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一台“时光穿梭机”,选择期限是往前十一年,那么你是会选择去追求旧爱,还是弥补遗憾呢?
如果是我的话,去底特律,寻初代CC。
初次亮相的大众CC在08年的底特律北美车展上可谓惊艳了众人。
原来一向“死板”的德国佬还能设计出这样“惊为天物”的工业产品。
其实CC的起初的全名为帕萨特CC,而CC的含义则代表着Comfort(舒适)以及Coupe(双门跑车)。其实……叫大众MM也挺合适的。
基于帕萨特B6平台打造的它,拥有着更低矮的车身姿态,配合“妩媚”的车身线条,怎么看都与帕萨特没什么“血缘关系”。
其实在我眼里,帕萨特B6这一代的设计语言,可谓是大众家族的颜值巅峰。
无论是初代CC,还是神车R36,“U”形的盾状中网以及不规则的“花生灯”,都要比如今大众的家族“套娃”设计更有神韵。
性感的“翘臀”、“含蓄柔美”的前脸、“迷人”的无边框车门……当这些词汇出现在大众CC这台车上时,令人忍不住多看一眼。
CC的横空出世,不仅改变了人们对大众“造型平庸”的固有印象,而且成为大众汽车探索运动轿跑车型路上的一块标志性的里程碑。
虽然CC早在2008年便首次发布了,但直到两年后,它才与中国消费者真正结缘。
与进口版本39万的起步价相比,国产版CC的起步价只有26万,看起来好像良心满满,实际上……
像是国外版本上的DCC主动悬架以及2.0TSI上更为平顺的6AT都被阉割掉了……(我们中国消费者缺的是钱么,是诚意!)
尽管在配置上国产版本在配置上没有拿出十足的诚意,但这丝毫不影响国人对它的喜爱。
CC上市的半年时间里,累计卖出了1.7万辆,在那个小众车型并不吃香的大环境里,“优雅迷人”的外观绝对占据了一多半的功劳。(这代CC简直就是众多男人的“梦中情车”)
时间来到2012年,还是在美国,只不过这一次不是在底特律(08年金融危机后整个城市都破产了……惨),全新一代CC在洛杉矶车展上正式亮相。
然而这一次,CC的外观设计并没有达到消费者的预期,用失望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在汽车媒体的相机闪光灯下,第二代CC有些黯然失色,因为……乏味家族式的设计终究还是来了,在号称“颜值在线”的CC身上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车头大面积的镀铬装饰条,以及趋于平庸的“套娃”前脸,使得初代CC上“优雅的气质”荡然无存。
相比初代CC“清秀的面容”,第二代CC如同一个带上各种装饰物品的油腻青年。
在阳光下这些镀铬装饰闪闪发光,它暗喜自己的“品味”。殊不知,这些正是CC这种运动家轿最忌讳的设计败笔。
尽管在外观设计上,第二代CC穿上了更加稳重的西装,颜值明显滑坡,但好在动力系统和配置方面有了不小的升级,算是挽回了些颜面……
除了1.8T和2.0T两款国内消费者熟知的发动机外,第二代CC还推出了一款3.0V6的版本。(可能想试图用强劲的动力弥补颜值的不足)
但是最终这一代的CC的市场销量并不能让大众集团满意,整容失败的它,甚至出现了连续六个月销量下跌的尴尬局面。(大众:老子在中国可是响当当的金字招牌,哎,丢人啊~)
不仅是在中国,在美国市场上CC的表现同样糟糕。其2013年的全年销量同比下滑了32%的。(美国人:Are you here to make fun of it?)
CC作为一款以高颜值为卖点的小众运动家轿,如果连外观颜值都在向“大众设计”靠拢,还怎么让消费者显摆买单。
第二代CC的失败,归根结底是定位的失败。为了家族化而家族化的设计,不仅让CC走下神坛,而且使大众不同的车型丧失了原有的设计个性。
大众汽车似乎也意识到CC销量滑坡的问题所在,2018年大众重整旗号改名为“Arteon”,别有一番从头再来的意思。
其实很明显能看出全新的命名方式,是为了区分以往的“套娃”的家族化设计,希望以新的名字开始一段新的旅程。
毕竟CC原来“舒适轿跑”的定义在国内并不适用,而Arteon更加贴近艺术的自身标签本来是一个新颖的尝试。
然而,直到国内上市,CC的名字依旧被延续下来,难道说一汽大众也被德国人的“偏执”传染了么?
不过好在第三代CC又重回了颜值巅峰,不同于以往大众车型,其前脸相对使用了更多的镀铬饰条,极具视觉冲击力。(那个帅气的小伙儿似乎又回来了)
大灯眼线与进气格栅的饰条连为一体,使整体的一体感更强,前脸设计也露出了一丝“锋芒”。
引擎盖上的六道楞线如同结实的肌肉,让车头两侧层次分明,如同肱二头肌和三头肌运动充血的感觉,充满力量感。
而在第三代CC标志性的那一抹卡库金,宛如初代CC的艾尼灰配色,让人怦然心动。如同多年后邂逅初恋女孩,那份心动和羞涩溢于言表。
然而就当我对"颜值重回巅峰"的第三代CC满怀憧憬时,现实情况却并不乐观……销量表现也没有像颜值那样光鲜亮丽。
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造成CC不受市场的宠爱呢?遥想当年CC推出的时间节点,也正是运动中级车刚刚兴起的时候,君威、睿翼、思铂睿等车型开始陆陆续续登上历史舞台。
十年的时间过去,CC的遇冷绝非偶然,它也代表了运动中型车小众车型在中国市场的尴尬境地。
即便像是主打运动牌的阿特兹,尽管拥有迷人“魂动”外观,以及“创驰蓝天”等黑科技的加持,依旧免不了边缘中型车的市场境遇。
而当年的美系运动中型车君威,即便在今年1-6月的累计销量达到了55739辆的销量,那也是依靠着较大的终端优惠换来的“数据繁荣”。
而CC市场表现不及预期也是情理之中,像这类运动中级车,普遍存在着实用性差、定位小众、与同平台车型的内部结构类似,价格偏贵等影响销量的客观因素。
小众运动中型车要么自降身段,放低身段,用更低的价格迎合市场。要么固守“清高”,成为品牌整体销量的增长短板,而CC显然属于后者。
笔者有话说:“小众车型需要资本和实力去支撑,单靠情怀始终不是唯一选择,如果不顺应市场情形,一味固守自己的产品底线,只会让市场地位变得更加难堪。”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