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斯顿原创文章 | 哈尔
根据7月25日,日产汽车发布的2019年财年第一季度(4月1日至6月30日)财务报告数据显示,日产一季度净营收为2.37万亿日元,营业利润仅为16亿日元,跌至历史最低水平。该季度的公司净利润则大减94.5%,仅为64亿日元,在各财年的第一季度数据中,处于2009财年(亏损165亿日元)以来的低位。
日产称,公司盈利能力受到收入减少和外部因素(如原材料成本、汇率波动和符合监管标准的投资)的负面影响。
1
全球萎靡,中国反增
数据显示,日产一季度全球总销量同比下降6.0%至123万辆。其中,日本市场销量同比下降2.6%至12.6万辆;美国市场销量同比下降3.8%至35.1万辆;欧洲市场销量同比下降16.3%至13.5万辆(包括俄罗斯);在其他市场,包括亚洲和大洋洲、拉丁美洲、中东和非洲,日产的销量同比下降13.1%至17.4万辆。
反观中国市场,其销售额却增长2.3%至34.4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0.7个百分点,与全球其他市场销量下跌形成鲜明对比。日产称,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市场对日产轩逸、逍客、奇骏及东风启辰T60等车型的需求。据悉,2019年上半年,日产在中国市场共销售新车71.82万辆,日产轩逸上半年累计销售20.95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4.6%;奇骏1-6月累计销售10.56万辆,同比增长9.3%,稳居日系SUV半年销量冠军。
即使是在2018财年,日产因前董事长CarlosGhosn(卡洛斯·戈恩)被捕引发了内部动荡和业绩下滑交织,外加中国车市下行的大环境,日产汽车依旧在中国市场实现了销量的正增长,达到了156.4万辆,占全球总销量的近三成,就算说中国市场是保持日产在全球份额和市场稳定的重要支撑也不为过。2018年,在中国市场,轩逸累计销售46.36万辆,同比增长9.8%;奇骏累计销量达20.45万辆,同比增长12.1%,在日系SUV中位居第一。
不过对于中国这一全球最大的市场,日产在制定目标时却十分理性,2019年的销量目标仍然保持在160万辆,与2018年持平。我们知道,日产在华的销量主要由东风日产贡献,今年上半年国内车市也遭遇到了动荡,但东风日产依然达成了53.2万辆的销量,同比增长了0.3%。再加上今年东风日产旗下两款重磅车型逍客和轩逸又双双迎来换代,对于日产在中国下半年的市场前景应该是不用担心了,但其他市场就极具挑战了。
2
提升利润,美国市场成重点
面对严峻的形势,日产在此次公告中表示,日产正在实施战略性改革,以建立一个运营基础,确保在中期内实现可持续性的盈利。该公司正在优化成本结构和制造业务,对核心车型加大投入力度,提高产品竞争力,同时提升品牌价值,稳步更新其产品阵容,实现全球持续增长。日产CEO Hiroto Saikawa(西川广人)希望在2023年3月31日时,将公司的营业利润恢复到6%,日产去年的营业利润仅为2.7%。
在本次公告中,日产也宣布了之前就有传言的裁员决定。日产表示,为提高整体利用率,日产将在2022财年结束前将其全球产能减少10%,腾出资金投入到更有价值的电动化与自动驾驶研发。与此同时,日产还计划在2022年以前推出20款电动车型,以此提高面向未来的市场竞争力,新车从上市到全新改款的平均时间,从此前的5年加速到3.5年。与生产优化相一致,Hiroto Saikawa计划到2023年3月31日前将全球裁员1.25万人,这相当于日产全球员工总数的9%。
具体计划如下,到2020年3月31日前,将在全球8个地区裁员6400人,包括美国裁员1420人、墨西哥裁员1000人、英国裁员90人、西班牙暂停一条生产线并裁员470人、印度尼西亚暂停一条生产线并裁员830人、日本裁员880人、印度裁员1710人。
到2023年春季日产将再进行裁员6100人,将在6个地点进行,但日产公司拒绝透露裁减的细节。只是透露“裁员将集中在产能不足、生产小型汽车和生产Datsun的海外工厂,主要裁员对象是在工厂的工人。”
为了扭转局势,除了裁员减产以外,日产还计划改变美国地区的汽车销售方法,来复苏美国车市。Hiroto Saikawa计划改变戈恩在美国地区推行已久的“以价换量”、“以奖励金换业绩”的盲目扩张策略,希望通过提高零售比例来提高日产在美国的盈利能力,目标是将纯零售销量提高10万辆,将美国汽车销量恢复至140万辆。
据了解,由于价格折扣,日产在美国的利润率仅为1%~2%,而Hiroto Saikawa希望通过调整将这一数据提升5个百分点。毕竟,美国市场曾经是日产最大的利益来源,从这一市场下手来改变日产的成本结构再合适不过。
只是根据日本一家咨询公司的调研,截止至2019年2月份,日产在过去12个月的美国市场销售中,有四分之一走的是租赁公司的渠道,而非经销商渠道。租赁公司渠道的销售比重在北美行业水平大概是12%,日产的现状显然并不健康。Hiroto Saikawa也曾坦言,此前已有多家汽车企业在美国经历过类似的经销渠道窘境,但没有一家公司能在三年内迅速解决这一问题。
可见对于当下,面对颓势中的新政,承压已久的Hiroto Saikawa(西川广人)已有些力不从心。最终这场自救能有几分胜算,唯有时间可以给出答案。
About Astoncar
雅斯顿 |以消费者的目光探讨汽车,分享更多原创真实的汽车观点
Contact us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