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行业
凤凰网汽车>行业>产业评论>正文

凤凰汽车《轩辕坛》:两会汽车热点解读

2016年03月02日 17:22:46
分享到:
来源:凤凰网汽车 作者:综合报道

陈全世:我觉得骗补的是个案,不是普遍的现象。说难听的话,从我来看国家政策的空子是有的,是可以钻的。有的是骗补,有的是合法地去拿补贴,但是又不合理。因此我觉得我们的补贴政策要逐渐修正,出现问题要去纠正。制订的政策要透明,不是几个人关在那儿制订完政策就不能修改了。这是很大的问题。实际上做这个政策的人非常困难,他们的难度很大,我也知道。但是他们制订的政策出来以后,几个人制订的政策让全国人去执行,肯定会是问题比较多的,政策补贴本身有很多是不合理的,因此要及时根据社会的情况进行反应和调整。政策制订以后,有时候觉得政府的政策不能朝令夕改,但是出现了问题要修改。

举个例子一个面的的车搞成了物流车以后装了61度电,61度电多少公斤呢?又是磷酸铁锂,大概800公斤,面的的载重量也就是700公斤,实际上超过整备车了。从我来看,这个车已经无法行走了。但是把轮胎气打足可以负载高一点。你说这个是骗补呢?是合法的,但是不合理的。我们搞车的知道这个车没有载重量了,实际上也是无法用的。如果再装货就严重超载了。这种情况是合法,但是不合理的。

主持人:有很多的灰色空间。

陈全世:就是合法的不合理,从汽车专家来讲肯定是不对的。但是从政策方面来讲是对的,一度电补贴1800块钱,60度电就补贴高多了。因此给他补贴的钱,不能超过这个车本身燃油车的总销价,面的车补贴3万块钱,你一下子补贴了10万那就不对了。上线是买一台车本来是5万块钱,最多不能超过这个比例,超过这个比例后在市场就不对了,补贴就走样了。但是从政策来讲是合法的,也很难改。

徐秋华:我基本上同意陈教授的观点了。讲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我觉得我们中国的国企、中国的企业一定要具备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因为这是将来发展的根本。从上汽集团的角度来讲,上汽集团从2009年就开始搞新能源汽车了,我们在电动车上面,在“电机、电池、电控三大电上面都掌握了比较全面的核心技术。上汽集团在新能源上面的投入也是非常巨大的,从2009到现在为止大概投了60多个亿。

上汽大通背靠上汽集团的雄厚技术实力,所以我们是这两款EV80、G10是依托于上汽集团现有技术的纯电动技术,是正向开发出来的产品。讲到安全方面,我们对安全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产品开发是按照流程正向开发,在电动车上面也是按照整车开发的流程来分布验证的,尤其比较关注在电池上面的电池管理系统,以及车辆高压电的主动防护安全,我们是做了大量的技术保障,包括正向碰撞、测向碰撞、高压防护。

这些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们认为推出的产品一定要达到非常高的安全要求,就是要对得起客户,要树立客户口碑。

从实际的使用上来讲,我前面讲上汽大通去年卖了1000多台纯电动汽车,在上海、广东、北京,北京是提供北京市民的蔬菜物流,口碑是相当不错的。而且我们的产品是实时监控的,从实时监控上来讲,现在90%以上的汽车都是在正常的使用。累计到现在,EV80的行驶历程总的加起来已经超过了30万公里,这是我们后台的数据。因为这些投入,所以国家有序地支持还是有必要的,从这一点上面我们应该是也共同认识的。

第二方面就讲到怎么样把有序的支持能够让真干实干的企业得以发展,让鱼龙混杂的企业退出历史舞台。前面也讲到政策的实施调整,包括对汽车企业市场的准入、生产一致性,包括在使用欢迎里面监管监控,我觉得这也是必要的。因为只有让健康的行业就要像一个树一样,要像一个孩子一样,一定要给予教育,给予浇灌,给予保养维护的。只有这样这个行业才能健康和快速发展。

主持人:请问苏理事长,关于陈老和徐总的一些观点,包括我刚刚提到的骗补、行业标准别一刀切的话题,您是怎么理解的?

苏晖:我认为这个问题应该客观,任何一个事物比如像新能源汽车算比较新的事物,必然有不完善向完善、不成熟向成熟的过度。这个期间出现一个问题很正常,我觉得没有必要大惊小怪。比如对骗补问题,我同意陈老的观点。可能一部分企业有这样的心态,但是像一汽、上汽等等并没有出现这个问题。

我更赞成钻了政策的空子或利用了政策,我们怎么办?要严格法规慢慢总经经验。比如新能源汽车限行政策,不限行不限购,不仅仅影响到限购先行的政策,也影响到其他城市。好的方面是新能源汽车多了对改善环境有利,但是交通总量还是增加。像去年北京卖了50多万辆车并不少,我觉得应该客观地看待,按照市场经济的时代,难免出现政策上的空子,包括行规政策。现在北京也是过量建充电桩,每5公里要有一个充电桩。现在产量也跟不上去,有没有这么大的社会需求?我觉得还是要在法规上严格起来,要解决标准化、通用化问题,什么车都能用。不能说只能用某一款车或某一款车型,这个问题不行。在严格法规的同时,根据市场需求要严格一些标准,把标准制订严了,这样对新能源汽车比较稳定的发展,对比较正向的发展更有利一些。不能一个政策出来以后大家蜂拥而干,动用全国所有的力量来干不一定是好事,还得要尊重科学和技术。

陈全世:好多人没有理解好充电桩,本身充电桩三项标准你清楚吗?不清楚。有搞技术的人管,他丢不知道充电桩能不能弄好。

苏晖:温州要搞一个汽车园区,我们去搞咨询。温州所有4S店都在准备一个场地,准备一个业务部展示新能源汽车,要建新能源汽车部,要研究新能源汽车售后。但是出现了一个现象,他们对2016年的订货量都持怀疑态度,在观望,这就说明他们对市场的信心不足,至少在这里信心不足。

主要的问题是什么呢?第一个问题,是安全问题。解决起来也需要有一个过程。

第二个问题,行驶里程问题。前天我看微信外媒报告了一个公司,正式发布了汽车可以行驶一千公里。我觉得这毕竟是件好事。随着技术的成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问题都会得到解决,这个期间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很正常。

徐秋华:我想补充一下,有序的市场监管是有利于一个新兴行业的发展。从我们国家的行业教训上来讲,当时有些行业也是新兴国家,国家政策支持以后一哄而上,过段时间一哄而散。我们作为汽车制造企业,我们也不想看到的。从上汽的认识,我们觉得新能源汽车肯定是将来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中国汽车工业在传统汽车上面要超越世界的汽车技术潮流,看样子很难。但是我们新能源汽车是提供给了我们一个历史性的弯道超车的机会,是让我们中国汽车工业有可能在将来能够走到全世界汽车行业的前列,至少是之一。我们从汽车厂的角度上来讲,我们最大的担忧是希望这个行业不要无序地发展,是要有序地发展,让真正的良币运行起来,把劣币赶出去。

我们是有历史教训的,有一些行业一哄而上,然后一哄而散,这就麻烦了。

苏晖: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宣传力度太小,或者科普力度太小,使很多消费者误解了。比如充电问题我听到的充电问题,有说10分钟、20分钟、30分钟、2个小时、6个小时,6个小时是消费者说的。消费者地库里有一个充电桩,每天晚上回去充,需要充电6个小时。我想伊始正厅,应该像陈教授的专业部门应该去发布。如果让消费者把握时间谁没有办法把握。如果一个车需要充6个小时,再多的充电桩也没有用。我觉得在消费者使用和普及的时候要严格。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手机应用

    凤凰网汽车&凤凰好车

上一页123456阅读全文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

文章导航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