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朗逸PLUS变身“全新一代朗逸”,好戏才刚刚开始。
相对于PLUS暗含“增强”抑或“改款”而言,“全新”则显得更为洋气与逼格。11.59-16.29万元的价格,也让全新朗逸成为最贵的LAVIDA。尽管全新朗逸的售价公布引来不少吐槽,比如说“低配车星仅有两个气囊”、“丐版车型赠送原厂手机支架”,等等。
但,有多少吐槽就有多少赞扬——有观点则认为,这是朗逸车型最拿得出手的一次、朗逸是合资自主车型的典范,云云。
实事求是地讲,上海大众朗逸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留下的作用丝毫不亚于它的前辈——第二代的大众Passat。
在2006年的北京国际车展上,彼时的上海大众正式发布了哪吒概念车。这辆概念车既是上海大众合资二十余年后首款自主研发的概念车,也是当时合资企业阵营中第一次出现由中国的设计团队进行开发的产品。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刚好是国外汽车企业大举进入中国市场投放合资产品的黄金时代。也是业界对于汽车合资企业是否只是代工的讨论最热闹的时候。上海大众哪吒概念车的推出,很显然是合资汽车企业对中国市场的一次有益尝试。
在2008年,基于哪吒概念车的造型理念打造而来的朗逸正式上市。彼时,大众的家族化套娃设计开始出现雏形,而德国大众那边也正在迎来新一轮的家族化设计。相比于越来越凶悍的德国大众,除了车标之外,上海大众的朗逸和它的同门师兄弟们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多的造型上的瓜葛。
由于由中国的整车开发团队进行开发,所以第一代的朗逸也针对中国市场的喜好进行了大量的本土化改进。比如说,那个看上去很大的内部空间。而且上海大众还给朗逸的大灯赋予了一个极富中国韵味的名字——丹凤眼式大灯。
这种接地气的做法使得上海大众朗逸在亮相之后就迅速赢得了市场的认可,并且在短短数年内成功的取代了比亚迪F3在轿车市场一哥的地位,以月均销量3万辆的水平雄霸中国汽车轿车市场排名第一位。这种情况一直到现在也没有过太大的变化。
由此可见,朗逸是成功的。不过,合资品牌要做自主开发的难度远远会大于本土企业。德国大众在朗逸成功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似乎也在有意无意的限制着上海大众的自主开发能力——本应在四年前就换代的朗逸一直拖到了现在。
在这个过程中,承袭自哪吒概念车上的那种浓烈的中国风设计也随着两次改款的到来变成了与德国大众相同的家族化设计。包括现在刚刚上市的新一代朗逸,也只不过是在德国大众新一代套娃设计上的中国改进。
可以这样讲,2008年上市的第一代朗逸,是上海大众的设计团队最独立也是最辉煌的时代。朗逸的故事,就像爱情一样,刚发生的时候就达到了颠覆,然后就一路趋于平淡了——如今寡淡到了“友谊阶段”——爱情让人觉得美好,但它终究短暂,友谊可以长久,但有时候却难以保证不被利益所裹挟。
当然,我对于第一代朗逸的认可,是基于对独立自主的设计团队的认可,而这支团队的核心也就是现在的上汽设计团队。比如目前,上汽乘用车造型设计总监邵景峰就是彼时上海大众设计团队的一员,而他也主导了哪吒概念车的设计。尽管设计出色,但实事求是地讲,第一代朗逸这辆车有很多工程上的Bug。
比如说,那个看上去很大的后座空间设计实际上是通过缩短坐垫长度达到的,这显然太过于投机了。而整车驾驶起来的质感相比于印象中的大众也是相去甚远,尤其是1.6L版本的车型,几乎是把大众系列所有的短板放大后集于一身了。
而第一代朗逸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也要得益于那个在大众光环照耀下的不高的售价以及上汽大众遍布全国的售后体系。这样的前提使得朗逸除了可以满足家庭的使用需求之外,还可以更多的去满足很大一部分非家庭使用的场景和行业。
比如说出租车行业、教练车行业以及我们非常熟悉的神州租车。尤其是在经过了两次改款之后,这种定位就变得尤为明显。
而在新一代的朗逸上,我们也同样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到这辆车在设计时候对于这种行业用车定位的考虑。比如说,低配车型上那个备受吐槽的手机支架。
不过恕我直言,这个手机支架的设计还确实是动了些心思。低配车型的朗逸面对的大多是行业用户,这个区域会被加装上各种设备,比如说计价器等等。这个成本完全可以避免。
即便是对于家庭用户而言,说实在的手机支架用起来的效果绝对要比那些在汽贸城里掏钱加装的大屏好得多。虽然我知道买了低配车型的车主基本上会在第一时间把这个支架换成个大屏。
朗逸在十年的市场历练中,已经逐渐的细分出了一个低端紧凑型轿车的市场。而紧凑型轿车也因为车型序列的逐渐完善而迎来了全面的分化。那么再回到新一代朗逸的售价上来。
11.59-16.29万元的售价区间对于这样一辆紧凑型轿车而言,确实比主流同级车型要高。尤其是,能把1.5L自然吸气发动机车型定价到14万+,这真的算是勇气与自信的范畴了。
看到这里可能人自然而然想到的是大众的速腾——速腾也不便宜啊。但是考虑到速腾目前的终端售价,全新一代朗逸在价格上是速腾还要高一截的。
就拿同命名为280TSI DSG豪华版的朗逸与速腾相比,在配置上几近一致,朗逸的售价为16.29万元,速腾的指导价为17.28万元,但速腾这款车型有3万元的现金优惠,所以,朗逸高配车型上的优势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而最为重要的是,尽管全新一代朗逸运用了大众全新平台MQB,但它的后悬挂依然是“后扭力梁悬挂”,而速腾则是“独立悬挂”。
当然,全新一代朗逸最惧怕的并不是速腾,一方面,即便是现款速腾,在技术性上要比全新一代朗逸高一截,另一方面速腾即将换单,配置与技术层面的提升将是必然,所以,目前消费者群体也存在着差异。
此外,速腾多年来经营的高端紧凑型轿车的形象以及朗逸多年来的行业化形象是截然不同的。在面对家庭用户的实际需求的时候,速腾的这块牌子含金量要更高一些,另外驾驶质感也是要好一些的。
因此,单纯从价格与车型层面来看,全新一代朗逸真正对手是一汽-大众的宝来。就现款车型而言,宝来在仅仅是在车身车身尺寸上稍有劣势——长宽高分别比全新一代朗逸小了108mm、13mm和6mm,但在售价上,配置趋同的车型,宝来却低2万元左右。
但更具“戏剧性”的是,全新宝来在5月28日,也就是今天,将从青岛的新工厂下线,全新宝来也对产品进行了全新升级。那么,产品升级后的宝来更将是全新一代朗逸的真对手。
而结合一汽-大众对现款宝来10.78-15.38万元的定价区间以及宝来要与速腾进行价格“区分”策略看,全新宝来定价区间不会有很大变化。那这样一来,全新一代朗逸就将更加压力山大。
不过,上汽大众的精明是妇孺皆知的,“扁一些的速腾”——凌度,就能比同配置速腾就坐地贵上2万元+——“宽体超跑的概念”就是最好的含金量。
因此,对于全新一代朗逸,上汽大众不可能去硬碰硬去和宝来与速腾兄弟拼价格与技术,它的真正目的是“一鱼两吃”。
联想到此前在北京国际车展上这辆车刚刚发布的命名“朗逸Plus”,我们应该会很好理解新一代朗逸的这种价格变化,即通过新一代朗逸尝试着冲击相对高端的紧凑型轿车市场,而老一代车型继续上市销售,形成两代同堂以获取利润最大化。
中国已经连续9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而朗逸在过去十年的销量也突破了350万辆。从千禧年汽车真正进入家庭,中国汽车市场依然是一个纯增量型市场,尤其是过去的十几年,首次购车依然比重较高。
因此,于消费者而言,汽车不单纯是一个交通工具,而是兼具着“面子与形象”的意义——而这也是朗逸能成功的最大驱动力——大众logo、更便宜的价格。
尽管全新一代朗逸的实质性变化并不大,但所有质疑全新一代朗逸销量的“观点”都会被打脸,这就是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现状——相对于技术与产品力,消费者更关心全新一代朗逸是不是“更像帕萨特”。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