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成韬
导读:顶不住目前全球整体的汽车环境,大众欲通过涨价缓解自身压力。
据国际知名市调机构Focus2Move不久公布的GAD(全球汽车数据库)数据显示,全球汽车集团销量排行榜,其中大众以1,083万辆的销量再创历史新高,并继续蝉联冠军宝座。不过在增速方面大众集团2018年全球销量放缓,同比微增0.9%。
在品牌方面,仅大众乘用车销量就高达624.49万辆,占集团销量的57.66%,同比微增0.2%。其中大众在中国市场新车销售为311万辆,同比下降了2.1%,不过中国依然成为大众在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
与此同时,大众对外称:“由于全球各国都面临更高标准的排放指标和亚太地区一些国家推行的环保标准,大众现行定价已经无法继续支持运作,因此大众拟定在2019年中期大幅提高全球,特别是重点市场的新车销售价格。”这意味着,大众即将开启新的定价模式,通俗的说就是要开始涨价。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调高重点市场新车价格,对大众来说除了可以提高单车利润之外,还能减少新能源汽车研发资金上的压力。
利润大打折扣
去年,欧盟确定了环保新规,计划到2030年使汽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21年减少37.5%。这对于包括大众在内的部分欧洲车企而言是一则噩耗。想要实现这个目标,车企必须得控制燃油车的排放,同时还需要推出更多的新能源车型。
事实上,大众集团为应对新排放测试转换带来的“负面影响”、更高的分销成本和新产品的投资,以及为了实施电动汽车攻势,其2018年的营业回报率或仅能达到最低目标。另外,全球统一轻型汽车测试规程(WLTP)于九月一日正式在欧洲推出,大众汽车一直努力使旗下车型通过该项测试,也因此一度导致生产中断并带来定价压力。
根据大众乘用车品牌公布的2018前三季度财报显示,今年前九个月,大众乘用车品牌的交付量和销售收入仍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共交付460万辆汽车到客户手中,同比微增2.9%;得益于销量增加和产品组合的改善,大众品牌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增长7.3%至625亿欧元。然而,扣除特殊项目前的营业利润为23亿欧元,低于去年同期的25亿欧元;营业回报率为3.7%,同样低于去年同期的4.3%。
大众集团表示,其核心品牌大众乘用车今年的营业回报率将处于4%至5%目标区间的最底端。大众表示,为应对更严格的排放规定需要花费更多成本,此外分销费用和前期投资成本也更高。
自尾气门事件以来,大众集团通过精简汽车开发、削减材料成本等方式进行结构改革以提高效率和生产力确保产品销量和质量的平衡。但这些,远远不足以支撑大众在新能源汽车上所付出的成本。
排放门效应仍在继续
2020年,大众汽车集团预计将有约10亿欧元排放造假相关支出。这意味着,大众汽车集团5年来可能为“排放门”丑闻,付出超过30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358.8亿元)的代价。
大众汽车在饱受“排放门”事件之苦后,不仅在全球发布了“ELECTRIC FOR ALL”计划,而这项计划也以最快速度在大众汽车最为重要的“战场”——中国市场进行推广。在大众汽车看来,让尽可能多的中国用户用到其最新的电驱化创新技术是目前最为关键的举措。
目前大众汽车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投资总额约为910亿美元,约占全球新能源汽车总金额的三分之一,而这大部分资金将投向了中国。
根据大众集团的预测,中国汽车市场在2025年新能源车的销量占比将超过1/4。2020年,大众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新能源汽车矩阵将包括约10款车型,并且计划至2020年国产新能源汽车达30万辆。
这也标志着,这家拥有81年燃油车生产历史的老牌汽车制造商在产品电气化领域的宏大战略将正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抱团or自救?
毫无疑问,大众必须在扩大对外合作以及调整自身方面迅速实现突破。
当地时间2019年1月15日,大众集团和福特汽车CEO迪斯和韩恺特在北美车展期间公布了“更深层次的联盟”,合作范围或将涉及商务车、自动驾驶和电动车等领域,双方希望在研发新技术的过程中,帮助双方节省数十亿美元的成本。
另一方面,大众也即将在中国市场推出此前曾提及的“廉价车”品牌。有消息称在市场上持续热销了二十多年的一汽-大众捷达,可能在2019年,将会从一个车型升级为品牌名,并成为大众集团内与大众、奥迪、斯柯达并列的大众集团第13个子品牌,并以这种形式延续生命。不过新品牌诞生后,虽然可能会填补大众在低端市场形象,但长期来看,可能将进一步透支自身品牌力。
不仅如此,随着大众开启新的定价模式后虽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但消费者是否愿意为此而买单?
需要注意的,当苹果集团在去年提高了iPhone的新品价格后,市场份额却进一步丢失。虽然以629亿美元的营收,高于预期614.4亿美元;但在销量方面仅售出4690万部,低于分析师预期的4840万部。毫无疑问,市场价格对于消费者来说是极其敏感的,大众选择调价又将面对什么样的结果?
特别在中国市场,当几乎所有车企的定价都在下调时,大众率先涨价,是会像过去一样引发连锁反应,还是会被本土车企的崛起进一步蚕食市场份额?
文/余成韬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