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坛之中总是流传着很多传说,最让人耳熟能详的自然是“XX三样”,从老三样到新三样再到精三样,每一种三样出现的年代都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冀。这些车型不一定是当年最昂贵的,但一定是当年最不一样的烟火。
老三样当中风头最足的当属桑塔纳,在美日都看不上中国市场的年代,大众毫不犹豫地和中国开设了国内第一家合资厂,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批量生产。
80年代有没有豪车,当然有,有家世背景的家庭还能得到购买二手豪车的指标,开上奔驰之类的豪车。但那个时候,一辆奔驰远比不上一辆桑塔纳有派头。因为,桑塔纳的造型和大家所见到过的车都太不一样了。
中国有自己生产的车型,比如红旗,但出于宣传的需要,清华设计的红旗造型被要求“昂首挺胸”,代表中国人民的形象。众所周知,流线型才能省油,挺起胸的造型就让红旗百公里达到40个油,普通人家自然消费不起。看多了雄赳赳气昂昂的车型,突然有一天,街上开始出现的桑塔纳,线条流畅简洁,就像一股清新的风拂面而来,让人觉得神清气爽。
桑塔纳的走红还离不开它的车身颜色,在此之前,从红旗到奔驰都是黑色,稳重大气,再不然就是伏尔加那种暗沉的土黄色。桑塔纳进入中国则带来了青春洋溢的红色,是奔放的,是热情的,就像很多人对改革的期盼一样。
而捷达的热销很大程度上则享受了桑塔纳奠定的基础,桑塔纳的出现让人们对德系车充满了向往,而捷达就是当年最便宜的德系车,有着最经典的德范。德范的刹车:脚感舒适,力度适中,制动线性;德范的转向:低速轻快,高速沉稳;德范的自动变速箱:轻踩缓慢提速,重踩快速降档......
捷达桑塔纳的走红可以说是一路顺畅的,相比之下,富康的成功之路则显得颇为坎坷。作为两厢车的领头羊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初是并不被接受的,但那时仍然有很多勇于尝鲜的人,吃过螃蟹的人都说好之后,富康也渐渐被接纳,成为中国两厢车先锋,开创了中国两厢车的时代。
老三样可以说是改革年代人们内心世界的缩影,奔放而热情,好奇而勇敢。
新三样:满足温饱要享受,配置意识初萌芽
进入21世纪初,进入小康生活的人们逐渐在心里萌发了对“享受”的渴望,这个时候出现的新三样有着很明显的特征:配置丰富。
“新三样”中第一个上市的,是2002年7月发布的福美来精英级和尊贵级,原型车为马自达的FAMILIA,虽然当时的售价高达16.56和18.36万元,但由于原装1.8升发动机、真皮座椅、自动空调、天窗、6碟CD音响、8方向驾驶座椅调节等丰富的装置,加之1年以后,海马迅速投放了1.6升的福美来,价格下降到13.36万元,使福美来迅速受到了市场的认可。而第二个上市的凯越则同样把“配置”作为亮点,标配电动天窗和真皮座椅,8向电动驾驶座椅、4向调节保护头枕、自动恒温空调、自动感应式雨刷等一应俱全。
到了2003年年底,凯越的地位则受到了伊兰特的威胁,更大的空间、更良心的配置、更低的定价。电动天窗、CD、6声道喇叭以及四轮盘式刹车系统和4个安全气囊,这些“好东西”都集中在一辆售价15.6万元(手动挡)和16.68万元(自动挡)的轿车上,在当时的紧凑型轿车当中实属少见。
新三样风靡街头的年代,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在温饱线以上提升,人们对性价比有了比较清晰的类比标准:配置全、价格低、空间大。
精三样:对生活有了更精致的追求
对于“精三样”的一汽丰田花冠、一汽大众宝来和东风标致307,从销量和价格定位来看,它们明显更像是中级车的二级梯队,背靠日本或者欧洲地位显赫的汽车大公司,以制造质量优良、个性鲜明的中档车为目标。其排量基本和“新三样”相同,但是车身比较紧凑,定价也多在13万—19万元之间。花冠、宝来、东风标致307的目标客户群主要锁定于知识层次较高、收入较高和品牌偏爱的家庭用户,它们轻易不打价格战,走的是“精致化”造车的路线。
精三样和新三样风行的年代基本相同,相比之下,精三样更受到中产阶级的青睐,他们在当时社会上相对富有,靠知识和技术谋生、有较高文化修养和高质量的生活,对社会主流价值和现存秩序有较强的认同感的群体。在对物质的选择上,他们非常注重品牌、品质、科技含量以及是否与时代同步。
21世纪初人们在满足基本的物质生活之后,开始对精神生活有所追求,品质和精致是他们最想要获得的标签。
茶哥总结:流行的事物意味着被社会上的大多数人所接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社会心理的一种折射。老三样是突破,新三样是觉醒,精三样是追求,现在的车市偏爱SUV,你认为这反映的是什么样的社会文化?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手机应用
凤凰网汽车&凤凰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