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宝马在四川成都拿到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许可证”,这一消息立刻在汽车圈掀起一阵热议,毕竟外资汽车品牌在中国获得网约车牌照实属首例。其实不止宝马,很多传统车企对于网约车市场也是寸土必争,其中国内不少车企已经先于宝马入局网约车市场,比如吉利的“曹操专车”、首汽集团的“首汽约车”、上汽集团的“享道出行”等等。
据悉,宝马计划先在成都投放200台全新宝马5系,包括传统燃油版和新能源车型,另外,宝马还将为这200台网约5系配备专属的司机,力求给乘客带来豪华的出行体验。
我们都知道,目前的网约车市场基本是“滴滴”一家独大,之前的“美团打车”在四个月时间内烧了近10个亿之后,老东家美团无意再进一步拓展“美团打车”项目。可见网约车市场非常烧钱,那么传统车企为何还要搅这趟“浑水”?湃客总结了四个原因。
天气越来越冷,而国内的汽车市场早已经入冬,今年1-10月,国内的汽车产销量在近20年来首次出现了负增长,10月份国内乘用车总计销售204.68万辆,同比下滑12.99%。对于中国车市来说,3000万的年销量可能真的是无法触碰的天花板,未来的情况可能会更不理想。
对于车企来说,近些年大规模得扩大生产线,产能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开弓没有回头箭”,如果不想裁员、缩减生产规模,车企就必须为自己的产品找到新的销路。目前来看,和车有关的,最有潜力的市场就是网约车市场。
虽然汽车销量下滑,车市萎靡,但是普通老百姓的用车需求从来不会减少。中国的车市想要再重复以前的辉煌已经不大可能,车企入局网约车市场,无论打的是什么高尚的旗号,最终的目的肯定是为了多产多销、创造盈利。
这里还是要感谢“滴滴”、“优步”等前期入局市场的网约车平台,它们的出现打破了出租车行业的垄断,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便捷、更优质的出行服务。以湃客所在的一线城市来看,出门打“滴滴”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一种习惯。
据相关数据显示,截止到去年底,以网约车为代表的中国移动出行用户规模已经达到了4.35亿人,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城市的各类人群。其中一线城市的渗透率达到83.9%,即使是三线城市之后,网约车在出行领域的渗透率也达到了56%。预计到2020年,国内的网约车市场规模会突破720亿美元。
今年有关“滴滴”的负面新闻在各大媒体刷屏,而“滴滴”也积极进行了整改。但是9月8日-9月15日,“滴滴”快车暂停23:00-次日5:00的深夜叫车服务之后,我们看到了不好的结果。黑车宰客、出租车坐地起价的现象屡见不鲜。“滴滴”出了问题,老百姓的出行却出了更大的问题,需求一直都在。
无论是宝马的出行服务,还是“首汽约车”、上汽的“享道出行”、吉利的“曹操专车”,它们的背后都有车企为它们做了强大的品牌背书。相比较“滴滴”这样的平台,传统车企的招牌会让人更相信它们的服务。特别是在“滴滴”频繁出事之后,消费能力更强的人群更在意出行的品质和安全。
从宝马公布的信息中,我们可以看到此次在成都投入的200台新5系中会有新能源车型,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530Le。我们都知道,新能源车由于充电不方便、车价较高、保值率低、故障率高等缺点一直很难被大部分消费者所接受。
但是如果作为网约用车的话,大家可能会更喜欢新能源车静谧而又高级的行驶质感和乘坐舒适感,而至于新能源车的那些缺点,交给车企自己去解决吧。
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要属吉利汽车旗下的“曹操专车”,目前在全国多地已经可以看到很多挂着“曹操专车”标志的纯电动吉利帝豪。消费者在享受纯电动绿色出行的同时,不用为纯电动汽车的缺点而烦恼,同时车企也能通过网约车来“消化”自家的新能源车,可以说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另外,就实际的情况来说,车企自己维护新能源车的优势更加明显,毕竟它的人力资源、土地资源和技术资源相比个人都更加丰富。
湃客结语
传统车企入局网约车已成定局,未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车企来分享这块蛋糕。宝马本身作为豪华品牌,在豪华出行服务方面有更高的溢价能力。但是对于普通车企来说,入局网约车有很大概率还是要经过“价格战”的洗礼。毕竟通过“美团打车”的前车之鉴已经可以看出,网约车用户对于价格还是非常敏感的。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