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苹果一直竭力将其在自动驾驶方面的探索当作秘密,未对外界公开。
但就在近日,这家科技巨头对自动驾驶汽车项目的布局终于付出浮出水面。
美国时间6月25日晚9点,苹果向外媒证实,已经确认收购Drive.ai,具体收购金额还不明确。
Drive.ai由来自斯坦福大学的8名人工智能研究员创立,其中更有百度首席科学家、“谷歌大脑”之称的人工智能专家吴恩达的加持,现阶段还实现了L4级别的无人驾驶公路路测,解决了下雨、夜晚以及上下班高峰期等自动驾驶汽车驾驶环境复杂的应用场景……
豪华团队、明星ip、知名vc重金投入的Drive ai,此番由苹果“接手”,足见苹果在出行方面的野心之大。
而在确认收购Drive.ai 的当天,美国专利商标局更公布了苹果提交的远程控制和驾驶汽车专利。
这些消息,都在打破此前关于苹果放弃其自动驾驶项目“泰坦”的传言。
显然,手握着巨量的资金和技术资源,加之对顶尖人才的强大吸引力,苹果未来将会成为自动驾驶领域的一个强劲对手。
不过由于起步较晚等原因,苹果在自动驾驶方面的技术优势尚不明显。
“收购、挖角”拼凑成的“苹果造车梦”
自动驾驶的路很长,更适合圈内人“老马缓行”式成长,而拥有充足经验积累和弹药储备的企业,比如特斯拉、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甚至于滴滴、Uber、Waymo等公司,或许未来的机会相对更大。
但对于跨行业的苹果来说,难度不小。
2013年苹果正式宣布进军汽车领域,并开始从自己最熟悉的软件入手开发了车载系统CarPlay;之后建立一座汽车实验室,招兵买马,开启从谷歌、奔驰、特斯拉等公司“挖角”人才之路。
对比之下,通过收购、“挖角”来快速完成前期积淀对于苹果来更高效也更划算,早在Drive.ai被曝“卖身”之后,苹果就从Drive.ai公司聘请了数名硬件和软件工程师,而完成收购之后,苹果可以直接使用Drive.ai已经研发的技术。
DrDrive.ai不是其最佳选择,外界盛传了许久苹果欲收购特斯拉,但最后都不了了之。
2015年12月,苹果公司分别注册了“apple.car””apple.cars”以及“apple.auto”三个域名;2016年6月,苹果发布最新CarPlay版本,支持Siri语音控制,同时逐渐脱离第三方数据商制约,尤其是在地图方面。
2017年4月,苹果获得加州自动驾驶汽车测试许可证,以雷克萨斯RX450h为原型改造的测试车,目前苹果已有66辆自动驾驶汽车获准在加州上路测试。
2019年5月,外媒报道苹果公司在加州机动车管理局(DMV)注册测试的自动驾驶汽车已增至55辆。而苹果自动驾驶汽车研究计划名为“泰坦计划”。
相比谷歌旗下的Waymo、通用旗下的Cruise、特斯拉等无人驾驶公司,苹果造车更偏向于从操作系统和软件入手。
事实上,伴随目前自动驾驶创业企业洗牌,苹果则在这场“洗牌行动”中加速自身的资源整合,以此迅速跨领域进入汽车行业,进一步图谋出行大市场。
苹果的自动驾驶未来,在哪?
如今,自动驾驶已经被视作未来智能化汽车必备的“技能”之一。所以,无论是美国特斯拉、中国蔚来等造车新势力,还是BBA、本田、丰田等传统车企,以及谷歌、百度等定位于无人驾驶技术提供商的科技巨头,都为了能够在未来实现“L5”前赴后继。
但自动驾驶这条路目前确实充满坎坷、道阻且长。
简单来说,现阶段的自动驾驶,依然面临着相关技术成熟度、政策落地以及能否实现大规模量产的挑战。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用户的接受程度。
根据功夫AUTO获得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25000名全球受访用户中,有超过一半的用户表示他们不相信自动驾驶汽车是安全的,只有39%的受访者相信主流汽车企业能带来完善的自动驾驶技术。
由此可见,现阶段的无人驾驶技术依然处在较为初期的测试阶段,并且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消费者预想中的“放开双手”自动驾驶不可能实现。
所以,对于苹果而言,无人驾驶或许会维持一个“参与者”而不是“主导者”的态度,在逐渐积累技术经验同时,确保自己在这条路上不会掉队。
尤其在iPhone、Mac等核心业务市场受挫的情况下,加速挖掘自动驾驶领域辅助核心业务发展,并迅速落地达到商业化程度,确实是个不错的方向,也符合库克的商业价值观。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