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之前在科威特、阿曼、黎巴嫩、智利以及白罗斯等地的登场,都算是博越全球化过程中陆续吹响的冲锋号,那么这一次,它以宝腾X70的名字在马来西亚进行本地化生产和销售的举动,则是其全球化过程中最重要也最关键的一步。
自2017年5月24日签署收购协议以来,吉利与马来西亚宝腾汽车的合作就始终备受各方关注。2018年12月12日,吉利与宝腾合作的首款新车宝腾X70在吉隆坡上市,新车共推出搭载1.8T发动机的4款车型,当地官方指导价为9.98万-12.38万令吉(约人民币16万元起)。
据了解,宝腾X70是吉利博越的换标版本,首批车型在吉利中国宁波春晓制造厂生产,之后,将放到宝腾马来西亚丹绒马林工厂进行本地化生产,主销马来西亚、印尼、泰国、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
虽然这不是博越首次走出国门,自2016年起,它就前后登陆过中东、俄罗斯、南美等地区市场,但从本质上来说,这一次的意义和之前完全不同。
从产品输出到技术输出,吉利完成全球车打造的重要跨越
纵观全球领先的车企发展史,无论大众、丰田、本田、日产或通用,打造全球车,都是全球化发展历程中的必由之路。
作为国内销量第一的民营车企,吉利汽车的目标是在2020年进入全球汽车前十强之列。这也就意味着,吉利不仅要在国内市场扎稳脚跟,更要“走出去”,与国际巨头进行角逐。
而“走出去”的先锋便是博越,这款吉利3.0时代的产品,无论设计、动力、底盘、配置等各方面都有出色的产品力。
目前,博越走向全球市场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产品输出模式,比如之前在中东地区、南美洲等地直接进行车型售卖;二是技术输出模式,即在当地建立合资工厂,实现在地化生产与销售,比如去年11月首次下线的白俄产Geely Atlas以及今年这次的宝腾X70,便都是技术输出的典范。
国际巨头们的全球化历程也大体如此。我们熟知的车型里,无论捷达、雅阁、高尔夫、帕萨特,或者卡罗拉、思域、福克斯、途观等等,几乎都经历过从产品输出(进口销售)到技术输出(在地化生产销售)的跨越。
也只有在完成了这个跨越之后,才能有效降低成本并实现与当地市场高度结合,真正实现从区域车型向全球车型的转变。
据了解,本次上市的“马来西亚版博越”——宝腾X70,就针对马来西亚市场做了许多本土化的设计调整。比如,马来西亚传统木雕艺术中的图腾元素被设计师应用到了扬声器、车门把手背面等车身各处,以此来唤起马来西亚消费者的共鸣。
此外,宝腾X70还基于马来西亚的消费习惯重新优化了GKUI智能车载生态系统,更加适配马来西亚当地的英语口音,语音识别率之高,甚至得到了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的盛赞。
研究世界近现代史的经济学家王志乐曾指出,全球化市场出现以来,跨国公司实际上进行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战略上,从跨国经营到全球经营,打造了一个全球的价值链;结构上,从原来的一个国家为中心辐射,变成出现了全球网络,从而实现全球资源的深度整合。
如果说,产品输出只能算跨国公司的经营模式,那么当实现了在地化生产销售以后,跨国公司便完成了向全球公司转型。吉利的全球化战略同样如此,它绝不仅是为了卖出更多的车,而是要实现产品、技术、人才、标准与资本的全球布局。
关于与宝腾的合作,吉利董事长李书福曾明确表示,双方的共同目标是使宝腾成为马来西亚第一品牌,并在十年内进入东盟前三大品牌行列。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也同样对合作充满了期待,他说:“我觉得宝腾应该能够在和吉利的合作中获得很多收益。”
毫无疑问,宝腾X70作为吉利入股宝腾后推出的第一款车型,不仅是博越“走出去”的重要一步,也是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良好模板,更是吉利助力宝腾实现研发、制造、品牌升级,并重塑往日辉煌的一把利剑。
从功能、性能到智能,吉利将引领下阶段全球车的技术输出形式
2004年,国内SUV细分市场的拓荒者——CR-V正式被东风本田引进国产,这在当时充斥着小型两厢、三厢轿车的市场上,犹如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CR-V的问世不仅开辟了合资国产SUV的先河,其主打的城市SUV属性也拓宽了人们对于汽车品类的认识,而后连续五年,CR-V都以其多功能性、实用性和如同轿车一般的操控性而受到追捧。直到2010年3月26日,上海大众途观上市。
相比CR-V,途观不仅针对中国市场进行了加长,且率先在国产SUV领域全面引入新技术,尤其是当时颇为新鲜的涡轮增压发动机,低转速运行时也能有强大的扭矩输出,对于经常处于中低速行驶的国内城市路况来说,无疑是大大的福音。
其他诸如四驱系统、越野模式,以及当时还稀罕的全景天窗、自动泊车、定速巡航、陡坡缓降等高级配置,也都被国产途观纳入了配置表,因而开启了其延续至今的合资SUV销冠之路。
如果说,CR-V在全球化过程中输出的是功能性与舒适性,途观输出的是机械性能和技术优势,那么时至今日,一款新的全球经典SUV该靠什么崛起?随着近些年中国汽车品牌的不断发展,这样的命题,自然落到了以博越为代表的中国品牌SUV肩上。
早些时候,吉利董事长李书福曾在公开场合表示:“今后的汽车是线上线下高度融合的智能空间移动终端,所以要早日向用户提供跨时代的线上线下高度融合的空间移动终端产品,让用户体验到智能空间移动终端所带来的消费体验。”
从这段话语中不难看出,对于吉利与博越的技术崛起之道,李书福实际已经有了清晰的方向,那就是智能化。
博越作为吉利汽车历时三年半打造的一款“智能互联精品SUV”,其核心的优势产品力就包含了业内领先的车载互联系统——GKUI智能生态系统,与全新三维全息侦测系统技术等所带来的智能安全性。
实际上,智能化是全球汽车产业的大趋势,只不过随着美系车持续萎靡,韩系陷入泥沼,德系、日系的巨头们“船大难掉头”之际,这个机遇被全球汽车产销第一大国的中国车企所把握。吉利,便是其中的领头羊。
当SUV的多功能性已经被各品牌“挖透”,机械的性能极限也到达了一定的峰值,下个阶段,以博越为代表的中国品牌SUV,将以智能化开启全球经典SUV的技术输出新形态。
马步扎稳、方向清晰,吉利“出海”有着坚实的战略支撑
马步扎得越稳,出拳的时候才能越有力。对于当下的吉利汽车来说,国内市场的销量表现是其实现“走出去”最大的资本。
数据显示,在市场趋冷之际,吉利汽车今年11月份依然取得了14.16万辆、同比微增0.3%的销量成绩;前11个月累计,吉利共销售新车140.75万辆,同比增长28.7%。其中,SUV占比57.36%,达80.73万辆。
作为吉利精品SUV的代表车型,博越自上市以后迅速成为车市的爆款。上市20天,全国订单量突破3万辆;上市25个月,累销突破50万辆;上市32个月,累销突破63万辆,以月均2万的销量成绩缔造出了令人惊叹的“博越速度”。
热销的同时,博越品质也备受认可,在《2018中国汽车保值率报告》里,博越以第3年保值率60.64%的好成绩位列中国品牌SUV保值率排名第一,甚至超越了众多合资与豪华品牌车型。
只不过,国内市场的良好表现只是吉利“出海”的前提条件,而是否拥有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才是决定它能不能稳步前行的不二法门。
关于全球化,李书福很早以前就有了清晰的认知,他曾表示,自主品牌的出路在于创新与全球化战略。“今天中国汽车50%、60%都是外国洋品牌,中国汽车占全球市场比例很低。如何真正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竞争格局,需要我们继续推动全球化进程。”
据了解,李书福早在2001年就对世界汽车工业格局的变化做过战略性评估,认为不久后一些传统的世界汽车巨头将面临洗牌,而这对于初生的吉利来说,是个难得的机会。
2007年5月,吉利率先实施战略转身,放弃价格战,从“低价策略”向“技术领先、质量可靠、服务满意、全面领先”转型,为今日的“走出去”做了最好的铺垫。而当年,吉利的年销售额还只有90多亿元,年产能22万辆不到。
从宏观层面看,2007年的中国GDP仅为27万亿元,排名世界第四,占全球GDP总量的6%,远低于排名第一的美国(23.5%)。10年之后的2017年,中国GDP已经达到82.71万亿元,占全球总量的15.123%,仅次于美国的23.901%,位居第二。而在汽车产业领域,2007年我国汽车总销量仅888万辆,2017年,这个数字已经飙升到了近3000万辆。
能在弱小的时候就看清“天下大势”,是所有豪杰所必备的特质,而李书福,就具备了这样的特质。
回顾吉利汽车的发展史,是一段荆棘丛生而又惊喜不断的旅程:
1997年进入汽车行业;2005年在香港上市;2006年成为英国锰铜最大的控股股东;2009年收购澳大利亚DSI;2010年收购沃尔沃汽车;2012年开始跻身世界500强;2017年收购马来西亚宝腾汽车49.9%的股份和路特斯跑车51%的股份;2018年收购戴姆勒集团9.69%的股份。
只用了21年就从一个弱小的民企发展成为世界500强企业,并陆续完成全球化的战略布局,如果没有前瞻性的战略眼光,这显然是不可能做到的。
截至目前,吉利已经拥有吉利、领克、沃尔沃等从普通到豪华品牌的全面覆盖,在全球拥有五大工程研发中心、五大设计造型中心以及超过2万人的研发团队。
这些,都将为博越乃至吉利汽车“扬帆出海”提供坚实的后盾。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