗量目标值车型停产限产、暂不办理该企业投资扩能项目,以及在海关通关审核、进口检验、生产一致性核查等方面加强监管等。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手机应用

    凤凰网汽车&凤凰好车

12阅读全文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

文章导航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