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维持用户活跃,滴滴、快的两大打车软件的补贴还在通过各种形式时不时进行发放。这让外界对其“烧钱”换用户模式的盈利前景画个问号。
赵冬称,商务租车支撑调度服务费收取的依据是它有足够高的客单量,每趟车的客单价都在比较高的水平,客单价在100块左右,可以支撑15%-20%的佣金收入。另外广告也有收入,但不是将来主流的收益。
“其实我们的投资人不仅有阿里,还有很多都是财务投资人,财务投资人不会因为阿里的战略目标而投资的,是因为能赚钱才投资的。”赵冬表示。
“中国的打车软件肯定比美国的UBER做得更好,UBER市值是180亿。能提供一个很好的产品,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赚钱比较容易。”王欣笼统地表态称。据悉,UBER是靠收取每单15%-20%的调度服务费盈利的。
偃旗息鼓一阵子后,老对手又要在同一领域展开正面对垒。
若不再选择延续砸钱的推广模式,自然转化将代替补贴成为用户获取的主要途径。两大打车APP目前虽然不及补贴高峰期接近千万单,每天仍有几百万订单量。
此一役的惨烈度应该不比上一次补贴大战。但对于处在盈利强烈渴望阶段的打车APP,意义非同小可。
“这就是目前最合理、最正确的盈利方向。因为短期来看,在白热化竞争条件下靠出租车是没有办法盈利的。”赵冬认为,商务租车至少目前没有特别明显的市场管制,是能够生产运能的,而且客单价高,用户更有购买力,相对来说增长性更强。
赵冬说,三个月内,战火将蔓延开来。
不过,商务租车市场还会是滴滴、快的两家的吗?先于他们,探路者已经有易到用车、AA租车、uber等,积累了一定用户。三年前,易到用车最先试水“约租车”市场,全国有200万用户,计划今年开通20个海外城市。AA租车今年势头凶猛,引入特斯拉租车作为噱头,还从易到挖走了不少司机。
而且几家切入点迥异,谁更为明智,还尚待检验。
例如定价策略,一号专车平均租用价格是出租车的两倍多,意图避开原有打车市场,创造新的市场机会;易到的价格只在出租车基础上加价20%、30%,与出租车直接竞争,想要分食原有打车市场。
此外,由于是新兴的概念,“约租车”市场没有法律规范,也没有明文说它是合法的。“不要说互联技术进入城市交通,现在就连城市交通自身的法律都没有。”交通部管理干部学院教授张柱庭表示,现在全国人大关于城市交通公交、出租、轨道一类的问题,立法是空白的。在国务院层面上也是空白的。
像当年开拓打车APP市场一样,“约租车”APP又要开始新一轮颠覆。
智能用车市场待“点燃”
神州租车曾凭“两证一卡”颠覆了传统汽车租赁行业,现在新人们拿出了更新的模式。
在财新传媒上周末举行的“城市交通行业发展论坛”上,快的、滴滴、易到用车、AA租车等约用车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一齐亮相。这些同业者的发言并没有太多“火药味”,大家讨论的重点还是如何把盘子做大。
按照快的打车估算的模型,“约租车”市场规模有望达到每年4000亿。
易到用车早早进入该领域深耕,但有碍于智能手机普及率及使用频率,迟迟没有建立起口碑,易到用户的用车体验在朋友圈、微博里面传播也是今年以来的现象。
从易到用车的角度,或许在暗暗期待曾经创造了“奇迹”的快的、滴滴介入后,能彻底引爆“约租车”市场。他们可以共同提供标准化的价格、服务,击败中小租赁公司。
另一方面,打车软件的加入一定也令易到们颇感紧张。身经百战的快的、滴滴已经掌握着流量入口,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如果单一APP就能解决出行问题,既能叫出租车也能叫商务车,为什么还要再装一个呢?
“打车之战”似乎成为了移动互联网影响城市交通的分水岭。除了打车、商务租车,还涌现了爱拼车、PP租车、e代价等用车APP如雨后春笋,茁壮生长。
神州租车曾凭借“两证一卡”颠覆过低效的传统汽车租赁行业,现在新人们拿出了更新的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目光远大的APP产品本身还有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比如,一号用车刚起步,城市拓展仍在进行当中,响应速度并不尽如人意。易到签约的汽车租赁公司有的“征用”了私家车,乘客体验不一致。而AA租车的定位不准确则让司机师傅大吐苦水。由于定位关系到里程数确定并直接影响司机收入,跑了14公里最终只能拿到8公里的钱,对司机积极性肯定极大挫伤。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手机应用
凤凰网汽车&凤凰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